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世界文化的融合对我国的文化精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实力和人才资源的提高。面对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着不同的思想和文化的相互作用及人们自我更新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更加迫切。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然而,经济水平的提升却伴随着一系列社会不良事件的发生。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的价值观不是在孤立的空间里养成的,要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公民的价值观不是在孤立的空间里养成的,要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更离不开公民的自我教育,只有建立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才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合力。学校教育要发挥教育者的教书育人的优势,家庭教育要多关心孩子的性格、品质的发展,社会教育要向公民宣扬一种崇高的价值观,而公民自身则要时时刻刻围绕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自我反省。

一、发挥政府导向作用

政府应该利用所掌握的社会资源,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宏观调控手段来推动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形成,进而保障正确的敬业价值观教育的形成。

(一)建立完善的就业制度

一个好的制度环境,是各项政策法规得以顺利实施、实现预期目标的保障。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也要完善公民群体就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将就业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并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逐步完善公平的就业准入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就业服务制度、健全就业保障制度和创业扶持制度等,以完善的制度打造出健康的制度环境,从而引导公民形成正确的敬业价值观。

(二)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

政策代表了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以怎么样的方式实现其发展目标。它具有时效性的特点,人们可以通过国家政策来推断未来职业环境的发展。要发挥政策对公民价值观形成的激励作用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重视政策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教师是公民接受教育的直接对象,所以教师的价值观会深深影响学生。如果教师对整个社会环境和制度不认同必将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误导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教师的职业是高尚的,但教师对基本的生存条件也是有需求的,当前我们国家教师面临着社会地位不是很高、工资水平较低、不同地区的工作待遇差距大等问题,这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使优秀教师的地区间流动渠道顺畅,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教育实践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对公民群体进行更有效的敬业价值观教育。其次,制定一系列的就业政策以发挥对公民群体的激励作用。通过简化就业程序,减少择业限制,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根据公民敬业价值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适当的物质激励、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用有效而实际的方式对他们的就业行为进行引导,鼓励公民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但这些政策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学校与企业、单位间的联系建立各类教育实践实习基地,给予公民更多的实践机会,拓宽就业渠道。

(三)打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公平的就业环境需要社会形成公平竞争理念、合理的人才选拔氛围。这对于公民正确敬业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首先要消除各个地方存在的地方保护的观念和政策。地方保护虽然从短期来看在一定在程度上保护了当地人口的就业,但同时也阻碍了人才的进入,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当地发展的。其次是对用人单位进行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的改革,形成合理的人才消费观念。公民普遍接受凭借自身实力进行竞争的就业方式,盲目的人才高消费,并没有从实际出发选拔适合的人才,而是一味的设置苛刻的条件和要求高学历。这样的情况一方面造成了公民就业环境的不公平,使许多公民认为“读书无用”,或者有些学生盲目追求高学历,造成公民敬业价值观的错误导向,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并没有选拔真正的有利于本单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引导积极的舆论氛围

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是一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上的教育。胡锦涛同志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社会舆论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意义重大。政府应该依靠本身优势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为公民价值观形成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任何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都存在着社会价值理想、价值规范、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与个人的价值需求、价值目标、价值选择、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价值导向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它是社会生活的总体指向,是社会的“定位器”和“指示仪”。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主导价值观,克服和超越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局限性和消极因素,“超越‘经济人’狭隘的功利眼界,达到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片面人到全面的人的提升,为人们建立价值层面的精神家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个由社会、媒体、网络、手机组成的舆论大环境在我国已悄然成形。舆论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公民的敬业价值观。政府要抓住这一特点大力发展主流媒体取得整个社会舆论引导权,弘扬主旋律,宣传公民中的先进事例,以正面、积极、生动的形式为公民敬业价值观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例如媒体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报道,提高用人单位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宣传在基层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毕业生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到基层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公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好的榜样能催人上进、坏的榜样能使人踏上歧途。树立公民的榜样,可以发挥其无穷的力量。如今,网络、电影、电视里面充斥着一些血腥、暴力、犯罪等情节,许多青少年模仿其中人物,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公民要加强自身学习。第一,树立自我教育的理念。“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公民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如下两点,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首先,树立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的自我教育新理念。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属性在其社会性,在学习生活上总是要与他人打交道,因此无论是单个个体,还是在集体生活中,我们都要将个人与集体相结合,融入集体,做到相互教育、相互督促。其次,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深化自我教育。如果离开实践谈教育,如同鱼儿离开了水,所以自我教育本身也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公民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不断探索和完善个人的思想,真正实现自我教育。第二,加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首先,提高公民的自我认识能力,设置自我教育目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公民的心智逐渐成熟,但由于自身阅历有限,在事物的认识上往往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在公民的自我教育过程中,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完善自我知识结构,同时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另外,要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目标设定,真正实现自我升华与超越。其次,在公民的自我教育过程中,培养情感意志是必不可少的。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挫折,而培育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力,可以有效帮助自身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也有助于公民自我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最后,要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实践。实践是检验自我教育的唯一标准,也是深化公民自身教育的有效途径,反复的实践有利于公民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选择。

(一)树立正确的公民敬业价值观

公民敬业价值观是公民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民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的矛盾和就业制度的变化对公民群体敬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公民要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发展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敬业价值观。1.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社会生活之中,尽管每个个体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来进行活动,但个体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根据自身的需要正确的确定自己的地位、态度、价值和行为取向。当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不一致时,选择将成为人们在价值生活中的一种“日常行为”。人在价值活动中,常常扮演着两种不同的角色,人不仅是价值选择的承担者,同时也是价值冲突的参与者。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人对价值选择只能是冲突中的选择。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在他看来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相统一的。公民自我价值在敬业价值观上体现为重个人利益目标、职业社会地位、地区发展状况、工作条件优劣等,社会价值则要求公民有集体意识、奉献精神,正确的公民敬业价值观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自我价值也能得到实现。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每个公民对自己的职业理想,有的做出了详细的规划,有的则仅限于美好的憧憬。但是个人职业理想的实现必须与社会理想和谐一致,才能更顺利地实现,如果相违背,即使个人理想再崇高、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实现。所以公民在设定个人职业理想时,以社会理想作为深厚的基础,应该权衡个人追求、个人能力素质、工作机会、福利待遇等各个因素,形成明确职业目标并制定科学具体的实施方案,在顺应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实现个人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3.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统一。公民对职业的评价和选择往往来自于职业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职业对于公民来说在于价值的大小与这份职业对其职业目标的实现程度是一致的。公民对职业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需要如工资待遇、住房优惠、医疗保险等,有精神的需要如成就感、荣誉感等。而对价值的理解要从整个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效应出发去理解价值,把对真善美的追求、长远的理想价值作为价值追求为主要目的。只有把职业价值目标建立在合理的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协调统一之上,才能实现个人职业价值的最大化。4.理想性与现实性、规范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公民是充满活力和激情、对生活充满向往的群体,将社会、职业生活理想化,当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时就容易遭受打击。而现实社会的发展正是协调利益关系、调节社会矛盾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公民在面对职业时既要有崇高的理想作为前进的指引,也要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在接受规范性的敬业价值观教育的同时,要具有辨别和选择的能力,才能够形成灵活的敬业价值观,适应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完善自我认知,调整自我期望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与外界关系的认识,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前提。正确的自我认知是树立正确的敬业价值观、选择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的前提基础。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既然自我认识是对自己与外界关系间的认知,那么对自己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就要从自己与外界的联系中来寻求。一个人是立体多面的,所以要多与自己身边的人沟通交流,从多人的评价当中了解全面的自己。对于各种褒贬要保持客观谦虚的心态,积极改进完善。同时也要认识到,人跟人在性格、能力等方面都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面对周围比自己优秀的人不能妄自菲薄,积极学习好的方面,对于比自己差的同学也不能自以为是或者同流合污,要从他们身上吸取教训提高自己。择业的过程中公民要面临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俗话说“人上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在这个社会当中所处的位置是在不断的摸索当中找寻的,总之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去不断的发现自我,调整对自我的期望。公民普遍的特点就是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激情,迫切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发展的目标,对职业、地点、待遇等都有很高的期待,但从社会发展实际来说这是不现实的。每年的就业机会有限,发达地区人才人满为患,很多公民有才能得不到施展,不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人才却无人问津。公民对自己期望很高,但对实现期望的方式认识不够准确。人才比比皆是,如何在人才济济中脱颖而出,这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而获得经验的地方就是基层、最需要人才去开发的地方,所以公民的自我期望应该跟社会实际相协调,实现敬业价值观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袁刚,袁明荣.员工敬业度及其培养[J].企业研究,2005,(8):,61-62.

[2]李芳欣.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初探[J].论坛,2007,(11).

[3]刘岩.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研究[J].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薛雷.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的价值与培育途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6).酒店管理论文

[5]李维维.构建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9,(10).

[6]张琳.当代敬业精神的价值及其培育[D].西南政法大学,2005.2.

作者:朱红艳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290982.html

    相关专题: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许昌学院学报


    上一篇:港口设备管理转型时期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