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模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我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很早就已经认识到,只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才能办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将把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纳入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与改革中来。利用学校有限资源强化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地位和作用,探索适合于地方特色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模式教学改革是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就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实施方案
(一)修订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教学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虽然主要针对一门课程开展,属于比较专题性和单一性的训练,但由于其所需的专业课程知识很广,可能会涉及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方方面面的理论分析、设计计算、计算机绘图等方面,因此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体系以满足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各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方法发展很快且变化较大,因此教学大纲将会随着学科的变化发展、专业内容的调整而及时进行修改。具体实施上,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进行。此实践教学环节之前,先后分别开设了工程制图、工程制图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监测课程设计、环境评价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法律法规、环评方法与案例分析等与之直接相关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更好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奠定基础。
(二)改革实践环节,理论学习与实践同步
按照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安排的时间为3周。由于时间通常是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很多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往往又要重新复习学过的理论知识,同时课程涉及到现场调查等环节,为了不让课程设计流于形式,因此有必要改革实践环节。按照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具体要求,实践重点环节包括:对项目地进行现场踏勘,收集项目所在地资料,进行项目地现状调查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在此基础上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进行生产工艺及污染源的分析;明确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和环评重点;污染环节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在对项目所在地环境容量分析基础上,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要求;提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措施;提出明确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污染、存在的环境风险并提出防范方案;进行公众参与,征求公众意见。针对上述实践重点环节,具体做法是理论讲授和实践课每周安排各1次,每周对环境影响评价的2~3个环节进行学习和实践,理论学习主要围绕实践开展的,布置相关的课程设计题目。课程学习结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的课程设计是一个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三)改革课程设计选题模式和具体指导模式
学生需要从现场踏勘、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工程制图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以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成果。考虑到许多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同,因此选择恰当的课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课程设计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实际操作时把学生按5~6人分为一组,每组的题目不同实行小组长负责制,明确每个组员的任务。在选题上,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结合自己承担的工程项目,拟定贴近实际的题目,利用实际工程的设计资料尽可能做到真题真做。由于课程设计题目直接来自实际生产项目,题目的难度和综合性大大提高,使得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程,学生可以结合实际工程设计来检查自己设计上的不足。为了提高设计质量,要求每组课程设计完成后均需要进行答辩。为此,成立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教师指导小组和答辩小组,要求课程设计指导小组和答辩小组由不同教师担任。同时要求课程设计指导小组由3名以上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课程设计指导小组组长由任课教师担任,课程设计答辩小组组长由具有设计经验的教师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最后通过教师指导小组和答辩小组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评阅和答辩,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生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四)实施课程设计质量过程控制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为了不让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需要实施课程设计质量过程控制。课程设计质量过程控制模式主要从三方面开展。第一,优先选择“双师型”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一方面学院规定每年安排一定经费作为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费用,另一方面在职称晋升、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优先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第二,实行课程设计答辩模式。课程设计审查通过后由答辩小组主持答辩,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安排答辩时间约1-2日。答辩前,答辩小组应详细审阅学生的课程设计资料,为答辩作好准备。答辩中,每个学生均须报告自己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设计中发现的问题,并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每个学生答辩时间约10分钟。答辩过程做好记录,供评定成绩时参考。最后,评定成绩。答辩结束后召开答辩小组会议,按照规定确定学生的答辩成绩。课程设计的总成绩中,课程设计质量占60%,答辩环节占40%,由指导教师负责计算总成绩。第三,实施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指导模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院与湖南省、四川省多家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企业单位进行合作,一方面聘请部分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工程师担任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另一方面每年选拔部分基础扎实的学生到相关企业直接参与部分工程项目的环评工作。
三、结语
首大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近年来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在修订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实践环节课程安排、改革课程设计选题模式和具体指导模式、实施课程设计质量过程控制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改革,促进了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使得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的磨练,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毕业设计和参加实际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相关模式也得到了用人单位与社会的认可,相关实践教学工作为解决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史凯 刘春琼 单位: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