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冶金中控分析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阐述课程建设的背景、目的、指导思想,从教材内容建设、课程标准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建设等论述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介绍课程教学、课程考核的模式。
【关键词】冶金中控分析;课程建设;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C-0086-02
课程建设与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基础,是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之一,是直接面对学生实施教学的过程,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就有不少的教学工作者进行了研究,各学校也都各自有特色。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冶金中控分析课程是其中之一,该课程是根据地方经济冶金企业发展中需要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而开设的,实践性极强,是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的成果之一,经过教学实践和毕业生在冶金企业的实际就业情况,现已成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保证冶金中控分析课程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实践条件都应得到保障,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应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积累经验,不断进步。
一、课程建设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
河池市是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据目前已探明的南丹县锡金属储量居全国之首,被称为锡都,铟金属储量名列世界前茅,锑和铅金属储量居全国前列。河池市工业主要以有色金属为主,在采选冶一系列中,冶金行业是重中之重,南丹县车河镇工业园区、大厂镇工业园区以及金城江区五圩镇工业园区都是以冶炼厂为主,其他各县市区也有不少的冶炼企业,已成为河池市的经济支柱产业,广西其他地方的冶金工业也有较快的发展。有色金属行业已列入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的产业,并强调合理发展锡、锑、钨、铅、锌、铟和稀土等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在生产中,要降低生产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确保安全生产等,都需要工业分析与检验提供必要的和可靠的分析检验数据作依据。因此,学校提出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立足河池,面向广西,瞄准全国”的办学理念。遵循学院的指导思想,必须考虑冶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素质人员。经调查发现,其中冶金中控分析是企业要求分析化验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所以将冶金中控分析课程列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目的
开设冶金中控分析课程很有必要,并确定将冶金中控分析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建设。通过这些年对高职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也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课程内容陈旧,与社会用人单位要求不相适应,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建设高质量的冶金中控分析课程,优选冶金中控分析内容、完善课程标准、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设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践条件,确保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冶金中控分析能力的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冶金企业不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冶金中控分析课程是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质量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与人才的质量高低有关。因此,冶金中控分析课程建设应遵循加强实践、培养能力的原则。通过课程建设,确保冶金中控分析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冶金中控分析教材内容与冶金企业衔接,编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条件的实训基地建设与冶金企业相适应,校内、校外并举;积极探讨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确保教学质量。
(四)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1.教材内容建设
冶金中控分析没有现成的教材,决定自编。通过调查首先明确企业在冶金中控分析需要分析的项目,并与企业技术人员通力合作。由于内容较多,不可能将所有冶金中控分析都要编入,将有色金属冶金有代表性的、易掌握的中控分析入选。因此,教材建设内容包括:锌冶金中控分析,铟冶金中控分析,铅锑冶金中控分析,锡冶金中控分析,铜冶金中控分析,辅助物料化学分析。通过学习测定这些项目,学生对冶金中控分析在知识上已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技能上已基本掌握,并具备初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课程标准建设
课程标准不等同于教材内容,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编制如下内容:①目标要求,包括知识目标(掌握冶金中控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意义,掌握冶金中控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测定原理、方法、含量的计算等知识)、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冶金中控分析的基本技能,掌握测定所用常规溶液、标准溶液的配制,掌握标准溶液的标定,熟练掌握冶金企业常见的中间产物分析)、素质目标(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不断树立勤劳、安全、团结协作意识);②实际授课内容;③分配合理的学时,授课易点、难点;④教学实训条件要求;⑤教学模式;⑥教学方法建议;⑦课程考核,包括课程考核知识点、评价方法;⑧达标要求。通过课程标准建设,教师在执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标准来衡量,不受教师的教学方法、知识的掌握、个人爱好等因素影响。
3.师资队伍建设
冶金中控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实践教学必须与实际生产相一致,教学样品就是从企业取得的样品,所用仪器、试剂、操作方法等都与企业一致。因此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对生产的实际影响。基于这样的认识,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操作技能上必须精通冶金中控分析。采取的措施包括:从冶金企业引进高水平教师,切实加强教师的技能熟练程度;有计划并落实措施培养青年教师,保持课程具备持续、稳步发展的潜力;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学生下厂实习时,有企业兼职教师指导,能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取得进步。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队伍是不是优秀,要以学生评价为准,具体做法是:学生对教师个人的教学过程评价要达到85分以上、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要达到90%以上方能为优秀。
4.实践条件建设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实践的条件必须得到保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冶金中控分析课程的测定项目,从知识内容来说,包括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校内实验室是按企业真实的生产分析引进来仿照建设的,依据企业实际生产模式进行操作训练。在化学分析方面,采用的分析方法都是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的实际应用,很容易达到要求;在仪器分析方面,用得最多的仪器是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示波极谱仪等,也有特殊的仪器,对于特殊仪器,采用校外实习基地解决。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通过订单培养、日常培训、资源共享、外聘教师等方式与冶金企业联手,在企业内部建设达到教学条件的校外实训基地。
二、教学
(一)课程的教学模式
冶金中控分析是核心课程,是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的知识后实际应用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主要是在实验室教学,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学模式:在老师的指导下,测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品,检验学生的测定数据与实际生产的测定数据是否一致,内容与实际生产衔接;实行实验室半开放管理模式,即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补做未完成的实验;学生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后,到企业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让学生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测定问题;组织技能比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老师的专业水平程度、喜好、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不作强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灵活掌握运用。
(二)课程的考核模式
要保证冶金中控分析的教学质量,要有优秀的教师和满足的实践条件,同时也要有合理的考核模式。笔试与操作技能结合,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技能成绩(占40%)、期考成绩(占40%)三部分组成,技能成绩为一票否决。操作技能包括校内的实验操作、企业生产实习,考核已掌握的实际操作水平并写出实验(实习)报告。实际操作水平在实验室和生产现场考核,测定数据的准确性为主要考核点;对实验报告的考核重点在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实验的讨论,从中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操作技能的水平,有无创新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生产实习重点放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对学生的考评上,以实际生产操作水平为考核依据,甚至考核所测定的数据是否能应用于生产。结合学院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有关规定,随机抽查考核方法,由主管教学领导、教科处、分管教学领导、专业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随机抽查部分学生进行现场操作考查,所有学生操作都正确,说明教师授课得法,学生学有所成;如果大部分学生操作失误,说明教师教学存在问题,必须进行改进。建设好冶金中控分析课程,是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冶金中控分析技能的必要前提,通过对课程的实践,已在冶金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笔者调查,本课程之特色在于开设冶金中控分析课程的高职院校极少见有发现,教学考核成绩以操作技能为主的课程不是很多。随着不断完善的课程建设,冶金中控分析课程必将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庆文.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4)
[2]杨龙,周学军,皮燕萍.对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改革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0(11)
作者:韦文业 施先义 单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