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春江花月夜的民族艺术

一中国古典诗歌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中国的音乐作品以及乐器形式,无论是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是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价值都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缩影。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受多方面的影响。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诗歌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民族文化。诗歌的主题一般是歌颂友情、爱情,赞美自然,抒发个人情感。这些主题都是雅致而有意境美的。诗歌注重塑造的是朦胧美、意境美,着意突出的是意境和气氛,注重写意美。传统的美学观念对中国的绘画、书法、文学、音乐、建筑、手工艺品等各种文化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民族音乐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诗歌的影响。民族音乐特色诗意的音乐形象,旋律雅致、富有情趣,注重写意美、意境美和朦胧美。古典音乐善于形象地描绘美轮美奂的画面。和西方音乐表达的戏剧性冲突和强烈的对比不同,中国民族音乐擅长旋律的温和平静,清新灵动,雅致优美,而略带伤感与诗情画意。《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是泛舟夜游的愉悦心情,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致,月色撩人的清雅意境,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生动地描绘了“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水漣”的优雅景色。明月、花影、江楼、渔歌、春江、归舟,好一幅如诗如画春江的美月夜啊。乐曲旋律色彩柔和、清丽、淡雅,节奏流畅多变,乐曲形象温婉质朴。清丽的旋律和雅致的意境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古曲《春江花月夜》是对自然景象的感悟,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高尚雅致的审美内涵。

二富有民族特色的乐曲结构

中国的艺术文化无论是音乐、书法、绘画都极其重视写意性。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不拘泥于具体的形式与章法,刻画形象但又超脱形象。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所形成的独特文化特点。所以,这一重要的特点也深深地影响了音乐文化。中国的古曲都极其重视写意性,那么固定的乐曲结构是无法表达这一特点的。所以,中国古典乐曲的结构大多都采用了衍展体的手法,一般由散拍子和自由的、缓慢的速度开篇,经过一个过渡逐渐进行到一个中速,再逐渐加快,推向高潮之后,逐渐变慢变弱,回到散拍子结束。《春江花月夜》就采用了这一手法,乐曲结构使音乐形象更具有诗意性与写意性,不拘泥于形式,使音乐形象有一种意犹未尽感。在音乐的乐曲结构上这一点上是与西方音乐大不相同的,西方音乐遵循的是A+B+A的结构,或者是A+B+A+C+A+D这样的固定结构,音乐有稳定的拍子。而中国的乐曲是层层推进,一环一环向前发展。中国的乐曲讲究韵味,曲子开头缓慢的散拍子和逐渐变快的主旋律,高潮过后渐渐消失的意境感。这样的结构使乐曲的形象更加灵活多变,灵动自然。

三个性化的乐器体现的独特民族风格

丝竹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乐谱有多种乐曲参与演奏,如:古筝、箫、鼓、琵琶、中胡、木鱼。中国的民族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古筝,它的音色优美华丽,所弹奏的波音如同微波荡漾的江水。箫,箫的音色忧郁唯美,如泣如诉,箫声的儒雅飘逸的气质超凡脱俗。优美的箫声所奏出的主旋律宛如在耳边低声吟唱。鼓,它是中华民族最为悠久的乐器,由弱变强的同音重复的鼓声,如同远处的钟声,悠悠的鼓声由远及近,飘然而至。琵琶,它的声音铿锵有力、清丽华美,琵琶演奏旋律高高低低,娓娓奏来,琵琶奏出的反向琵琶音,描绘的是波光粼粼的江水,琵琶的扫弦增添了热烈欢快的气氛与情绪。琵琶与中胡在低音区齐奏,音色深沉唯美,如泣如诉。箫在琵琶、木鱼的伴奏下奏出主旋律,速度时快时慢,有如江中放歌时远时近,节奏错落有致。旋律轻盈,乐思如流,意境超远,令人心醉。丝竹乐的合奏形式,以完美的编曲,使一首乐曲中表现了多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各种乐器相得益彰。丝竹乐改编曲丰富了音乐的结构织体,多种乐器的合作演奏,既突出了乐器自身的音色特点,乐器的音色和音乐的需求完美结合,使音乐自身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是一首经典的丝竹乐合奏曲目。四富有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中国的古典音乐大多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旋律也是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的乐曲。《春江花月夜》运用了传统的支声织体手法,乐曲中运用了许多四度、五度和声,加入了很多在主题上作五声音阶的自由模进和变化。例如,乐曲第一段主旋律进行了向上移高四度的模进,第二段主旋律移高模进,转入上方五度的“宫音”,第四段第三次移高,音乐通过节奏的变化,速度加快,时高时低的模进,加强了音乐的活力。第五段,音乐突然变慢,而后由慢及快,节奏大尺度的变化,音乐旋律变得简洁动听,原谱只用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节奏非常规则,两个四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通过速度的加快表现音乐的律动,推动音乐主题的发展。《春江花月夜》在旋律的创作上独具匠心,每一句旋律的末尾音都与下一句的开头音相同,这种乐句首尾相连在创作手法被称为“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增加了乐句的流畅性和趣味性,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创作手法。

四现代钢琴改编曲对古典文化的传承

20世纪30年代,鲁迅在“且介亭文集”中写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来自民族大众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提炼升华,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认同。五千年中华文化的魅力灿烂辉煌,民族精神的文化依然光彩耀人。1982年,著名的作曲家黎英海把《春江花月夜》改编为钢琴曲,更名为《夕阳箫鼓》。保留了曲子的原貌,去掉了标题,压缩了篇幅,使音乐更为紧凑。改编后的曲子分为引子加七个变奏加尾声。引子用由慢及快,黎英海运用了巧妙的、多变的、灵动的装饰音,把主旋律突显得美轮美奂。变奏一,与原谱相同主旋律进行了向上移高四度的模进,但结尾处稍加修改,删减了原谱旋律的再现,改为提高八度的琶音,左手密集的快速琶音如同琵琶的扫弦音,用长颤音作为此段结尾和下一段的开头,承上启下浑然天成,使音乐结构紧凑,改善了原谱的松散感,使两个音乐段落的衔接巧妙自然。变奏二,开头颤音结束后,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如箫似筝,左手是分解和弦,如同琵琶的轮指。节奏逐渐加快,运用了很多长颤音、六连音、相叠的琶音、八度重复音增加旋律的动感,展开曲子的音乐形象。左手的伴奏是五度的和弦,音色如同低沉的琴音,韵味十足。变奏三,在旋律不变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上行与下行长琶音与短琶音。音乐音色清澈明亮,精巧多变的装饰音音乐错落有致,活泼跳跃。如同江边清风拂面,江水的浪花嬉戏,歌声四起。变奏四,音乐通过节奏的变化,速度加快,时高时低的模进,加强了音乐的活力。钢琴创作手法前半段,右手是优美的旋律,左手精巧的三连音,句尾为长琶音,如同古筝的抚琴,左手用琶音和音阶模仿琵琶的铿锵顿挫感,结尾处右手坚定有力的同音重复的和弦,是音乐形象如同水墨画的浓淡晕染之美,渲染的音乐层次丰富多变。变奏五,音乐突然变慢,而后由慢及快,节奏大尺度的变化,音乐旋律变得简洁动听,原谱只用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节奏非常规则,两个四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通过速度的加快表现音乐的律动,推动音乐主题的发展。钢琴改编为大量的长颤音,左手为有力的和弦,增加了旋律的紧张性。变奏六,延续了变奏五的手法,进一步加快,把音乐推向高潮。原谱只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节奏也非常规则,两个八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比变奏六整体加快了一倍。为高潮的到来做好铺垫。前附点的节奏,长音用颤音,增加了音乐的紧张感。一长串的六连音琶音,把音乐推向了高潮。变奏七,音乐的高潮,钢琴改编曲改为全部是八分音符,八度音与单音的交替出现,增加了厚重感与紧张感,音色错落有致,速度再加快,把上一段一长串的六连音琶音变为九连音,音域加宽,使箫声、鼓声、琵琶声齐鸣,一片欢腾热烈的气氛。

五结语

尾声,音乐慢慢归于平静渐渐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黎英海创作的钢琴改编曲,在充分尊重原作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编,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音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分支。中国的民族音乐是辉煌灿烂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分支。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大量音乐作品都是在民族文化的根基下产生的。在作品中都凝结着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以及本民族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所以,中国的音乐作品以及乐器形式,无论是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是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并在此建立起来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价值都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缩影,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文化财富,我们应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与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许多作曲家、音乐家为了弘扬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把我们的传统音乐进行了改编和再创作,保留了古典音乐的精髓,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经典之作,是每个炎黄子孙应该欣赏和了解的,虽然是古人的作品,但是直至今日也是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

作者:崔源 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春江花月夜的民族艺术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83914.html

    相关专题:教育教学论文网 论文代发


    上一篇:牛肉丸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下一篇:黄芩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