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插件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计算机功能的扩展性、集成性,计算机软件运行的效率、安全性、稳定性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近年来,插件技术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计算机功能的完善和性能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对计算机软件技术中插件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插件技术的特点、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插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
计算机插件的本质是一类通过接口定义进行规范编程的程序。插件的运行保障了计算机接口的规范性,使得计算机系统程序的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扩展。插件是计算机软件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与系统程序进行协同运行,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在计算机插件中包含有各种协议和规则,以此来确保计算机程序的稳定运行。只有拥有了完善的插件技术,计算机才能实现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
1.插件技术及其原理
1.1插件技术概述
插件是一类由统一的接口进行统一编程的程序。这一类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采用规范的接口来实现对程序功能的拓展,从而对系统进行完善。插件运行的根本目的是在系统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插件的运行是以计算机程序为基础的,因此,只有确保了计算机程序的正常运行,才能确保插件功能的发挥。
1.2插件技术的原理
计算机插件技术中的关键环节是接口的规范和链接库的应用。在插件功能的发挥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应用程序与插件之间的连接和协调问题。为了实现插件和应用系统之间的有效通信,两者必须采用同样的接口。接口在计算机系统软件中的根本作用就是软件功能的协调和规范。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接口主要是由系统开发者来设置的。只要确保了接口的规范性,插件的设计和开发人员就能有效的进行插件的开发。动态链接是一类具有共享功能的特殊模型,它的拓展名为DLL,不具备独立运行的功能,但可以进行函数的运输和数据的输入、输出等,系统的程序也可以对动态链接进行调整和使用。链接的调整方式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调整是通过编程系统对应用程序的编码进行修改或删除,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代码较少,因此操作较为简单,但灵活性较差。一旦加载的DLL没有写入例程中,就会导致程序的运行自动停止。加载完成后,DLL就失去了价值,因而会停留在原有的空间中。动态调整是编程人员通过对函数的调整来完成DLL的修改或删除,这种调整方式的流程较为复杂,但灵活性较好,并且即使调用失败,系统也不会自动停止运行。
2.插件技术的功能
插件技术的设计与硬件系统的设计在思路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对路径的规范,可以达到软件链接的作用,从而在不改变程序代码的情况下就实现软件功能的完善。在插件应用的过程中,开发商只需要将接口进行公开,其他的开发人员就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插件的自主设计和研发。计算机系统中通常会有一个主要的软件系统,在这个软件系统之下,还会有许多个子系统。主系统决定着整个软件运行的环境,而子系统则负责实现各种具体的功能。每一个子系统都是独立的,因此,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插件进行增减。插件的增减就相当于系统功能的增加和减少。对于一些不常用或多余的功能,可以通过删除插件的方式进行卸载。相应的,软件的开发也包括主功能和扩展功能两个方面。主体的部分对应着系统平台,而扩展的部分则是指系统插件。在具体的系统开发前,开发者需要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插件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属于高层次的技术,当插件在服务器中运行时,应当将软件的各个功能进行集中协调,从而确保应用的效果。插件技术在服务器中还能起到管理、开发等作用,能够对服务器进行综合的管理,充分发挥出插件的各项功能和价值,有效的控制服务器的运行成本。
3.常见的计算机软件中插件类型
3.1类似批命令的简单插件
简单插件是计算机软件中最常用的插件类型,这类插件的功能与一般的插件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灵活性也不强,通常应用于WinAmp等简单的设备中。简单插件在安装完成后,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输入相应的指令,程序在收到指令后就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运行。简单插件的功能较少,信息的传输方式也局限于文本形式,扩展性较小,但简单插件具有操作简单、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对于专业性要求不高的计算机设备,采用简单插件完全可以满足操作的要求。
3.2利用现有程序开发环境进行插件制作
利用现有程序开发环境进行插件制作是当前使用的较多的一种插件开发方式。在插件的制作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开发环境,不同环境下开发出来的插件应用的范围也有所不同。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利用现有的开发环境可以设置多个自定义的接口,这一特点,系统软件就能对各种资源进行使用。插件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自由度较大,能够为设计者提供较多的发挥空间。其缺点则在于程序设计的过程过于复杂,对插件接口的协调性具有较高的要求,通常只有专业的编程人员才能进行程序的设计。
3.3插件式编程的可行性方案
插件式编程在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软件的开发分为多个过程,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对开发标准的预先设计。各个部分在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设计后,再根据一定的原则组合到一起。在软件不同部分组合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一定的组合规范。组合的方式主要有链接库和源代码两种方式,近年来还新出现了软件集成和插件式编程的方式。插件式编程对软件功能的发挥有较好的支持作用,对开发的标准要求也较为严格。这种软件的开发方式主要是采用二进制的发布方式,能够实现对软件功能的全面扩展。当前常用的软件系统都是采用COM组件和动态连接的方式作为插件技术的基础。动态连接的方式主要依靠链接库来完成。在系统软件运行时,用户只需要在网络环境中就可以实现对插件的运行。插件的使用方式也较容易掌握,只要用户对系统的相关操作方式和运行标准有一定的掌握,就可以实现对插件功能的完善和补充,从而满足各种需求。COM组件主要起到用户程序和组件之间连接的作用。在COM插件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保证软件系统与插件系统的相互匹配。与动态连接相比,COM组件更容易进行系统与插件之间的功能互补,但这种技术的原理较为复杂,很难在一般家庭用户中进行推广使用。
4.插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
4.1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的作用包括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入等过程,数据输入需要将数据的格式进行调整,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存储。当需要使用数据时就可以从数据库中进行调取,输出的内容包括图像、表格等。数据处理的功能主要是由系统插件来完成的。系统将数据通过接口传输给插件,差将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再通过接口反馈给主系统。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插件都能进行独立的工作,因此对数据的处理效率是较高的。
4.2设计思路
根据插件的功能,插件的系统分为主程序和功能模块两个部分。主程序主要起到对功能模块的协调和管理作用,并对数据处理的流程进行组织和建立。而功能模块的作用是通过插件和动态链接的作用实现对数据的应用和管理。主程序的管理和加载过程主要是针对插件来进行的。主程序管理插件的过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协议和规则,这些协议和规则是保障程序和插件之间能够有效链接和通信的保障。主程序会对插件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并对检测到的错误信息进行处理,并形成一定的错误日志,今后系统在发生同样的错误时就可以方便用户的查询和解决。
4.3接口设计
接口是主程序和插件之间连接和沟通的主要渠道,因此接口的设计要求是能够包含较多的插件数量以及形成科学合理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文件格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插件的各项参数准确、有效。数据的存储地址和传递方式也要进行一定的优化。接口中应当包括文件的地址、函数地址。插件内存等信息。计算机硬件插件系统的插件技术是计算机软件插件技术的前身,经过硬件插件技术的不断探索、发展,软件插件系统集硬件插件技术之所长。插件技术在数据库开发中进行利用,可有效转变开发方式,实现从纵向到横向的转变,这样,可以提升开发的效率,以及开发的工作量。
4.4插件技术实际调用过程
插件技术在计算机系统中实际调用的过程分为一下几个步骤:首先,计算机系统在运行后,插件系统会收到相应的通知,这时插件系统中所有的插件就会逐一开始运行。通过系统中内在的机制,可以对插件模块中的目录进行搜索,获得匹配的信息和文本。若在计算机的插件系统中无法搜索到相应的数据信息,那么就将这些数据作为非法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起到保护计算机的作用。而验证安全合法的数据则通过插件系统的管理后,在插件平台上进行运行,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定的插件在计算机界面上进行安装,从而形成完善的插件体系。用户可以人机界面中调出需要的插件进行运行,插件管理系统对插件进行定位后吗,就可以加载相应的插件数据,并对相应的软件进行启动。计算机中,插件的增加和删减都是通过插件管理系统来实现的。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计算机的安全性,应当将插件管理系统安装在合适的位置,通常配置文件和注册表是较为理想的安装位置。这样,在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中,插件管理系统能够对插件的加载和运行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检测。在计算机程序启动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插件自动启动的现象,这是由于插件的接口元素被触及了,只需要对主函数中的信息进行调用,就可以应用插件的相关功能。
5.结语
综上所述,插件技术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插件技术可以对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进行完善,能够促进计算机集成性和智能性的进一步提高。随着插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在未来,插件技术将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英.计算机软件中的插件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08):62-63.
[2]周士华.浅析插件技术在软件中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4):88-89.
作者:荀春阳 单位:渤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