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急性白血病患儿强化护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8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120例,根据其临床表学、骨髓形态学检查及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80例[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1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22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8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20例,急性红白血病(M6)6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4例]。将120例白血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岁~12岁(6.90岁±2.85岁);病程1个月~35个月(15.60个月±9.94个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8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岁~12岁(6.00岁±3.06岁);病程2个月~32个月(12.90个月±10.55个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42例。两组患儿年龄、病情、病程、白血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专家讨论并通过。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强化护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1.2.1.1保护性环境隔离

白血病患儿化疗过程中大量的癌细胞被杀死,同时人体正常的免疫细胞也会被杀死,患儿的免疫能力就会大幅度下降。因此,白血病患儿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后不仅难以控制而且严重者可威胁患儿生命。因此,白血病患儿治疗过程中预防感染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好患儿的保护性隔离。具体的做法为:①患儿的病房每天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min~60min;②要求每天用1︰500含氯消毒剂擦拭患儿病室的地面及床、柜、椅表面;③患儿的食物每次都要经微波消毒5min后才能食用,水果用清水洗净后还要以1︰2000氯己定液浸泡2min~5min削皮食用;④严格控制探视,每次探视只能限定1个人,探视时间不能超过30min;⑤无论医护人员还是家属,进入病房者一律戴口罩、帽子、换拖鞋及用1︰2000氯己定液泡手3min后才能进入病室。

1.2.1.2清洁护理

①口腔护理:白血病患儿因为免疫力差,经常出现口腔溃疡,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口腔护理。正常人口腔的pH值为6.6~7.1[1],护理人员应每天根据患儿口腔情况及测定的pH值选用相应的口腔护理液,嘱患儿于晨起、餐后及睡前含漱2min,不能自理的患儿应进行特殊口腔护理。②眼部护理:每天2次为患儿擦洗眼部,分泌物增多者每天用利福平眼药水滴眼2次,以防治眼部感染。③耳部护理:护理人员应每天2次用75%乙醇擦洗患儿的耳郭及外耳道,防止出现中耳炎。④鼻部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2次,防治鼻腔部炎症。⑤肛门周围护理:患儿在大便后及睡前要以2%~3%硼酸溶液坐浴15min,坐浴后局部外涂2%的碘伏进一步消毒。⑥皮肤护理:每天2次为患儿擦洗皮肤,患儿的衣服及被套至少每周更换1次,必要时随时更换,如果患儿皮肤出现破损或感染,应及时用5%碘伏消毒。⑦头发及指甲护理:每周至少为患儿洗1次头发、每周剪1次指(趾)甲。

1.2.1.3选择性肠道清除

遵医嘱在化疗前2d开始口服诺氟沙星,每天3次。

1.2.2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感染率及感染菌种。两组患儿于入院后分别在每天早上取大便、尿、漱口水、痰标本及鼻腔、咽、肛周皮肤等部位拭纸培养,发热者做血培养。常见菌采用常规鉴定技术,疑难菌采用ATB系统(BioMerieux法国)检测。感染确诊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感染率比较

对照组患儿发生医院感染23例(38.33%),观察组发生感染11例(18.33%),两组患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0,P=0.015)。

2.2两组患儿感染部位及病死率比较

两组患儿感染的发生部位以肺部最常见,死亡原因以败血症为主。其中对照组发生2个部位感染22例,3个感染部位1例;观察组2个部位感染10例,3个感染部位1例。可见,对照组感染严重明显高于观察组。2.3两组患儿感染病原菌比较对照组检出37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例,革兰阳性菌11例,真菌7例;观察组检出12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例,革兰阳性菌6例,真菌1例。

3讨论

医院感染根据病菌的来源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超过一半的白血病患儿发生的感染属于原发的内源性感染,也就是患儿入院时已存在,免疫力低下时发病;还有大约1/3是继发性感染,是患儿在住院期间接触到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通常是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染而感染,一般发生在入院第1周后;还有20%左右可能是外源性感染,这主要是由于医院卫生环境差,侵入性手术等使致病微生物直接侵入患儿的下呼吸道、膀胱或胃肠道等部位,这种感染可发生在患儿住院的任何时候[4]。预防性使用对口咽和肠道发挥作用而不易被吸收的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其可预防需氧革兰阴性杆菌(AGNB)生长,从而明显减少肠道内毒素的产生,有利于全身免疫功能的恢复。若采用全身给予三代头孢抗生素的方法控制感染,则将导致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念珠菌属过度生长,引起严重双重感染而加重感染及患儿的病情。目前国外对重症患儿均采用选择性肠道清除的方法控制感染,明显促进了患儿的康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通过强化护理,重视患儿口腔、鼻腔、眼、耳、皮肤及肛周的护理,结果减少了原发的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减少了患儿的感染率;而选择性肠道清除采用口服不吸收、价廉的诺氟沙星,减少了继发的内源性感染;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外源性感染。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感染发生次数为23次,死亡1例,病死率为4.35%;对照组感染次数发生47次,死亡8例,病死率为17.02%。说明通过强化护理,减少了患儿的感染次数,且多部位感染减少,感染菌株种类及数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也降低了患儿因为感染造成的病死率。因此,在缺乏层流无菌设备的血液病房里,强化护理是降低急性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采用保护性环境隔离、清洁护理及选择性肠道清除等强化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护理,明显降低了观察组患儿的感染率和病死率,且多部位感染患儿数量明显减少。

作者:董黎 傅倩倩 李青文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沈阳医学院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急性白血病患儿强化护理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97390.html

    相关专题:新韩流四大天王 会计毕业论文


    上一篇:手绘服装设计论文
    下一篇:环保设计在水利工程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