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有农场的战略定位、管理机制、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场职工的思想空前活跃,场域居民结构更加复杂。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农场的政治领导,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农场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改革发展转型关键期把握改革方向,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是农场党委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按照中央和江苏省委要求,必须把农垦改革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组织机构健全、党务工作者队伍稳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本文结合岗埠农场党建工作实际,就当前农场党建工作的难点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当前农场党建工作的难点
近年来,岗埠农场党建工作进行了一些有效探索,发挥了相应作用。但与现阶段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党建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难点。
(一)思想认识的滞后、曲解,与农场党建工作的要求难适应。在农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相当一个历史阶段,在农场存在着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有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农场党建工作的开展停留在把党组织建立起来,至于怎样发挥作用是党组织自己的事,致使党组织开展活动时因缺乏正确的指导而有名无实。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未建立党组织,有的建立了党组织也很少开展党的活动。而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活动中,思想认识的问题被查找出来,部分党员干部组织观念淡漠,尤其是部分退休、下岗的党员认为,参加组织生活不再有意义,缺乏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先锋模范作用;一些职工群众缺乏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以致加大了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难度。认识不足和曲解,使党建工作缺失基础支撑。
(二)基层党务权责不配比,党员先进性、带动力不凸显。在经历农场改革改制后,大量的“单位人”蜕变为社会人,党员先进带动力减退,农场党建工作随行政力消逝压力陡增,尤其是集中居民点成为各种矛盾形成的原发地,居民点不仅要吸纳转岗失业人员,而且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甚至包括在职的党员也都汇聚一起接受单位、社区的“双重管理”。从这个意义上看,居民点的党务工作者已不再是单纯的党务工作者,而是承担着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行政、党务“一肩挑”的责任。改革改制后,农场承担社会职能实际上大大超过了社区党务工作者现有职责范围,“责”重“权”少,加上缺乏过去的单位行政管理,矛盾化解上无行政力、经济力,变相减弱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党建工作监督指导不力,导致基层党员先进性缺位、带动力不强。
(三)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与繁杂的日常工作冲突多。农场基层组织更多的区域化(居委会、生产区),制约了农场党建活动的开展,如党员分散,组织难度大,活动缺少场地、次数少等。基层党务工作者也兼其他行政事务,必须要应付日常性事务,如农业大忙季节性工作、土地租赁以及城管创卫活动等,这就导致了农场党务工作者与群众的联系表面性多,而对于党的建设中党员队伍建设等重要关口缺乏强力推动的精力和动力。党组织在基层的战斗力削弱。农场党建工作面临的难点究其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上看,农场中基层党建工作仍处于从属地位;从客观上看,农场社区党组织与过去以经营或管理单位为建制的基层党组织有很大差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削弱很多。如何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适应当前转型期的需求,将是农场党委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二、加强农场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针对当前农场党建工作面临的难点,笔者认为必须创新农场党建工作的思路,寻找新的着力点,这是农场党建工作取得成效的保证。
(一)重视基层党建,创新基层组织网络。加强农场党组织建设,这是发挥农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深化对加强农场党建工作的认识。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场党建工作是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保持社会稳定的核心任务,也是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趋势对党的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农场党建工作,实质上就是要夯实党在农垦改革过程中核心地位,对于实现农垦全面改革战略,建立和谐农场的管理体制,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要扩大党在农场工作中的覆盖面。应该让职工群众看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凡是有居民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重视完善农场党组织的网络格局,让基层组织“延伸”:即向辖区的驻场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向新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无主管单位延伸;向民营企业延伸;向边远、边缘居民点延伸。岗埠农场党委为此付出了努力,今年在大队居民点建立了党组织,做到了每个生产区有一个党总支和3-5个党支部,形成了“一村一支部”的格局,构筑起覆盖农场的党建工作网络。
(二)着眼凝聚民心,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党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是获得人民群众心理认同的直接因素。为此,岗埠农场党委以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立足于抓小、抓好、抓实。一是抓群众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农场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岗埠农场以社区党组织为骨干,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开展“促进再就业先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从月嫂、护工、保洁员、方便食品店、农业经纪人等“不起眼”的社区小服务抓起,从家政服务、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治安保卫、居民管理等社区建设的新领域做起,想一切办法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二是抓弱势群体救助。基层居委会党组织因地制宜,重点开展了面向老、幼、残、孤、困、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普遍建立了困难群体档案,积极组织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组织居委会党员为社会优抚对象、孤寡老人、病残人员提供清扫、购物、求医、护理等服务。以居委会党组织为主体,开展“结对包户”、“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岗”活动,惠及困难居民。农场建立13个“党员干部一帮一小组”,广泛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帮扶群众进农家”的活动,全场2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与特困职工“结对帮扶”,为“双带”工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既提高了农场干部的服务能力,又密切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感情,是党建工作凝聚民心的展现。
(三)强化服务功能,创新党建工作形式。以服务广大群众为重点,提高农场党组织的服务能力,真正让群众政治上能参与、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这是农场党建工作实践“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具体体现。因此,不断创新农场党建工作的形式,着力推进“四个结合”:一是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展政治、道德、文化、美育等教育活动,提高农场精神文明整体水平;二是党建与经济工作相结合。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农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党建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综合治理组织为主体、以农场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以党员为骨干的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四是工作交流党建与开展服务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种服务活动,成立农场服务组织,建立农场服务网点,积极探索党组织服务方式和实现党组织服务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形成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要的党组织服务模式。
(四)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创新党员教育。农场党委十分重视党员的思想教育,视其为保持党员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根本要求。一是教育对象分类化。对身体健康、有党性观念的社区党员,实行“三会一课”,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成为党组织的好参谋;将一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与身体健康的党员结成联系对子,由他们定期相互帮学和传递党组织活动的信息。二是教育形式多样化。举办专题讲座、党课辅导、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并探索居民点党员小型化的教育模式,按党小组统一组织学习,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营造不出楼院就知天下事的政治氛围。对青年党员和在职党员采用传统教育方式和包括博客、微博、QQ、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相结合方式。三是对教育效果固化。按照“两学一做”党员教育的要求,对党员教育采取目标考核,靠制度作保证,使党的思想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四是教育经费预算化。把党建教育经费纳入财务预算,为党员教育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保证培训资料、设备等资金支出。综上所述,农场党建工作围绕为了群众服务人民的宗旨,以职工群众的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构建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夯实组织基础,创新思维,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和带动力,一定能在农场改革攻坚和发展转型期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作者:李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