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护士核心能力导向下的医学实验教学

1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现状

1.1缺乏相对独立的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求护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以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知识为基准,没有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1]。基础医学在实验教学方面附属于理论教学体系,受制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科限制,没能在实验教学中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和需求。对实习返校和已毕业护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护生对临床极少应用的知识很快遗忘,而对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基础医学知识记忆深刻,如人体解剖学中的体表标志。目前,国内高专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相对独立,各学科实验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2];而且实验内容基本以基础医学知识为主,缺少结合临床的具有护理专业特色和内容的实验教学。随着护理教育的发展,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必须与护理专业紧密结合,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导向,与专业运用紧密联系,才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3]。

1.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理念及评价标准相对陈旧

长期以来,护理专业基础医学的实验教学多年沿用“看录像-示教-练习-考核”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流程,然后要求学生“照葫芦画瓢”[4]。此种实验教学方法忽视了对护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缺乏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结合和互动,对护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尤为不利。此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传统的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实验操作,由教师单独评价,缺乏学生的参与,不能更好地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传统的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飞速发展的要求,制约了护理人才的培养。

2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2.1改革实验教学培养目标

根据“护士核心能力”的需求,我校对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过程等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修订了实验教学培养目标: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导向,培养具有扎实的护理学专业技能及相关基础医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富于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的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

2.2构建“医学基础+护理技能”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根据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以培养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为导向,秉承“拓宽医学基础、突出护理技能、强化护理人文”的实验教学理念,将护理专业基础医学的实验教学与护理专业技能、护士核心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适应基础医学各学科特点及护理职业特色的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遵循“淡化课程界限,强化培养目标”的原则,我校对原有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进行融合与优化,分层设置,合理有序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涵盖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及病原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以及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评估等护理专业技能,形成“医学基础+护理技能”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3基于“护士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3.1强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建设

编写新的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计划、基础医学实验教材和配套使用的教学大纲。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中融入与护理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工作实景等,提高学生对护理学知识和基础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2引入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职业特点,融入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效果。

3.3筹建虚拟实验平台

我校护理系新建虚拟实训室,购置情景化静脉输液训练系统和情景化中心静脉置管训练系统,能提供详细的局部解剖知识和真实的临床病例。我校形态学实验平台包括人体科学馆、显微数码实验室,其中人体科学馆内陈列有各类人体标本760件,馆藏有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等多学科的教学标本,并自主研发了视频播放系统和数据库标本查询系统;机能学实验平台包括机能学实验室、行为学实验室,其中机能学实验室购置了30套Pc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可以开展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并计划逐步完善虚拟实验平台建设。

3.4建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开展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研究,采用实验教学独立评价和多主体评价方法,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理论教学质量评价分离。设置实验教学质量专家评价表和学生评价表,由教学督导员、教研室主任等组成的专家通过检查实验教学文件(如实验大纲、教案、实验日志等)、现场听课,在实验环境、实验内容是否贴近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是否注重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全面评价实验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包括自评和小组互评。学生实验成绩评价体现综合能力的评价,包括实验态度、操作能力、爱伤观念、团队合作、实验结果、实验考核、实验报告等方面,构建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评价标准新模式。

3.5创建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资源库

目前,我校正逐步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件、视频、教案等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前期已经制作了部分形态学实验课件、视频等,自主开发了人体科学馆视频播放系统和数据库标本查询系统,录制了部分机能学实验教学视频,如“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局麻药的影响”、“药物的量效关系”等,积极创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资源库。今后,将利用互联网将实验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拓宽实验教学的学习路径,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4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4.1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有待提高

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熟悉实验教学流程、掌握专业技术的高素质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目前,我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存在专职实验员较少,青年教师偏多,实践操作技能有待提高,基础课程教师与临床护理脱节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基础课程教师与临床护理的交流互动,有计划地安排基础课程教师利用节假日结合临床,及时了解临床护理发展动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专业技能培养。

4.2加强以“护士核心能力”为架构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优化整合

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护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核心能力培养。今后,拟将按照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量表对基础医学现有的实验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探讨具有专业特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验课程改革,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改革、互动式实验教学课件的制作等方面深入探索。

作者:梁枫 侯晞 黄维琳 裴文俊 崔素华 黄九龙 单位: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护士核心能力导向下的医学实验教学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164751.html

    相关专题:期刊论文 隧道溶洞处理


    上一篇: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