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未来20年内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体力量是新生代农民工。怎样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此,界首市委党校课题调研组一行4人,通过对我市返乡的100位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走访,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在认真分析和查阅相关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1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作用
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数已经达到26261万人,其中就近就地就业的有1亿人,从中西部到东部地区务工的有1.6亿人,这1.6亿农民工中,大约1亿属于“新生代农民工”,占中国总人口的13分之一,他们主要是“80后”“90后”。随着传统农民工逐步退出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1.1特点
与传统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具有诉求多元、组织化程度低、组织纪律性不强的特点,其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有待加强,职业技能、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例如,家住界首市舒庄镇张寨村19岁的张志强说,城里人觉得他是乡下人,乡下人觉得他是城里人,春节回家感觉太冷清,他想做个真正的城里人。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特点:一是时代性,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生活在信息时代,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注重工作环境的优劣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二是发展性,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大多20岁出头,三观还不成熟,可塑性很强,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职业的选择上。三是双重性,兼有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四是边缘性,对三农不熟悉,游离于传统乡土社会之外;同时,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很难真正融入城市。因此,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这与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报告提出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1.2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是未来20年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这支主力军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1.2.1新生代农民工是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内在动力。首先要发展农村城镇化,再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民外出务工,积累了资金,为定居城镇奠定了物质基础,老一代农民工的年龄偏大,不愿在城镇买房定居,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不愿意回乡定居,但是一线城市买房压力又太大,通过界首市100位农民工的访谈,他们中的60%选择了在户籍附近的城镇定居,还有部分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办厂,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他们逐步成为农村城镇化的原动力。1.2.2新生代农民工是推动农业集约化的重要力量。农业集约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务工,掌握了技术,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促进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为农业集约发展奠定了劳动、技术、资本等要素基础。同时,农民的进城使土地集约经营成为可能,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调研中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从未接触过土地,也不打算将来回乡种地,他们对土地鲜有感情,客观上加速了农业集约化的进程。1.2.3新生代农民工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途径。农民市民化是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离开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由“乡下人”变为“城里人”,这是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和一体化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新生代农民工是最能成为城市公民的群体,如前所述,因为他们从小离开农村,过惯了城市生活,对“三农”工作不熟,对农村的生活习惯也已经不再适应,多数想在城里安家立业,实现自我价值,完成身份转变,这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
2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有别于他们的父辈,他们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实现自身价值,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户籍是农业户口,农民的身份没有变,许多待遇享受不到,而他们的维权意识又远远大于他们的父辈,无疑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2.1从政治方面看,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但是却享受不了应有的政治待遇。他们多数就业于民营企业,绝大多数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维护合法权益的组织形式基本没有。例如,界首市靳寨乡大闫村村民闫俊军在深圳市务工,他说在深圳的很多企业,不管你有多优秀,在企业里仍然没有你的话语权,参加培训无份,升迁无望,当家作主更是天方夜谭,有些企业像样的职工大会,也不让他们参加,一系列的民主权利都被农民的身份掩盖了。
2.2从经济方面看,新生代农民工劳动付出与经济收入不对等。他们大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例如,零售批发商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居多,这和以前以建筑业为主有很大区别。相对于他们的父辈工资略有提升,但是他们与正式工仍然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例如,他们的工资低,没有住房、假期等福利待遇,还经常受到企业主的克扣和拖欠,能拿到手的工资与他们付出的劳动比例失调。
2.3从社会方面看,新生代农民工虽然长期生活在城市,却担当着城市“边缘人”的角色。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提供了税收。但却受到人为歧视和制度歧视,始终充当着城市“边缘人”的角色。由于他们年轻气盛,往往受不了这些歧视,心情苦闷。
2.4从文化方面看,新生代农民工虽然生活在热闹的城市,但仍处于文化沙漠地段。相对于父辈,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电脑,手机都能链接外面的世界,但更多的时间被加班,很少能到一些文化场所,例如,博物馆,大剧院,体育场馆等,也不能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文化知识等培训,各种文体活动更谈不上,这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一定影响。
3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正能量
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是做到两个方面,首先要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桥梁”作用,使他们成为“新农民”,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其次是新生代农民工转型为“产业工人”,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真正的“新市民”。
3.1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创业机制,促使新生代农民工转型为“新农民”。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下,他们的文化水平略高于父辈,思想解放,眼界较宽,外出打工,完成了资本积累,具有了城市或工厂的生活实践经验,拥有了一定的技能和市场经验,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农村创业环境,引导他们返乡创业。3.1.1加大返乡民工就业创业的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对做出贡献的创业者,政治上给地位,事业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实惠,家庭上给照顾。例如,界首市政府每年推选数家企业,授予“明星企业”奖;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创业者,授予“创业之星”、“优秀企业家”的光荣称号;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舆论工具,对返乡创业的典型地宣传;每年春节举办的接你回家活动,温暖了所有界首籍的民工,召开返乡民工座谈会,企业大型招聘会有力地吸引了返乡就业人士的创业热潮。通过多种有效措施,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一流的回乡创业环境,形成“打工不是长久计,创业还是家乡好”的共识,该市2015年2月春节过后,很多人不再外出务工,而是在自己的家门口就业创业,仅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园就吸纳就业人数达1.8万余人(界首市总人口是78万)。3.1.2提供公共服务。各有关部门应当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工商、财税、融资、土地、户籍落户、子女入学、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便利措施。例如,突破现有土地制度,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发展现代农业,为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职业农民创造条件。3.1.3加强就业创业市场信息引导。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传送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例如,界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原界首市人事人才网)设立近10年来,由市人才交流中心定期收集本地企业用工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网站,为本市就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1.4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让农民返乡就业创业是一句空话。近年来,界首市依托再生资源产业,着力发展园区经济,目前已形成了以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园、市经济开发区、光武循环经济产业园、鸭王工业区、西城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六个乡镇的工业小区等齐头并进发展的工业体系,带动了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随着本地就业岗位增多和薪酬待遇的提升,就近就地就业渐渐成为了界首市一些民工的就业首选。目前,全市有10万多农民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3.2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机制,促使新生代农民工转型为市民。城市要通过制度设计提供接纳“新生代农民工”的渠道,大开农民进城的方便之门,使其转型为市民,加快城镇化进程。3.2.1政府应创造平等、宽容、和谐的社会氛围,消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偏见,看到他们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真诚接纳和关心农民工群体,帮助他们更快融入城市生活。3.2.2应加强工会组织和流动党团组织建设,让新生代农民工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党的温暖,这些组织还能在就业、权益保障方面发挥指导作用;3.2.3充分发挥城市社区的接纳功能,搭建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交往的平台,增进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2.4大力培育和扶持民间非政府组织,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社会化服务和权利保障。3.2.5转变企业的管理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农民工主体的变换,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对待老一代农民工的那种粗放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生代农民工,因为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是以“出来赚钱”为主要目的。据调查,“80后”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率最高,达到平均每人每年工作换0.45次。其中。近一半人是因为“生活、生产环境不适合”,以及“闲暇时间不足”而跳槽。这种频繁的人员流动很容易打乱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生产计划。这就需要企业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与他们平等交流,通过富于科学性、富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同时,除了加强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之外,还要积极引导他们脚踏实地、认真刻苦地钻研业务,才能使新生代农民工在企业里找到归属感,真正踏实努力工作。
3.3要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体系,推动进城新生代农民工转型为产业工人。实行城乡居民统一平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建立和完善规范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完善保护劳动力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劳动权益。
3.4要改革户籍管理办法,创新户籍制度,拆除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的“藩篱”。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二元户口划分,逐步过渡到以身份证取代属地户籍管理制度。
3.5要建立覆盖全民、广泛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有效转移接续;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灵活性与多样性,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的流动性需要。
作者:孙佼 单位:安徽省界首市委党校社科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