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唱教学作为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基础上,更注重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以“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审美教育价值所在的分析,并从兴趣与巩固两个角度指出了审美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歌唱教学;小学音乐教育;审美教育
一、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价值所在
首先,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进而为其审美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一切音乐艺术其本质都是听觉的艺术,而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其对于音乐的听觉感知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享受、欣赏过程中反复磨练而逐渐生成的。因此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视唱练耳课程、音乐技能的训练、音乐欣赏以及其他类型音乐活动的开展,实现对于学生听觉感知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能够使其在认知美、欣赏美、生成美的过程中学会以“美”的角度欣赏和学习音乐,并在歌曲视唱学习中把握音高、音强、速度与节奏当中所寄予的情感。其次,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音乐本身是一门想象的艺术,歌曲的诞生是由创造者个人灵感激发的作用下产生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极易随着个人情绪的波动对于歌曲当中的情境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进而使其对于音乐情感的表达和演绎更加生动,更加具有立体感。也正由于这种联想与想象的存在,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在无形之中得以开发,赋予了歌曲更加生动的演绎、更加精彩的诠释。再次,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有益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认识美、发现美的过程意味着神经系统被优美的旋律所刺激。随着音乐中情绪的起伏波动,自己的身心也将变得更加愉悦、精神更加振奋,所有的烦恼也会烟消云散。
二、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路径
1.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运用较多的包括情感体验法、提问发、故事引入法、图文欣赏等。其中,情感体验法主要是教师在进行歌唱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音乐播放的方式引入授课,让学生欣赏音乐、感知音乐,并与教师进行简短的交流,就歌曲中思想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问法指的是教师根据歌词的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某一段歌词当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为什么会使用这样的修辞方法,这样的用法会给歌曲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等。故事法主要针对民歌以及一些少数民族歌曲,引入当今具有流行风格的爱国歌曲激发学生对于此种情怀歌曲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教学生演唱《嘎达梅林》时,会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告诉学生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当中所蕴含的英雄事迹和意义。利用图文欣赏来展开歌曲教学时,笔者会利用多媒体或者其他教学辅助设备,采取图片或图文相结合的方式,表达歌曲的情感基调以及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时身临其境。上述教学方法无疑将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歌曲学习的兴趣,也会促使学生在视觉与听相结合的审美氛围中,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
2.巩固新歌
在巩固学习的过程中使用如下的方法,可以实现学生对所学歌曲的巩固。如笔者在进行示范演唱的过程中,经常刻意回避一些音符,通过让学生对比原唱找出区别所在,实现对学生听力的训练;再如将歌曲演唱与乐理知识相结合,同一首歌曲,利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来进行演唱,实现巩固歌曲记忆的同时对乐理知识的同步掌握与复习;进行分组联系,让小组合作完成演唱,并由教师将不同小组的表演统一录制,再由全班同学集体点评欣赏,利用比赛竞争的刺激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于歌曲的记忆;由教师编排简单的舞步,让学生边唱边跳,实现身体律动和歌曲演唱的统一,或者利用各种打击类乐器,配合歌曲进行伴奏,加强学生对于旋律的记忆。此种方法的合理运用,将有助于学生对于所学歌曲的掌握,而唯有从记忆上加深对歌曲的认知与理解,才能帮助学生学会从本质上感受歌曲意境的美感,从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
三、结论
音乐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善于表达和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因此如何通过歌曲感知音乐的情感元素,体验歌曲意境中的美感,是当前音乐教育的重点和核心。音乐本身所独具的魅力,再配合小学生本身天真烂漫、生动灵性的心理特征,将在教育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而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音乐歌曲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的融入和提升,就要采取有效方法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在不断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及时巩固以往的知识,让自身的审美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和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张君,李颖.浅谈音乐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12(8).
[2]李海燕.浅谈如何实现音乐课堂之美[J].中国体卫艺教育,2009(12).
作者:张静 单位: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