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展示的三个特性
高效课堂上的学生展示活动,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典型特征之一,也是直接影响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必须把握好高效课堂中学生展示的主要特性,使之更科学、高效。展示特性一:学生展示的预知性。学生展示什么、什么时候展示,展示中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误区、思维偏差、情感错误,展示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启迪、点拨学生,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共享,都需要教师课前精细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精准备课、科学预设。课上,教师要精准把握每个活动环节,细心指导,恰当点拨,科学评价;课后,要做好反思,务实研究,形成更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表和线路图。展示特性二:学生展示的典范性。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习中展示什么、怎样去展示,都直接影响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学生的展示必须具有典范性。高效课堂上学生展示的典范性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展示的内容要具有典范性,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二是展示者的行为要有典范性,这种展示行为的典范性是要求教师对展示者的语言、表情等行为给予正确的指导,进行恰当的纠正、补充和激励,使展示者养成正确的表述方式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展示特性三:学生展示的贯通性。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在教学理念的支配下,通过学科内在逻辑体系的变化,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过程。所以,高效课堂上的学生展示活动一定要在一个科学的流程内展开,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展示的贯通性。高效课堂上学生展示的贯通性,既是教材内在逻辑联系的需要,也是学生认知规律的需要。
二、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展示的三个意义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展示,是改变课堂上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升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平台,也是学生学习过程外显行为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展示意义一:展示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通过高效课堂上的展示活动,促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动机,调动其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展示的需要,自然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要求与指导下,主动地独学、对学,开展组内交流,激发学生主动合作、主动交流,在发现问题中合作解决问题,在交流解决问题中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展示意义二:展示是学生拓展学习的载体。通过展示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有效拓展,达到相互启发、经验共享的目的。学生通过展示不仅使知识与技能得到了巩固,而且也为过程与方法的拓展提供了载体。展示意义三:展示是学生情感升华的平台。展示是促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升华的聚焦点。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已有经验各异,即使面对相同文本内容,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展示过程中,通过对话、碰撞、争鸣,逐渐改变自我认识,最终形成积极的情感。
三、高效课堂中学生展示应注意的三种现象
展示是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展示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而,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展示时应注意防止以下三种现象的出现。注意现象一:展示不能成为优等生的专利。展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在展示过程中,展示的内容多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由于教师常常从课堂节奏、学习效率、教学效果等多角度考虑,展示往往成了优等生的专利,展示过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成了优等生的思维再现过程,使大多数学习处在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失去了展示舞台,背离了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教学活动、学习评价时,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为学习水平处于中、下位的学生提供平台和条件,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全面的发展。注意现象二:展示不能变成空泛的表演。展示是学生间和小组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主要交流方式。在学生心里,展示水平如何,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学生个体、小组集体的荣誉。因而在展示时,学生常常“避重就轻”、“哗众取宠”,使展示变成了学生们空泛的表演,完全脱离了展示的真实意义,背离了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科学、务实的指导和有效的评价,以发挥展示的普遍性和实效性,坚决避免学生展示的空泛性。注意现象三:展示不能使“假问题”走人课堂。高效课堂上的展示活动,对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合作、互助互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境下,有效的展示可以使学生们沉浸在自我质疑、激情对抗、合理认同的良好氛围里。但不科学的展示,也常常使一些“课堂假问题”走人学生的展示之中。腑胃课堂假问题就是那些没有讨论价值,不切人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是一些学生不需要自明的简单问题。这些问题对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是毫无意义和价值。在高效课堂上,教师必须科学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追问、学会创新,深思求异,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交流,坚决禁止课堂假问题走向展示,实现通过有效展示,达到知识技能的巩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生成。
作者:李世春
相关专题:浙江行政区域划分 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