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读中华文化,把握“人文精神”“尚群精神”“尚和精神”三大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精神内核,探讨学校管理方式的改进、管理理念的转变,努力打造合理有效、与时俱进的学校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学校管理;中华文化;人文;集体;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87
近日,我拜读了袁行霈先生《中华文明之光》一书,其将中华文化归纳为三大特点:人文精神、尚群精神、尚和精神。对于一所正在蓬勃进取的学校而言,中华文化精神的滋养同样能启迪我们发展的方向。
一、用人文精神引领师生成长
1.对人的尊崇
学校管理者要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学校办学理念的始终;开展教学活动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创造机会;协调勤务人员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公平和谐的舞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积极的思想引领学生。对人的尊崇还在于尊重个体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成绩分层次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布置分层次作业;学科教师根据个体学生的学科情况,量身定做均衡的教学计划,避免出现弱势学科;创办艺体中心,让学生在文化课之外还可以有一方天地,尽情施展自己的才情和智慧,并为未来的发展寻求出路。
2.重视人的节操修养
学校是育人之地,对于学生而言,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道德修养这块人生基石的稳固和端正;对于教师而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是师之所以为师的评价标准。学校管理者首先要“以德为先”,用牢固的道德准则来要求自我,通过师德培训、党课、例会等多种形式引领教职员工规范道德行为。我校通过《教师十项教学禁令》的推行,明确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底线,为校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课外拓展实践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爱国、理想、法制、文明、感恩等素质教育,提升道德修养。
二、用集体精神维系校园梦想
1.集体精神来源于荣誉感的树立
学校管理者可以以丰富多彩的师生校园活动为载体,将集体荣誉感内化为师生的集体意识。我校面向教师的“感动校园———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师德模范教师”的票选,为教师成长提供发展方向;师德文艺会演以表演的形式展现教师的美好形象;“教坛新星、教学新秀”的选拔激发教师钻研业务的意识;教师集体备课、骨干教师“结对子”帮扶等活动以团队合作规范教学行为;校园文体活动的开展为教师营造温馨的环境……这些活动的稳步开展,将集体精神植入教师的心田,形成稳固团结的教师群体。
2.集体精神归宿于美好愿景的实现
学校管理者要立足于本校实际,深入透彻分析校园内外环境及生源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和中长期规划并认真落实,最终达到目标。通过不断强化的方式将美好的愿景传达给每位师生,明确方向,并以集体意志的形式激励实现,形成“目标—行动—激励—实现”的良性循环,为集体精神找到植耕的沃土。
三、用和谐精神创造多元未来
1.打造和谐校园物质文化
学校管理者要用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环境设计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我校在有限的校园硬件设施上下工夫。学校餐厅和宿舍楼等场所,用“要爱你的妈妈”、《游子吟》打造中华“孝”文化;教学楼的走廊处悬挂求学励志名言、对联打造“好学”文化;主干道校务公开栏旁“人之儿女、己之儿女”颂扬“爱生如子”的师德情怀;艺体中心文化墙、墙壁喷绘的设计大多数出自学生之手,既彰显学生个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人翁精神。
2.营造和谐校园人际关系
学校管理者内部要精诚团结,分工明确,划设各机构部门权力清单,例行大型公共事务会议研究的机制,设置必要的监督机制,确保重要决策的切实可行。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协调与教职工的关系。我校是一所民办学校,为充分维护教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在保障工资、福利的基础上,增设教龄津贴,留住人才;在教职工生日当天送生日蛋糕、为因病致贫的教职工实行大病救助;开设校长信箱,及时准确地了解舆情,确保教职工意见的提出畅通无阻。学校管理者还要注意协调师生关系。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会、教师管理技能测试等形式明确教师的职业特点,提高管理技能;以“老带新”的方式为青年教师找到学习榜样;以学生座谈会、满意率调查等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心声;用全员坐班制保证师生共同相处的时间,加强沟通,促进和谐。
3.塑造和谐社会教育平台
学校管理者可以以各种媒体为平台,全方位展示学校各种管理的实施、活动的开展;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积极稳妥地做好各种相关事务;定期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开设教学开放日,让家长参与学校的常规教学;为教职工发放“孝顺津贴”、为优秀班主任的亲属发放“亲情奖”,赢得教职工家庭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关注;通过社区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走进市民,发挥学校的社会功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家庭培养更河南职称理想的人才。中华文化是一种自强不息而又开放兼容的文化,学校管理者也需要刚健立身、兼容并蓄,以坚定的意志、发展的眼光完善学校管理,对学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杨曼 单位:安徽皖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