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研教材,开发资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两句很常用很经典的话,告诉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教学时能达到依据教材、高于教材的水平,这就需要深研教材,开发资源。
(一)要深研每一篇课文,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比如《凡卡》一文篇幅很长,主要反映的是凡卡在城里过着非人的生活,受尽了折磨,迫切想回到乡下,而乡下的爷爷又养活不了他,无论是在城里还是在乡下,等待凡卡的都是悲惨的命运。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不能按照一般的教学过程来进行,需要选择一个教学的突破口进行“长文短教”。既然全文的基调是“苦”,那么,你认为文中,哪一段的描写最让你感到揪心?直入主题,直奔重点,学生会很快地找到文中的重点段(第八自然段)通过对凡卡吃的、住的、睡的、挨打受气这些方面的描写,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通过猜一猜凡卡还会挨哪些打,使学生从心里同情凡卡,为凡卡鸣不平。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之中,又找到了其它几段描写凡卡心里很苦的部分。这样,一篇很长的文章学习起来变得简单了,效率提高了。学生从中知道了描写人物特点可以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来体现。甚至可以让学生仿照《凡卡》一课的写作方法尝试写一段心理描写反映人物的特点。
(二)要深研整册课文
虽然我们在教学中都紧紧围绕单元训练重点进行,但是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大胆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如《第一场雪》的教学,完全可以放到本地区什么时候下第一场雪了,再上这一课,把学生的亲身感受与文本进行比较感悟,理解自然会深刻得多。还有低、中年级下学期教材的第一单元教学内容里一般都有描写春天的课文,由于本地区的春天往往都比“教材中的春天”来得晚一些,课文不妨先放一放,等这里的春天真的来了,再教学《燕子》《春天来了》等课文,再写类似《发现春天》这样的作文,文本与现实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定会事半而功倍。
(三)开发资源,拓展内容
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独立的,如果就为了学课文而学课文的话,那会很快就学完一本书的。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了语文课程资源,才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课前要让学生搜集有关地球的知识以便在课堂上交流,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上完课以后,还要布置学生去调研周围的环保情况,并且要做好记录和写出研究报告。这样的安排,就充分挖掘了这一课的语文课程资源,增强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再如学习了王安石的诗作《梅花》以后,可以让学生搜集其他诗人写梅花的诗篇,再积累一首王安石的其他作品,以一篇带多篇,有效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充分预设,注重生成
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想象与创造的学生个体,他们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预设要充分,结合学情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还要灵活应对课堂上的生成。如教学《凡卡》一文时,在读到凡卡在鞋匠家里受气一段时,忽然有学生问:老板为什么用鱼头戳凡卡的脸?这是备课时根本没想到的,于是让同学讨论为什么,结果出来了,有的说:鱼头硬,戳在脸上疼,可见老板的狠毒;有的说:老板根本就没看,他是拿起东西就打,根本就没把凡卡当人看就一句话的争论,引发了对文本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样是这一课,快要下课了,又有学生质疑:凡卡一天学没上过,一个字不认识,怎么会给爷爷写了这么长的信呢?是不可能的啊?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通过凡卡的血泪诉说,你会有这样深的感受吗?只有让不认字的凡卡写信,才会更深地打动我们的心。通过凡卡的手写出作者的心,这是作者的巧妙的安排。学生们可真了不起,会读书而且很会思考。这个生成可以说对文章主题的深化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是无法预约的精彩。课堂中的生成往往是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在跳跃,抓住这样的契机展开教学路径,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谈论到再生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一致认为煤是不可以再生的。可是有一位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煤是可以再生的,因为我们现在用的煤炭就是远古形成的。又是一个没有预设的问题,这也正是一个教育学生节约资源的好机会。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普遍认识到:煤的确可以再生,但是要等上几千年、几万年,我们又有谁能等得到呢?它的再生对我们人类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一定要节约现有的自然资源。精心预设,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注重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绽放生命的活力。精心备课,烂熟于胸——深研教材,开发资源——充分预设,注重生成,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三部曲”。
作者:王金梅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