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高校工商管理教课体系的革新

一、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教育模式上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视实践能力培养。主要表现为:一是课堂教学基本采用老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的方式,情景模拟操练少,忽视学生的参与;二是实践环节薄弱。由于受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限制,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式,致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僵化,不能适时淘汰陈旧落后的课程,而又不能较快地将贴近学科发展前沿和市场需求的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科的发展动态,造成创新方向不明。

二、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的思路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制约了工商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具体思路如下:

(一)以社会需求确定职业岗位、以职业岗位确定职业能力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专业培养的服务面向,即职业岗位(群)及各职业岗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二)以职业能力定课程以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需求为依据,按照系统的思想,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建立课程模块,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及开设的先后次序,并使课程内容符合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有明确的依据和标准,并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

(三)根据工作过程定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民办大学的优势,通过“工学结合”或模拟工作过程来改革教学方式,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落到实处,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充分展现民办大学人才培养的特色,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策略

(一)依据职业岗位群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课程设置的方向以及学生的市场定位都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而目前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仍处于“大一统”的状态,还不能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细分。结果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社会用人单位聘不到合格的管理人才,同时毕业生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民办高校应在大量企业调研、毕业生走访、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市场,根据工商企业职业岗位群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务实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优化课程结构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民办高校立足社会的根本。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从专业岗位的实际及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本着“厚基础、重特色”原则,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成公共必修课平台、专业必修课平台、公共选修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及实践教学模块。其中,厚基础由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这两个平台来实现,保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必备的通识性知识和基本的专业知识。重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专业课设置要体现地方经济特点,而且专业选修课依据职业岗位群分模块教学,使课程培养与工商企业岗位需求密切联系。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方向,专业方向明确,避免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力争少而精,打造专业特色。另一方面设置能满足中小企业管理需要的职业特色课程。在保证“厚基础”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不能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优化课程设置,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适当增加专业核心课程的学时,做到少而精。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真正做到懂管理,会管理。同时,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也应突出地方特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模块自主学习,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视野的同时,又保证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三)基于工作过程细化的能力确定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找到课程内容的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使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变成基本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1.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服务一线的管理人才为目标,将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力点,由此将其转化为由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所构成的课程内容。2.课程内容的重构。就是要改变按学科体系编排课程内容的“平行”结构,建立按工作过程编排课程内容的“串行”结构。这种“串行”结构的课程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这意味着在工作过程或行动体系中获得的是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总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四)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现代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民办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从人才培养整体出发,针对民办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训、实验、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涵盖课程单项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跨专业综合性实验、创新创业实践五个层面的“递阶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参加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实验室具有先进信息技术的教具以及丰富的专业实验教学软件,突破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技术方法,“把企业搬进实验室”,不断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综合性、创新性。通过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研究性,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五)建设“双师型”的实践教学队伍民办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鼓励现有教师进修、挂职锻炼和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拓展与企业界的联系与合作,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制定优惠的引进政策,吸引社会上的高层次的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充实教学队伍。鼓励教学队伍集体备课、互通有无、兼容并蓄,积极参与国内外实践教学和学术研讨与交流,以老带新,建立一支由高水平教授为带头人的教学科研能力强、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和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

(六)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1.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及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以任务驱动或项目引领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2.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课程考核应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过程考核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各类作业情况进行评价;目标考核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考核方法避免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端,更公平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使学生更注重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必修课程应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合格必修课程按教学计划学分标准计入毕业总学分。选修课程应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制考评,并计入相应学分。评价过程中,应注意课程考核标准多样化,采取课堂讨论、实际操作、课后作业和模块考核等手段,强化实践环节的考核。同时要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做到在实践中学习。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实现与企业对接,因此,课程体系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本着“理论适度够用,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需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实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注重人文与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融合。

作者:章建新单位:天津职业大学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工商管理教课体系的革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92309.html

    相关专题:产品召回制度 微博言论自由的利弊


    上一篇: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下一篇:电影艺术隐喻手法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