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学生拥有足够的经验,对相关问题的感性认识和表象才能越丰富,才能将信息与猜想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才可能在头脑中构建出许多不同的解释模型,提出各种理性的猜想,激起探究的欲望,启动思维的闸门,以最佳的情绪进入新的研究和学习中。
一、把握良策—科学猜想的保证
《摆的研究》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猜想“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要求并激励他们作出科学的解释。学生有的根据“日常生活中坡度越陡,物体冲下来就越快”的规律推测:摆的角度越大,摆动的速度越快。有的认为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理由是:摆线越短,摆动的路线就短,用的时间就短,所以摆会快些。也有学生认为重的物体落得快一些,从而猜测:摆锤越重,摆得越快。整个猜测过程有理有据,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我及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肯定象他们这样的猜想是建立在一定的理性、逻辑和事实的基础上,属于科学猜想,是有价值的。然后又引导学生对刚才的猜想进一步分析、比较,筛选、修改。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激烈争议、辩论。有学生根据科学家已证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没有关系”的理由否定了“摆锤越重,摆得越快”这一猜想。学生不断地思考,激烈地争辩,迫不及待地想用实验来证实,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注重反思—科学猜想的提升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猜想进行有效反思。如果学生的猜想结果与实际科学探究结论一致,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成功的原因,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果猜想结果与科学探究结论存在较大偏差时,则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寻找原因,修改猜想,重新组合自己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只有经过不断地反思,学生在以后的猜想中才会更深入、更理性,形成良性循环,并逐步学会科学猜想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例如《摆的研究》一课中,我引导学生对“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大胆猜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认为三种因素(摆长、摆重、摆角)都会影响摆的快慢。我又组织学生对初步猜想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比较、反驳、筛选,否定了“摆重影响摆的快慢”的猜想。可是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发现:只有改变摆长,才能改变摆的快慢。摆角和摆的快慢没有关系。在探究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对猜想进行反思:“比较探究的结果和我们的猜想,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发现了猜想与事实之间的距离,于是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悟:“有时候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我们现有的经验有时是不成熟的,会给我们造成假象”、“猜想时要考虑周全”、“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的表现告诉我们,反思论证的过程和结果丝毫没有挫伤他们猜想和探究的积极性,反而促进了学生思维更好地发展。在科学教学中,不断地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反思”的过程。随着他们知识的不断积累,经验的不断丰富,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猜想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总之,“理性”是科学猜想的永恒追求。让科学猜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性回归,从而使我们的科学课堂高挂起新课程的风帆,在快乐的海洋中自由航行。
作者:孙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