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现状
1.1偏重上岗证教学目标,忽视专业技能培养
目前,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要求毕业生离校后即可在小型及中型企业岗位上岗。但这些岗位往往还要求学生持有“会计上岗证”。而市教育局为了提高、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实行“双证合一”的制度,把专业技能证书与毕业证挂钩,这导致许多学校简单的认为只要拿到会计上岗证,就算实现了培养目标,因此在设置课程时,盲目遵从上岗证培训中的内容,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难度的加大,会计上岗证的获得难度变得越来越大。不少学校只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开设其他与会计没有密切关系的课程,帮助学生获取价值不大的证书。这其实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客观上削弱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意识。
1.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材不能及时更新
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会计专业极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课程的设置应该以满足专业应用技能为主要目标。但从目前各学校的会计教材来看,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课程设置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在编制会计分录时觉得非常简单,可是碰到会计岗位的具体专业知识又显得不知所措,会计操作能力低下。另外,教材虽时有更新,但与课程改革的步伐相比,更新过程显得十分滞后。
1.3教育观念尚未转变,教学手段比较陈旧
新课改之后,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理念都在不断更新。但是会计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模式:教师还扮演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角色,学生也依旧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方式还是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满堂灌的形式,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不够,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如经常采用文字而不是采用原始凭证来表达经济业务,尤其是税法等方面的处理更是远远脱离实际。所以尽管有些学生的会计考试成绩分数很高,但实际的上岗能力仍然较差。
1.4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
目前,在许多实际教学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分为学校实践和校外实习。由于会计学科的特殊性,学校会组织实习训练:学校利用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封闭式的训练,根据教学进度,设计训练内容,发送给予学生一组数据,在指定的时间周期内,让学生在教室或实验室模拟完整的会计处理。其实,这种陈旧技能培训方式与实际是脱节的,根本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甚至就是在浪费时间。结果是:走过场,熟悉流程和会计记账的简单方法。而至于校外实习,由于会计岗位特殊性,实际情况上接受会计学生到单位实习的企业也极少有,更加不可能的是同一企业同时接受那么多的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所以会计生的校外实习基本上都由学生自行解决,这样就使得校外的会计实习充其量只能称为社会实践了。结果只是让单位盖章证明而已,流于形式。
1.5教师的实践经验欠缺,实践性教学效果较差
目前,中职会计教师队伍不容乐观,要求这样的教师队伍拿出良好的实践性教学效果是有难度的。作为教育领域的一分子,中职教育在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方面是有贡献的。因此,中职教育有理由、有必要充分合理地发展自己的教师队伍。然而遗憾的是,当前大部分中职会计教师多数毕业后即任教,几乎没有什么实践能力,对相关的知识和了解仅限于书本,教学时,难免是“纸上谈兵”,缺乏工作经验支撑。
2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2.1科学合理设置课程
设置课程时,一方面要结合中山市中职学校实行“双证合一”的制度,学校应重视“双证”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以保证在校学生会计上岗证的取得,为他们毕业之后从事财务工作做了良好的准备。适当的增强会计上岗证的教学,提高会计上岗证的通过率。另一方面要重视实践课程教学,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选择上,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的有关规定,三年制的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课时要占总课时的40%以上,以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最后应根据地方经济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及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来设置。在一般纳税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教学选择上,应结合中山市企业规模状况,应更多的偏向小企业的会计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以后的会计工作。
2.2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与学生”的活动参与者,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变为“以学为中心”,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展开互动式讨论,扭转他们被动学习的习惯。笔者极力推荐“小组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小组教学法”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之上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前预习的完成、课堂作业的讨论、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具体步骤包括:将学生分组;课前将教学任务分发给学生,供其传阅、浏览;课堂上各学习活动小组相互探究、讨论、辩论、实验、背诵、竞赛等;完成课堂作业;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等。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3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将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应用能力作为会计职业教育主要任务。理论学习结束后,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上。将先前要在单位实习和毕业实习中才要进行的实践内容安排在专业教师中进行,使理论与实践实现一体化教学:转变过去的局面,将理论和实践在课堂上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引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完成某一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教学质量。在使用此种教学法时需注意的是,对传统的会计模拟实习进行改变,比如学生一人一套实习资料,一个人充当多个角色,从而完成凭证到报表整个账务处理的状况。在实际操作中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典型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进行分组实习,每组成员分别担任仓管员、材料收发、出纳、销售人员、总账、审核、会计主管等等,并且给每个学生提供担任多个不同角色的机会。考察担负不同角色的学生能否通过紧密合作让模拟单位运转起来。如果没有问题,还可以适当调换岗位,使学生对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职责等获得直观的印象。这种形式的会计实训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职业分析能力不判断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的基础。
2.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为了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操作会计实务,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以及快毕业的最后一学期对本专业进行实习。但这种是学生分散行进行实习的方式,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多方面联系,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在一方面,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司的财务会计和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来讲解在企业里发生的各种业务,使学生能感受到,接触到企业的每项业务,再与实验室模拟数据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另一方面,为学生毕业后适应和从事会计工作提供一个平台后。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承担业务培训继续教育任务,提高会计人员的工理论素质;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让企业和学校取得双赢。2.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遗憾的是,目前多数中职会计教师是从刚毕业的学生转变成的,他们几乎不具备实践能力。这无疑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应将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重点,首先,重视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有计划地建立教师实习基地,并鼓励教师多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最前沿的发展变化,并将其充实到会计实践教学中,还要发表专业论文,奠定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其次,也可以和企事业单位签订培训合同,将没有会计从业经历的专业教师送到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学习,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切实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最后,学校应为会计教师培训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知识,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改善师资队伍水平,优化其知识结构。
3结语
总之,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走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道路。中职会计教学旨在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故而教学改进要考虑学生需求。对教师来说,应该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唯有如此,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
作者:程雅伽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