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1农机化作业水平情况
2014年,全县完成机耕面积32.1万亩,机耕水平达到87.2%;完成机械化插秧面积3.3万亩,机插水平为8.9%;完成机收面积30.5万亩,机收水平达到82.9%;完成机械植保面积2.3万亩,机械灌溉面积12.8万亩,农机运输作业47350万吨公里,维修各种农机具2950台。水稻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为59.7%。水稻机插取得了新进展,机插面积逐年增加,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正在逐步推广示范。农机服务总收入7530万元,创利润2132万元。
2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主要经验
2.1争取政府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农机化工作非常重视,经常深入农机部门和农机服务一线,了解和指导农机工作,对分宜县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是认真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推广农机新技术的积极性。三是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机作业收费,免征营业税,对批发和零售农机产品,免征增值税,减轻了农民机手的负担,调动了农民推广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2.2建立示范基地,开展试验示范
推广农机新技术,需要一个认识、接受、发展的过程,建立示范基地,开展试验示范,是引导农民认识、接受农机新技术的重要举措。每推广一项农机新技术,都建立了1~2个示范基地。目前,分宜县已在钤山镇、杨桥镇分别建立了两个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并列入了省级示范区;在双林镇建立了一个苎麻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在凤阳乡建立了一个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在示范基地,开展试验示范、进行现场演示,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导农民推广使用农机新技术。
2.3搞好农机技术培训
近几年,分宜县农机局通过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农机服务人员对农机技术需求情况,确定了农机培训内容。以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平台,每年举办5~6期农机培训班,培训农机人员300~500人,对他们进行农机结构原理、操作规范、维护保养、故障诊断与排除及农机安全操作知识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机服务人员的技术素质。
2.4搞好信息服务
分宜县把信息服务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几年,农机局每年都要通过农机信息网站、手机短信等信息渠道,向农机户发送10~15万条信息,定期向农机大户发布农机作业信息、农机新技术信息、新机具信息和农机政策信息等。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农机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除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外,财政只安排了农机管理部门的基本人头经费,没有推广经费,推广设施不完善,服务手段落后,致使农机示范推广工作难以实施,影响了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
3.2农机具利用率不高,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全县小型机具占据了主导地位,形成了小而全的现象,农机具单机作业量不大,农机资源闲置、浪费较多,农民购机以自用为主,一机多用少,农机具闲置时间长,利用不高。同时,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一般产品多,精品名牌少,粮食生产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机具少。
3.3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
从分宜县农机服务组织形式来看,农机专业合作社少,全县只有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一家一户经营的散户为主,综合服务能力不强,规模经营效益不明显。
3.4农机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年龄结构老化
一是县、乡(镇)农机推广部门,存在着年龄老化、农机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掌握的农机专业技能不够。特别是乡镇农机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创新意识差。二是大多数农机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50岁以上的人员较多,占80%以上,吸收消化农机新技术的能力较差,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4农机推广的利好因素
4.1农机化利好政策推动农机化发展
一是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农机化发展,并将发展农业机械化纳入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是做好农机工作的政策保证;二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连续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三是201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农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促进农机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2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机化发展
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
4.3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土地流转,提升农机化发展
分宜县有序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大大改善了农机作业条件,提高了农机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4.4城镇化和工业化呼唤农机化发展
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目前,农村剩下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农村劳力转移,出现了季节性劳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只有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农机服务,才能解决农村劳力不足的问题。
4.5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促进农机化发展
一是农民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二是农民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推进了高质量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了新型、高效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不能适合当代农民耕种,从而促使当代农民投资购置农业机械,开展农机服务。三是新型农民是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成为农机推广的主力军。
5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1]。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农机推广示范区,开展试验示范,搞好技术培训,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农机与农艺结合工作。
5.1加强领导,加大农机推广工作力度
一是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家对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要完善农机推广工作机制,把农机推广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二要健全农机推广机构,稳定农机推广队伍。要不断引进农机推广人才,输入新鲜血液,形成梯级人员结构。每年择优录用大学毕业生充实农机队伍,定点、定向培养农机后备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三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调查了解农机推广新动向及农民对农机的需求,研究农机推广工作措施,指导农机推广健康持续发展。
5.2建立农机推广示范区
一是建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从耕作→栽插→植保→收割→烘干全部实现机械化。主攻水稻标准化育秧和机插秧,建设工厂化育秧,实现手工育秧向机械化育秧、一家一户育秧向商品化集中供秧转变。开展水稻机械化烘干技术试验示范,解决农民靠天晒谷问题。二是建立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区,建立以蔬菜、西瓜、花卉苗木、小水果及中药材生产为主的农机化生产示范基地,打造以大棚西瓜、中药材为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区域,研制推广小型作业机械、微滴(喷)灌等农机化新技术。三是做好农机与农艺结合工作。要建立农机、农技、种子、土肥和植保相协调机制,制定、使用适合农机作业的标准化农艺,以适应农机作业,使农机技术得到更好地推广应用。
5.3加大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农机销售大市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便农民、合理规划、整合资源”的建设思路,建立集农机销售、农机培训、农机维修服务于一体农机大市场,使全县农机及零配件经销户全部进入农机大市场,方便农民购买农机具,为农机推广奠定良好的服务条件。二是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按照“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机手通过机械联合、技术联合、资金联合等多种形式,在全县建立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集机耕、机插、机械植保、机收、机械烘干“五统一”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机服务效益。
5.4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机服务人员素质
一是要建立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基层农机推广人员进行培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注重实践,学用结合,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农机推广队伍[1]。二是要以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为平台,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能熟练操作、懂维修保养的职业农机手[1]。三是要加大对农机推广的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农机推广取得的重大成果,引导农民积极推广使用农机新技术。
5.5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要加大对农机推广工作经费的投入,要将农机推广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农机推广、示范工作经费。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要把农机推广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协调,保证农机推广工作正常运转。要加大农机新技术试验、示范力度,配备必要的先进实验设备,解决农机推广条件差、手段落后的问题。二是要建立基层农机人员的岗位津贴和补贴制度,基层农机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开展试验示范,工作条件差,生活艰苦,要对基层农机人员发放津贴和补贴,以调动基层农机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和机耕道建设;要将农机维修车间、农机停放场库棚、烘干车间等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解决用地问题。
6结语
综上所述,分宜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此,需要各相关部门,各社会力量多方面、多渠道,齐心协力来做好这项工作,将分宜县农机化水平提高到新的台阶。
作者:胡福根 胡梦谷 单位:分宜县农机局 新余市农机站
第二篇
1农机化使用率较低,机械化生产范围小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正在逐年提高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目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种植业而言,全国各地机械化收获水平为25.11%,机械化播种水平为32%,机械化耕地水平为55.39%。机械化收获程度最高的是小麦,其他经济作物如水稻等都只有很低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对于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农村经济目前发展还比较慢,社会组织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不高,粮食的生产规模很小,农民的收入较少,购买能力很低,农民购机需求远远高于政府的扶持力度。所以,大中型农业机具农民很难购买,导致农业生产机械很难规模化。生产资料以及能源不断在上涨,农机作业方面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发展道路。
2农机培训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众所周知,农业机械被设计的主要用途就是提高农村劳动人民的生产率,适当的借用农业机械的力量来进行农业生产,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就实施对象而言,首先必须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农业机械是农业技术以及生产工具的重要手段,要使这些手段高效的完成农业生产,要依靠的完成人必须有较高的农业机械化相关技术水平以及知识水平,就农机培训工作来说,培养这种较高水平的生产者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所以,众多产业之一也包括农机培训事业。不同之处是,这个培训是以人作为产品,是很难做出价值估量的是关于农机方面的稀缺人才。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虽然很难评估,不过间接带来的一些社会效益是金钱所不能取代的。就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来说,没有摆脱传统手工操作的形式,有专家说,农机科研成果很大一部分没办法进行推广,新技术不能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导致人和机械经常发生事故,其基本原因是农民的农机技术水平太低。所以,开展积极的农机培训工作,加大力度普及农业机械知识,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是很有帮助的,其基础是推广适用的农业机具,完善农业机械培训的相关体系,提高管理工作,强化农业机械培训工作的作用以及地位意识,明确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农机培训工作,并认识到农业机械培训工作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思想工作,不能急功近利。
3强化农机技术培训的具体措施
(1)以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以及农村经济建设为坚持办学的方向,把业务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努力给农村培养出技能强、类型多、规格多、层次多的社会主义新型农业机械人才。(2)强化学校校长任期的目标责任制度,创建并完善每一项管理制度,将与业务量化相关的考核程度进行深化,不断提高教师职工的业务素质。统一物质利益以及思想教育,全面的提升教师职工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3)积极推行相关的各项改革措施并引向教学领域,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提升培训的质量。(4)学校要多方途径培养人才,鼓励自学、函授、分散乡下培训、在校正规培训等方式相互融合,对维修、维修扩大到汽车驾驶、农机驾驶等领域专业化。方便拓宽学路招揽学生。(5)重点培训年轻的老师,加强教学后备力量,作为学校领导要从严抓好办学,置身其中为老师学生排忧解难,积极响应教师职工的工作,提升学校的团结一致的精神。(6)经常组织教师外地考察学习,交流教学方法经验,还可以把一些年轻的教师送往相关的院校进行学习深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7)努力开展更多的相关技术培训工作,注重培训,进行机电维修、推广、培训一条龙的服务,办有自己特色的学校。(8)注重沟通,从多个渠道筹集资金,以作为培训实力增强的有效保障。总结农业机械培训工作涉及的范围十分广,目前,全国各地的农机培训工作发展都不平衡,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在资金、人员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并把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处理解决现实中遇见的难题,力争把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向新的高潮。
作者:才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