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走连贯,描摹细腻
《朝元图》是多个组图的集合统称,作于元泰定帝泰定三年,著名组画有《玄元十子》《二十八星宿》《历代传经法师》等,为河南行中书省河南府洛京勾山的马君祥等奉召而作。该组图画作主要描绘了天下各道神仙齐聚拜谒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恢弘场景,构图紧凑细密,气势磅礴辉煌,诸神人物达到二百九十人,个个衣带飘洒而悠然如飞、人人仪容奕奕而互不雷同,对于诸神人物的服饰、头冠以及笏板的勾勒多用“莼菜线描”,用笔流畅、线条连贯,整体观感柔韧而不失刚劲、流畅而不失圆润。以《朝元图》的局部组图《玄元十子》为例,玄元十子为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庄周等十位得道圣人,画工以极为细密的侧锋笔进行人物躯体的轮廓勾勒,乌亮而绵延的笔线挥洒自如,显得一气呵成。在对人物面部以及四肢的刻画上,也多用“铁丝描”进行明快而细腻地描摹,譬如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庄周等四子都是侧面站立,或仰视、或直视、或斜视,表情、神态各不相同,画工先使用叶筋笔中锋轻快地描出人物侧面的整体轮廓,轻盈地点画出人物的眉目、鼻口以及手部,接着又用衣纹笔进行人物衣冠的细节勾勒,层次堆叠地对其衣裳的褶皱、纹路、摇摆进行行云流水式地细部描摹。尹喜的衣袖如大片云朵自然垂落,潇洒灵动;庚桑楚的衣摆如一泓流水荡漾,柔滑轻盈;南荣趎双手笼在袖中,两侧的腰带用蟹爪笔流畅勾画,连贯不断而犹如风吹舞动;庄周的双手则轻握经书,两侧的美髯柔韧飘动犹如细密铁丝般遒劲,笔法游走清晰洒脱,力道把持也恰如其分。统观《朝元图》其余的数百个不同造型的众神人物,简洁凝练的笔法游走如飞,各种精细明快的线描形式处处体现,不得不赞叹古代画匠对于基本画法的娴熟驾驭与灵活运用。
二、淡彩清远,飘逸悠绵
全真教的教义广泛精深、宗旨博大悠远,其标榜苦己利人、教化劝世,要求信徒清净无欲、慎思克难,这也使得其绘画呈现出了清雅澹泊的意趣风格,多用青、蓝、褚等冷色调。永乐宫的壁画数量极为丰富,其中涉及清幽高远这一风格意境的作品不在少数,尤其以纯阳殿及重阳殿两大殿内的壁画作品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纯阳殿用以供奉纯阳真人吕洞宾,重阳殿用以供奉重阳真人王嚞,其壁画内容都是主要围绕吕洞宾和王嚞的诞生异象、求道修行、得道飞升、普渡点化以及悠游尘世等传说轶事进行描摹刻画,在表现形式上则以连贯绵延的小篇幅画作完整衔接,生动扼要地重现了这两位道教至圣的主要生平活动。以绘制于纯阳殿东壁的《瑞应永乐》图卷为例,该壁画图卷描绘了纯阳真人吕洞宾悠游民间、普度生灵的神话故事,旨在宣扬道教以及全真教所秉承的“清净修心、苦己利人、澹泊处世”的教义理念。该画作整体布局为自上而下层次堆叠景物、自西向东递进凸显人物,画面主体为一二进式样的庭院,以大量浅淡的褚白色覆盖庭院的屋顶、窗户以及门楣,用以点明并烘托隆冬时节的瑞雪之景,显得空旷洁净。而在画面的顶部,则以浅青色统染出一片苍穹,四周又以淡碧色、灰白色进行罩染,分别勾勒出青黛山峦以及绵绵流云,更加映衬出幽清淡远的自然景致。在庭院建筑的两侧,又错落有致地以浅褐、淡青提染出了数棵葱茏古树,使得整个画面的平衡感得以维持。在画面的底部左侧,纯阳真人吕洞宾青衣乌鞋、闲坐白马,显得悠然自得,在他的前后周围,又有三名信徒跟随,马前马后的两名信徒一人身着浅黄色衣衫、一人身着浅灰色衣裳,显得淡雅明快,而紧随吕洞宾身旁的信徒则穿着与其一样青色的衣裳,并怀抱以淡红色布匹包裹的古琴,更显古雅隽永。这四人都是仰头遥望东方,三名信徒较为高亢激昂,张口伸指,吕洞宾则悠然拈须、眯眼莞尔,面容澹泊、神情自若。这一鲜明的对比手法也将整幅画面的深远悠清描摹得更为生动灵巧,在微妙传达全真教核心教义的同时,也细腻彰显了画匠群体超脱恬淡的艺术理念。此外,在纯阳殿东西壁、重阳殿的东西壁之上有《度何仙姑》《武昌货墨》《遇仙之桥》《度马庭鸾》《神化金陵鹤会》《度陈七子》《再度郭仙》《钟离权度吕洞宾》《度孙卖鱼》等精致画作,这些画作也主要使用淡彩进行画面的涂染,对于清远幽深意境的体现也较为丰富,令人印象深刻、久存怀想。
三、重色鲜绚,恢弘明妍
我国道教向来推崇清静无为、简行于世,而及至蒙古入主中原,大力推崇藏传佛教以及萨满教,中原以外的宗教绘画元素也开始迅速与即有的道教绘画文化互通融合,逐渐形成了浓墨重彩、富丽典雅的绘画潮流,并得到了统治阶层的认可与钟爱。永乐宫的道教壁画在奉召筹建之时,就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外来宗教的绘画手法,并结合道家自身的教义理念加以改进,继而形成了重色秾丽、鲜妍明媚的独特风格。三清殿殿内四壁之上的《朝元图》是集合了二百九十位诸神人物的大型组图壁画,也是最能体现“浓墨重彩、明妍鲜丽”这一标志性绘画风格的巨幅典范。在具体细致的绘制上,以统一协调的朱红、深紫、靛青、金黄等亮色进行帝后诸神的描摹刻画,对于重彩浓色的运用、把控已臻化境,令人折服称颂。以《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及诸神图》这一局部组图为例,该作描绘了玉女、力士诸神朝拜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并聆听其教诲布道的场面,人物形象达到了四十九个、色彩运用达到了十七种。整幅画作在布局上呈现出东密西疏的基本态势,东极青华大帝,即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高立于画面东侧的焦点位置,身形高大健硕、神情威仪肃穆,其顶冠先用线描勾勒,方正细长,然后又用靛青色进行提染,从而衬托其高贵庄重,面部用亮白色加以统染,衣裳为宽大道袍,以金黄与朱红亮色分别罩染其上衣与下摆,两种亮色交相映衬,更显其身份的尊贵与特殊。而在对东极青华大帝的笏板、项圈以及腰带的勾画上,又分别使用了亮白、重黄以及深碧进行醒染,用笔细腻柔韧、填色均匀饱满,给人以华彩流溢的雍容之感。在东极青华大帝的身后一侧,数名弟子峨冠博带而立,头冠多用浅靛青色进行罩染,与东极青华大帝顶冠的靛青色相区分、相呼应,衣裳则用亮青色、亮粉色进行统染,以映衬东极青华大帝的金黄、朱红的华美衣裳。散立于东极青华大帝以及众弟子之间的玉女、力士、星宿等诸神则多使用亮粉色、亮白色、亮青色、亮黄色进行衣裳、饰物的涂染。其中,对于玉女的描摹最为精致,玉女多立于东极青华大帝的身后,身形娇小,却也不失健美。画匠先用线描勾勒出玉女的躯体轮廓,接着以亮白色填染其脸部以及双手,与东极青华大帝的亮白面容加以呼应,在衣裳、裙带以及玉如意的刻画上,则又层次分明地用亮青色鲜明点染,衣衫纹路、裙带飘摆的姿态自然优雅,整体色调柔和鲜亮,在色调上维持了明媚妍丽的特色,继而也在整体上保证了整幅画作所凸显的鲜绚明妍的一致风格。
四、结语
简练遒劲的基本画法、浓淡相宜的色彩运用的相互交融,最终构筑了永乐宫道教壁画的妙彩精致、独特清妍的艺术风格,可谓绝代无双、旷世仅存。通过细致全面地鉴赏解析,持续探索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的艺术内涵,汲取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的有益成分,能够为当代壁画的创新拓展提供参照、增添助力。
作者:崔勇彬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