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调度、加强协调,为灌区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2012年4月、5月降雨量偏少,土壤墒情差,农作物灌溉严重缺水的严峻形势,灌区用水严格实行计划管理,水量统一调度,供水原则是根据农场上报的用水面积,编制了全年的配水计划,并分旬根据预测的水量和田间水份、作物耗水状况编制动态配水计划,运行中严格执行配水计划,确保灌区上下游均衡受益。一是供水实行周期轮灌制度。由于用水单位取水口位置不同,水稻的田间需水情况,采取周期轮灌制度,确保合理供水。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划分为供水八五八农场区、庆丰农场区、八五六农场18队区、八五六分场区四个小区,每三天为一个周期进行轮灌。灌区在灌溉高峰时段,分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程巡查,确保在长时间高水位运行下工程设施运转正常供水安全。二是科学掌控,调水实行信息化。为实时掌握水情、雨情、工情状况,灌区投入使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及时掌握灌区工程运行状况、水资源状况、泵站运行状况,每天依据信息实时调节水量。由于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使用水计量从粗放型向精密型发展,改进计量调配手段,提高观测数据的精确度和可信度。三是化解矛盾,输水实行协调制。由于田间基础设施不完善,渠道调控能力不强,高岗地和边缘地带均发展水田从而造成灌溉困难,使渠道末稍段存在用水不及时的现象。灌区已运行十年,部分建筑物老化严重,带病运行,输水能力不足,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水头损失大。个别农场超设计范围开发水田,降低了灌区的灌溉保证率。基于以上矛盾,灌区召开了三次灌区各受益农场参加的灌溉协调会议,重点解决灌溉争水问题,按照会议的部署,农场内部合理分配水量,加强渠道等工程措施的实施进度,做好农户的解释和疏导工作,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确保灌区内每一亩水田都用上了水。
2加强管理、规范运作,为灌区良性运行提供动力保障
兴凯湖灌区作为黑龙江垦区最大的灌区,我们始终树立“重管理、增效益”的管理理念,以加快科学发展、服务农业为目标,以不断完善灌区日常管控制度为抓手,着力构建了精细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精细管理,灌区节水灌溉保证率显著提高。为了确保不浪费水源,灌区内推广节水控制灌溉技术,使灌溉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和灌溉保证率显著提高。灌区主要结合叶龄诊断采用“浅、湿、干”循环交替的先进灌溉模式。灌区自筹资金建设荒穆新河排干节制闸,拦蓄桃花水和废弃水,可重复利用弃水灌溉水田5万亩,有效地控制了“跑、冒、漏”水,进一步提高了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灌区还加强了基础灌溉面积的核实工作。灌区将“水田面积核查图”下发到每个水管员的手里,并教会其识图认图,水管员早起晚归,在管理闸的同时,骑摩托在泡田期和灌溉期复核灌区用水面积,确保灌溉面积的准确,确保水量分配的准确。二是规范管理,灌区工程管理保证科学推进。灌区按照实际情况实行了管养分离的模式,灌区把维修养护职能和人员从管理机构中剥离出来,实现工程管理与维修养护人员分离。灌区管理机构中不包括维修养护人员。每年度的灌区维修和养护项目计划均由管理局审核批复。灌区委托中介机构招标后由中标的施工单位进行实施。通过签订工程管理维修养护合同,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依法管理,实现工程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三是创新管理,灌区水价改革保证良性运行。按照成本核算,价格杠杆机制的原则,2010年启动了灌区农业供水价格测算工作,经过了成本监审、价格听证会等程序,2011年省物价局和省水利厅下达了《关于垦区兴凯湖灌区农业供水价格改革的批复》文件。管理局自2010年以来均以管局文件下发《质量效益农业推进方案》,方案中下达了灌区水费上缴的具体指标,由于指标的量化,使水费的到位率明显提高,为灌区的良性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作为黑龙江垦区粮食八连增的生力军,在水利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兴凯湖灌区发挥了巨大作用,区内粮食总产实现20亿斤,单产达到1300斤/亩。今后灌区将继续发扬“北大荒”精神,真抓实干,再接再厉,千方百计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让兴凯湖灌区真正成为垦区大粮仓的中流砥柱。
作者:王贵锁 单位:黑龙江省梧桐河农场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