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虚实相生的美学观
1.1“虚”与“实”的辩证统一
“虚”与“实”作为对立统一的范畴,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相互依存而又相互抵制,形成一种互补关系,两者不可分割。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则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
1.2“虚”重而“实”轻
古代艺术论“虚”与“实”相兼,但审美取向认为“虚”是关键所在,是内在的灵魂与神髓。艺术家必须掌握“实”的基本功,但更重要的是“虚”的创造能力,“虚”绝非无,它是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交相融合而形成的意境,而虚实相生的意境往往是“实”所难以单独表现的,因此“虚”作为古代艺术的精髓而备受推崇。
1.3“虚”与“实”的艺术张力
“虚”与“实”的有机配合可以形成强大的艺术张力,其艺术效果并非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意味着一种拓展的艺术天地。“虚”与“实”均能从相互关系中受益。“实”因“虚”而活,“虚”因“实”而成。“实”赋予“虚”艺术生命,“虚”则带给“实”艺术灵气[1]。
1.4“虚”与“实”的构图
“虚实”关系是处理构图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传统中国的艺术当中,留空或留白的设计是很重要的,空往往比实处的设计具有更多的审美意味,意蕴也从中而来[2]。中国书画的空白是其“半壁江山”,没有空白,便失去了东方艺术特有的言简意赅的优势,空白对于画面的空间结构和意境创造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1.5“虚”与“实”的意境
“虚”与“实”的恰当处理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还可以开拓意境、丰富内涵、调动观赏者的联想与想象。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意境是“虚”,“实”暗含着“虚”,意境创造的真谛就在于因“实”而生“虚”[3]。
2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虚实”运用
“虚”与“实”在当代平面设计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构图形式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当代设计都喜欢追求空白的运用,利用强烈的虚实对比来突出视觉形象,这与现代紧张快捷的生活方式有关。例如2011年第20届时报广告金犊奖JUSTUS情侣对饰品牌形象优秀奖作品《拉链篇》,见图1,其构图就是利用大量空白,让受众集中注意力,使插图和标题更加醒目。空白的版面设计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增强其作品的深度,突出主体,达到简洁明了、视觉冲击力强的功能作用,而且能够唤起欣赏者舒展的情绪,提供悦目的生理基础,产生一种无限延伸的视觉美感。空白的美学价值还在于使审美思维突破具象的审美对象而引起抽象的联想,从而获得心理的愉悦感[4]。“含蓄美”的表现手法也常常运用“空白意识”,这与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在广告创意中,影视广告常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或是运用中国书画中的空白手法,中央电视台的文艺频道、生活频道、戏曲频道等的广告都采用过古代水墨艺术的手法来表现东方神韵,虚实相映,含蓄隽永。平面广告的形式美也喜欢利用空白构图,画面也时常留有一定的空间,形成聚散对比,即将密集的图形元素与松散的空间形成鲜明对比,有聚有散,有主有次,进行适当的穿插联系,形成一种节奏与韵律。从当代的一些平面构成、装饰画、插画设计作品也可以看出,画面主体(实空间)之外的空白部分(虚空间)在视觉设计中的作用,尤其是虚实互动的抽象造型,它使作品更富有耐人寻思的韵味。例如2015年东加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奖入围作品《梦想博物馆》,见图2,虚实互动,令人深思,该作品的主旨在于表达每个人的梦想都是珍贵的,是值得放在博物馆永久收藏的宝物。迷惘懵懂的人们迫切渴望搭上“梦想博物馆”的电梯。抵达的人们穿梭于珍藏着梦的展厅,被启迪、被指引,从迷惘到确定自己的方向。“梦”展厅以白色为主色,表达了梦想的纯洁、珍贵。蓝色象征着飘渺的天空,体现了梦想博物馆的珍贵,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到达。
3当代“虚实”观念的反思
当代设计虽然继续传承着古代艺术“虚”与“实”的美学思想,但由于人类技术的革新,审美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形式到内容,从客观物象到主观精神“,虚”与“实”的关系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具体技术、构图、意境、精神方面和审美追求无不带着时代的烙印。
3.1技术层面
信息时代的高科技快速介入设计艺术的各个层面,利用现代数码技术、信息技术、图像处理等为人们创造出奇幻的虚拟空间,彻底改变了人们过去的阅读和视觉认知方式[5]。理性美、智慧美、技术美的体现成为一些作品创作的新追求,人们对新技术、新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设计创意以此为出发点,将电脑制作、电脑绘图、电脑排版等方法应用于创作之中。目前已经有了许多强调技术效果的广告,还有CG图像也创造了全新的视觉美感。例如2008年第17届时报广告金犊奖以卡尼尔美白产品命题的技术类入围作品《变色龙篇》,见图3,充分运用了电脑软件技术作图,创造了新的视觉效果。从当代平面设计的作品中,“虚”与“实”的关系处理上似乎多停留在形式上的传承,追求更多的技术美表现,这样往往会使思想内容显得不足,难以调动欣赏者的联想与想象。设计师应该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更多地注重意境的创造,将虚实相生的传统美学思想融入到当代设计之中,必然会得到新的感觉、新的趣味和新的境界。
3.2构图层面
从构图层面上,当代设计推崇满构图的形式。这种满构图的基本含义就是画面空间被越来越多的客观物象所填充,这说明当代设计追求直抒胸臆,想要消除含蓄中的不确定因素给人们带来的可能存在的迷惑,另外,在新时代的审美取向下,满构图的表现更富有视觉冲击力,容易记忆。例如2015年第13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以B.Duck命题的平面广告类入围奖作品《BePlayful大家来找茬》,见图4,用找不同的游戏方式突出B.Duck有趣、敢玩的潮牌理念,整体运用满构图,活泼有趣,充满生机。从版式编排上,当代设计惯用整齐的几何形,或是蒙德里安式的布局,即采用一系列水平线、垂直线、长方形等将版面分成几何构图,或是统一的网格式排版,例如2014年第12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以腾讯新闻命题的入围奖作品《多维篇》,见图5,它注重“虚实”对比,强弱鲜明,图像与文字纵横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工业化视觉特征,突出了腾讯新闻多维度还原事实、持续不断追求真相的新闻理念。当代设计更强调在信息的洪流中快速脱颖而出,更注重视觉表现力,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视觉冲击力必然会导致人情味的缺乏和文化意蕴的单薄,必然会使作品缺少趣味性、生动性和个性,显得机械味太浓,其弊端会日趋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追寻古代书画艺术中的用笔之美、意态之美、结体之美。但是对传统的继承不应停留在表面,不是仅仅表现在书画的笔触与墨法加入到当代设计之中,拼凑成任意的、机械的“蒙太奇”,而应从传统中汲取某种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挖掘提炼其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3.3审美层面
当代设计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追求震撼的效果,这样的作品往往利用对视觉或其他感官的强烈刺激来表达诉求。在具体创作中,艺术家经常采用超现实手法或者运用夸张、特写的形式处理技法,如故意将形象按超出的正常比例进行处理,或者将人类的情感放大给消费者看,这种夸大处理往往能带来强烈的震撼效果。表现在当代作品中,“虚”与“实”的运用则更多地体现在强烈的对比关系与动静组合中,因为这样更能使作品富有张力,但缺少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思想。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当代设计更趋于科技化、互动化、个性化、符号化等美学特征。当今时代的消费特点为活跃动感,充满激情与个性的产品被广泛关注,消费呈现出明显的感性特征。个性时尚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心理,具有追随和模仿的特性,同时也体现了审美的趋同性与求异性,是价值观念和审美心理的体现[6]。但是美的事物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存在不同类型的,人类对审美的体验也是相当丰富的,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表示“美”。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文化的多样性和审美的多样性已为人们所共识[7],因此古代艺术中那种“虚实相生”所产生的言外之意、音外之韵、境外之味、形外之神,使有限的画面充满无限的主观想象的“美”,在当代设计中并不意味着淘汰,这种充满哲学意蕴的“美”更应该成为当代设计的一种补充。设计师应该从博大精深的古代艺术领域中去寻找灵感,发展民族设计。
3.4意境层面
意境的创造不仅是古人的追求,对现代设计也具有精神启迪,然而与古代艺术设计相比较,今天的设计更多的是取其形而未传其神,只是在构图形式和空间形式上注重了虚实关系,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但缺乏意境的创造。古代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面对种种物象,其情感与物象彼此融合后,又经过作者的组合与联想等,然后把它们表达出来。这时所表达出来的字或画像,表面上只剩下了整个过程最后的环节,其他大量的情感与哲理等都全部积淀在字或画之中,因此,蕴藏在这些字或画的背后,还有相当多的东西要靠观众去想象和体验才能感受到,这就是意境的魅力[8]。然而现代生活的快捷与紧张,往往不能给予设计师充足的时间来精心创作,而观众每日面对大量的视觉信息,也难以仔细体会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但是,人们也能偶尔发现好的设计作品,它能够做到虚与实、显与隐、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这样的作品往往能够吸引人们驻足停留,细细品味,让人们能在喧嚣的社会中获得感动的一刻。例如第12届中国广告节的入围作品《鼓韵激情》,见图6,整体画面简洁而纯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该广告节在古都西安举办,因而作者选用了富有陕西地区文化的多种元素,如雄伟多姿的西安古城墙、豪放粗犷的安塞腰鼓、古典优美的祥云图案,还有令人遐想的陕北高原色彩,并将腰鼓的鼓锤进行夸张处理作为作品的点睛之笔,色彩过渡准确,将陕西地区粗犷的风格表现得非常到位,以此拉开了第12届中国广告节的帷幕,贴切主题,彰显特色。从该作品中可以看到,图像的创意不在于元素的堆砌,而是发掘与表现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而传达出一种理念与意境。快节奏的时代要求当代作品能让观众瞬间记忆,因此往往采用块面感极强的视觉语言,但当代设计也完全可以追求简洁而富有想象空间的意境,例如一些受禅宗精神影响的设计作品,创作形象虽简单,但无笔墨处却有着无限的内涵,寓意很深,令人久久回味。有些好的作品用“味”而不用“视”来作为美感的核心范畴是耐人寻味的,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笔不到而意到,意不到而神到”,这虽是中国古典美学最高范畴——境界产生的基础,但对当代设计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中国人历来讲求传“意”,这对当代的中国设计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追求虚实相映的形式感的同时,传达更多的意,而不是一些设计师注重的形式差异性,文化内涵显得不深。
3.5精神层面
古代艺术家的精神境界和渗透在作品中的抽象审美意识与当代设计意识不同,中国的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的起伏流动、粗细、曲直、枯湿飞白等变化表现出潇洒、灵动的自由精神。当然自由并非毫无拘束、否定一切规律,而是要求设计师能充分地展开想象力,不断地去探索和挖掘新的“美”。自从设计进入“现代主义”以来,由于机械化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形制相似、千篇一律的工业标准化产品涌向世界各地“,国际主义”风格兴盛一时[9]。但世界逐渐笼罩着一种规格化、形式化的气氛,印刷品的泛滥复制,使艺术走向商业化,包括现代书画在内的现代艺术等,都表现了形式化思想对人的异化[10]。追求形式自由,必然是与多元化的社会相适应,当代设计应学习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汲取其自由精神,从中国古代艺术当中探析虚实关系所体现的自由精神对今天的平面设计是颇具重要意义的。
4结语
与古代艺术相比,面对工业化的发展和信息的洪流,当代平面设计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时代需求,虚实关系的处理能呈现出科技化、互动化、个性化、符号化的韵味,表现出工业特征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缺乏意境的创造和自由的精神,然而时代不仅仅需要形式上的“虚”与“实”,更需要思之有味的东西。如何在日益信息化、科学化的文明中,保持人间的诗意、生命的意义和对艺术的憧憬,更多的设计师应将目光从高科技转移到民族文化领域,转移到人的精神世界中去,在满足当代设计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更多地从传统艺术当中的文化意蕴、艺术精神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借鉴其精髓,让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文化相映生辉,并尝试通过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文化的结合,探索未来的设计之路。
作者:陈晓环 朱慧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