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战略定位的分析
1.1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实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和重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建立以国家科技积累为使命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服务改善民生、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使技术技能人才工作和生活更有尊严、更有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以新的视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1.2温家宝在2009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大国,职业教育对我国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在职业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我们应该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样做有利于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社会观念。社会上有些人不把职业教育当成正规教育,认为上了职业学校低一等[3]。其次,要研究具体的引导办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包括加大职业教育投入,逐步对农村职业教育实施免费政策。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合理确定中职和高职的比例,做到合理、适度、协调、可持续。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要认真研究,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1.3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2年职业院校校长研修学习材料中指出:提高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能体现八个有利于: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有利于发展实体经济。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有利于构建合理教育结构。
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9年在《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战略》就提出,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和教育系统中的其他部分紧密衔接[4]。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国情咨文中提出,为使美国经济基业长青,必须重振制造业,并为此决定在制造业领域与工商界合作培训200万美国人的技能。美国教育部长邓肯说:“办好两年制的大学是使美国重新站起来的关键。”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第三部分《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即: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
2.1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应该开展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课程。在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短期和基础的初级技术技能培训、系统化技术技能教育以及高等学历教育[5]。残疾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
2.2预备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衔接贯通。
2.3开展多样化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学校职业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和社会化职业教育并举。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并重。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2.4构建内外衔接、开放立交的体系结构。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开放衔接。鼓励普通院校与职业院校教师之间进行互教、学分互认、课程互换等。改革和更新招生考试和学籍管理制度,将学生在普通学校的课程和职业院校的课程进行衔接[6]。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开放衔接。统筹设计各级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专业设置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升入普通本科学校继续学习的通道。完善“知识+技能”的高职考核录取办法。
2.5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职业教育布局。切实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实行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对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分类设置、评估和指导。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原则上不再升格为本科层次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对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由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一般普通本科高校共同承担。培养以技术技能为核心能力,将生产、服务、创新型人才,由达到设置标准、办学条件的、升格为本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承担。到2020年,我国本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在每个省份都有若干所职业院校的格局。
3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创新
3.1建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政府统筹安排职业教育发展内容,行业部门同步加强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和人才培养,企事业单位同步开发人力资源,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之间的衔接互动。
3.2增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能力。
3.3强化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制度。制定职业教育企业合作促进办法,落实企业法律责任,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融通机制,健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制度。
3.4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
3.5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
3.6完善职业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和完善现代大学章程。建立教授治学的体制机制。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和运行。改革校内行政管理体制。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质量监控和内部自律机制。建立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4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4.1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德育与职业指导工作。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推动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不断提高就业创业服务水平。
4.2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建立职业院校专门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衔接。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企业需求设置职业课程。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4.3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有机融合。
4.4鼓励校企合办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实行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创新顶岗实习形式,根据教学规律、学生特点和专业类型,采取工学交替、分段培养等灵活教学方式。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和学分银行制度,例如:上海成立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把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经过学分银行的认证就可以转化为合作高校相应课程的学分,当学分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学习者可按规定转换为相应的证书和文凭。
4.5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快建设师德高尚、数量充足、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依托高等学校和行业企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职业院校教师攻读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加快高层次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步伐。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
4.6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积极开发体育、艺术教育资源,定期举办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丰富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5着力提高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5.1推进职业院校达标制定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标准,完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师资格、教职工编制、实训基地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标准。组织实施职业院校达标建设计划。
5.2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继续实施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5.3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工作围绕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体系建设、制度创新、质量提高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专项研究。职业院校要加强和提高科研研发和创新能力,服务行业企业发展。(高职高专尽管是一个教学型的学校,同样需要科研。只不过科研的方向不是关注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而是强调服务行业和区域,主要应落实在管理创新、技术更新等方面。)
5.4建立多元参与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建立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和标准体系,重点督导检查政府政策制度、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机制改革、经费投入、发展水平等情况。建立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多元参与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定期评估制度,例如:天津对教学质量督导已经形成常态化,近50位专家随机进校抽检,通过访谈师生、查看教学档案、网上审查等方式对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等环节进行抽检,同时指导学校建立健全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苏熙睿 单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相关专题:苏宁电器官网首页 国际服务贸易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