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积累材料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
我要求每个高中生每天写日记,以便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认识和感受事物的第一步,是掌握材料的重要方法。观察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怎样在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发现美?我觉得要抓住特征,全面细致,在平常之中发现不平常。全面,就是要观察事物的总体,了解事物的全貌。细致,就是要观察事物的细部。罗丹说的好:“对于我们来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自然界的花鸟虫鱼、日月星辰等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自然的存在不依赖于人,也不依赖于社会。那么让学生擦亮自己的慧眼,用自己的直觉去感受美好的事物,并把美好的事物记录下来,储存在自己作文的材料库里。当写作的时候,具有审美特点的材料就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我相信,具有审美特点的素材肯定比一般的素材好。例如,我们宜兴市素有“陶的古都,茶的绿洲,洞的世界,竹的海洋”的美称,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他们写家乡的陶、茶、洞、竹美在哪里?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任务。一方面锻炼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用美的眼光审视万事万物的习惯。很多学生都写出了美文。
二、在立意和选材中渗透审美教育
有了美的材料,还要精选材料,为所写文章服务。文章要有好的立意,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姜斋诗话》)那么怎样的“帅”才算美呢?第一,“帅”要真。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帅”不能给人以美感,只有发自内心情感的立意,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是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那么在提炼主题时就要注意“真”,的的确确要从“一枝”“一叶”“一世界”之间的关系中提炼出作文的主题。第二,立意和材料要有和谐美。并不是所有美的材料都可以表达主题的,要根据立意的需要,选择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某种真相、本质,具有创新意义的美的材料。例如“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这个作文题目,让学生选择材料的范围很大,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事例。但选择既能说明“意料之外”又能说明“情理之中”的事例就要认真推敲,事例不能生拉硬扯,要和作文的立意构成和谐的关系。例如一位考生写了“一杯牛奶的故事”,大意是一个男青年在走投无路时得到一个女孩的恩赐———女孩给了他一杯牛奶。男青年得到了勇气,最后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名医生。若干年后,女孩生病住进医院,需要高额的医疗费才能把病治好。男青年帮助女孩动了手术,挽救了女孩的生命,并且一分钱都没要。最后得出不要回报就是最大的回报的主题。紧扣“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立意是善的,善是美的,它符合中国人倡导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审美心理习惯。真善的立意和真善的材料组合,两者和谐的关系,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所在。三、在指导学生课内课外阅读中渗透审美教育第一,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感悟美文的亮点。课文是最好的范例,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反映的自然美、沈从文《边城》中反映的人性爱人情美、戴望舒《雨巷》中反映的朦胧美等等。学生学了这些课文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读后感,特别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唤起学生心中的审美记忆。例如学习了戴望舒的《雨巷》后,学生们感受到了朦朦胧胧的忧伤。后来我又推荐他们读《诗经·蒹葭》、琼瑶的《在水一方》。这种无功利的阅读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获得美的陶冶。只有学生自己体验到美,才会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美。与此同时,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师把报刊上面的一些好的文章也引进课堂。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摘抄一些美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积累的越多对今后的写作越有利。第二,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交流阅读感受。一个人的阅读面毕竟是有限的,在交流阅读感受的同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与学生对阅读相同文章的感受有同有异,教师也可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美文的感受和交流的感受记录下来,今后他们会从无意识的阅读渐渐向有意识的阅读转变,对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大有帮助。
三、在作文评讲中渗透审美教育
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要好好琢磨,争取每篇文章都要找出值得肯定的美的亮点。对美文,要提供发表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一,教师的评语要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千篇一律的评语学生看了会头痛!先教师写评语,后来可以放手发动学生互相写评语,对作文教学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第二,注重作文的选材美、结构美。教师要诱导学生感人所未感,写人所未写。分析文章时强调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章结构如“凤头”“猪肚”“豹尾”,这种结构本身就是一种美。开头忌平淡,中间行文切忌四平八稳。第三,教师评讲切忌东拉西扯、漫无边际。教师分析文章不要考虑面面俱到,而是要求短而精。对有审美特色的片段,也要鼓励赞扬。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就会产生写“美文”的意识。久而久之,学生档案管理论文就会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作者:邵国春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