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儒家生命观之于高校生命教育的理论价值
先秦儒家生命观蕴含的生死观、孝道思想、生命价值思想及生命教育等思想,可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理论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教育资源缺乏、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先秦儒家生命观中仁爱、和谐的思想可以为构建良好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氛围提供有益的资源。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异常激烈,一些大学生受此影响,产生了功利主义倾向,自我意识逐渐膨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孤僻、冷漠、自私等现象,甚至有学生在与其他人发生矛盾时,采取极端行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因此,充分挖掘先秦儒家生命观中的和谐思想以及仁爱观念,并将其融入课堂理论或者实践活动,积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仁爱思想,一方面可以推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先秦儒家主张将以诚相待,成己达人作为生命交往过程中的准则和原则。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要秉持这样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营造和谐的氛围。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还应充分挖掘、利用和谐的思想,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引导学生充分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自觉吸收先秦儒家生命教育思想,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关爱、呵护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做到这些,还要求教师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和行为规范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对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先秦儒家生命观中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可以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提供有益的资源。先秦儒家“贵生爱物”等生命价值思想可以引导大学生爱惜自己的生命,培养自身的生命意识。儒家的善生、乐生、荣生的生命价值判断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大学生生命价值提供价值评判标准。先秦儒家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内圣外王”、“和谐为贵”的思想不仅是先秦儒家生命观中的生命教育思想,也是整个生命教育过程的育人目标。先秦儒家生命观中的这些生命教育思想不仅能够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有益帮助,同时也能对德育生命化的进程起到推动作用。而“死生有命”、“生死俱善”的思想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自强不息”、“乐天知命”等思想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面对挫折,使之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并实现人生价值。
二、先秦儒家生命观之于高校生命教育的实践价值
生命教育不应只是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更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应用,是面对现实生活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实践活动。先秦儒家学派的理论学说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弘扬先秦儒家“知之不如行之”的思想,增强生命教育实践效果。先秦儒家认为“知之不如行之”,强调实践对于教育活动的作用。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可以弥补课堂生命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例如,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帮助老人,可以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奉献意识;组织学生参加扶贫救困的志愿者活动,可以使他们体验生命的艰辛,提高他们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等场所,可以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等。这一系列实践活动都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领悟更深层次的生命内涵。第二,开设先秦儒家经典阅读课程以及相关的讲座和论坛,帮助大学生学习生命哲学知识。教师可以针对生命教育不同的内容开展专题讲座,例如,举办先秦儒家生命观中关于生命意识、生命价值教育的知识讲座等。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先秦儒家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等,通过介绍孔子、孟子等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生平及其思想,不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课程及活动环节组织学生阅读儒家经典时需要依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阅读水平、思想认识水平等实施不同的指导计划。例如,针对大一学生,应从基础开始,由浅入深,而对较高年级的大学生而言,可试着深入和扩展其关于生命教育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要指导学生做文字的翻译工作,使学生在理解了文字层面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挖掘其更为深刻的内涵。另外,教师在先秦儒家经典阅读课程中应起到桥梁作用,可以通过课堂交流、自由言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先秦儒家生命观。对于学生阅读的评价可以从数量、效果等各个层面展开。在数量上,可以通过学生自我介绍、互相介绍学习内容以及教师检查等形式来进行评价。在效果上,可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交流来考察阅读效果。合理的评价体系不能仅注重数量,还应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态度和方法、阅读过程以及领悟情况等。第三,借鉴儒家学派的“讲会”形式,增强课堂的开放性、探究性、规范性和互动性。“讲会”是儒家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形式[3],与现代教育主要以课堂授课,追求专门科学技术为主不同,“讲会”在形式上以面对面的形式开展,在内容上以“求道”为主,是对“身心性命之学”的讨论,更多体现了师友之间对道德、价值等诸多问题的探讨。可以弥补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不足,提高生命教育的效率,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第四,借鉴先秦儒家的生命教育理念,将德育生命化理念作为生命教育活动的基础。德育生命化是以对学生的生命尊重为基础,把学生的幸福作为价值目标和导向,在学生的生活及学习各个方面融入道德教育的因素,以人为本,建立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以及多元化途径,最终实现学生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真正融合,将德育过程贯穿于生命过程各个阶段[4]。首先,德育生命化理念的确立可以吸收先秦儒家生命观中的自强不息、和谐为贵等思想;其次,德育生命化环境的营造可以借鉴先秦儒家“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思想,不仅要重视校园的硬件环境建设,还要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的软环境建设;再次,德育生命化的目标可以参照先秦儒家对仁义道德的追求以及对至仁至圣的终极目标的追求来设定,继而,德育生命化内容的构建可以借鉴先秦儒家生命观中的生死观、孝道思想等生命智慧;最后,德育生命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在先秦儒家生命观中找到标准,又将是否实现了人生的三不朽,是否在对仁义道德的追求中实现了生命的价值等作为生命化的德育评价标准。
档案管理论文作者:徐洁 朱冬香 郝文辉 单位:北京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