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现有的一般特点
身体方面,青少年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身高、面目等)、生理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和成熟等三方面.
心理方面,随着青少年生理上的成熟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心理上也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1.自我意识增强
2.智力发展显著
3.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4.情感的发展与现实的矛盾:(1)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2)反抗性与依赖性的矛盾(3)求知欲强与辨别能力低的矛盾(4)情感与理智的矛盾(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新有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也随之迅速的发展起来,在这数据化的时代,青少年对于新事物的接触也随之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因而极易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生理方面,新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发育提前.具体:
1.身高有明显的增长,身体外形逐渐成人化
2.内脏机能增强
3.性特征的出现呈提前趋势,性成熟、性意识增强.
4.心理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有:(1)网络成瘾.由于青少年的自身的保护意识和自控能力的相对薄弱,再加上这一年龄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于网络,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青少年犯罪现象.总的来看,处在青春期中的青少年精力旺盛,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对变化莫测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但是由于面临的种种压力,其心理处于不稳定的焦虑状态,再加上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比较薄弱导致青少年容易犯罪.(3)人际交往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少年越来越缺乏与他人面对面的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产生一些人际交往的问题和障碍.
二、心理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意义
心理健康不仅仅有助于青少年各种素质发展的重要中介,而且它本身就是当今现代学校教育所强调的青少年全面发展素质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学心理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主动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青少年的主动成长
在探讨组织行为研究中的主动性成分时,指出了主动性个体与被动性个体的区别,主动性个体较少受环境的约束,而是主动改变环境;他们能辨别有利机会,并采取一些主动行为,直到他们能带给有意义的改变,他们会采取积极地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世界.而被动的个体却表现出相反的特点:他们消极地对环境做出反应,消极适应环境,甚至被环境所塑造;他们是无法识别机会,更不用说抓住机遇来做出改变.因此,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主动性个体会尽可能的获得较好的成绩.
对处于过度时期的青少年,中学心理教育可以提供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以及青少年学习过程与规律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如何根据他们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来有效地学习、解决问题.因此心理教育使青少年从“要我学”的水平提升到“我要学”的水平,对青少年的主动成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有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1.学习方面
现在由于学习中的竞争太大,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抄袭作业,在考试中作弊,厌学、逃学的情况在增多.对学生上述学习问题需要运用心理教育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指导.
2.生活方面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学校的心理教育可以促进个体很好的应对生活中发生的矛盾、冲突,在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正常发展.
3.社会适应方面
心理教育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心理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具备与人良好的沟通与交往能力,克服与陌生人沟通和交往产生的恐惧感和不安.
(三)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对青少年传授一些青春期生理知识,还要帮助他们掌握青春期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使青少年正确认识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对青少年保持身心健康的建议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并且学业负担相对重,因此,每天吃好早餐、保证充足的睡眠、饮用充足的水,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本前提.
2.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为了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对于心理教育课我们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开办座谈会、室内或室外活动课、或者进行专题讲座等等,以便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为了尽量避免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我们应在学校大力推广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内容.这样可以对不同学生所具有的心理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提供帮助。
作者:银花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