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分析

摘要: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是继苏轼之后豪放派又一代表人物。辛弃疾的词作具有多元化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刚柔并济,每篇词作都被称之为佳作。本文在详细分析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的基础上,从性格、时势、地域三方面探讨其词作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以期为学者研究辛弃疾提供参考。

关键词:辛弃疾;词;艺术风格

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其流传下来的词作有600多首。他的词和人生道路紧密相连。在南归前,他已开始填词,但流传下来的词作较少;南归后到42岁闲居上饶带湖前,他创作了不少风格豪放悲壮的词,表达了想要重整旧河山的愿望;带湖的十年生活直到第二次被罢职前,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题材和艺术风格都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晚年东山再起,主战派的部分人士被重新启用,该时期他创作的作品虽然较少,但大部分词仍体现了其关心现实、热爱国家的情怀。

一、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在词的创作上颇有建树,他以文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其创作的词大多具有豪迈奔放、沉郁悲壮和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

(一)豪迈奔放

自苏东坡开创豪放词之后,宋词风格多元,婉约豪放,各放异彩。至南宋辛弃疾,将宋词的豪放之风推向新的高潮。在政治上,辛弃疾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他具有的正义爱国态度,对词作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辛弃疾强调,时代风云、社会变化、思想情感,应该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宗旨。特别是一个人的豪情壮志,更应成为文学作品的魅力源泉。他不认同文学作品只是表现“离合悲欢”与“儿女恩怨”,尤其对宋词过于讲究章法、过于追求玲珑的表现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有意雄泰华,无意巧玲珑。”(《临江仙》)他重情感,讲气势,推崇铿锵有力、雷霆万钧的豪放词风。辛弃疾一生怀有豪情壮志,其不少词都描写了他参加抗金斗争的情况,表达了收复中原的热切之情。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的开头从登亭远望写起,“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楚天”在这里泛指江南的天空。作者极目所见的是这样一种景象:楚天千里,秋色无际,长江之水浩荡无涯,一直流到天的尽头。阔大的景象表现出词人心怀祖国的博大胸襟。

(二)沉郁悲壮

辛弃疾一生以报国为志,但南宋王朝并没有重用他,这是辛弃疾精神上最大的苦闷,因而表现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的词成为辛词爱国思想的另一个出发点,这类词在他的作品中占多数。如《破阵子》即这类词的代表,词作中的“可怜白发生”表明南宋王朝扼杀的不仅是其个人才能,还是整个民族国家复兴的希望。醉后梦中,词人恍惚回到沙场,犒军点兵,杀敌立功,而末句又重回现实:壮志未酬,英雄迟暮。又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名为怀古,实为伤今,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昂扬斗志。辛弃疾在镇江一年,正积极备战时,却忽然被调职,随即又被罢官。韩健胄一意孤行,贸然前进,造成北伐惨重失败。1207年,六十八岁的辛弃疾怀着一生未酬的壮志悲愤地离开了人间。

(三)刚柔并济

辛弃疾的词不仅具有豪放的气势,还具有“清而丽,婉而妩媚”的特点,表现出一种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有的“效白乐天体”,有的仿朱敦儒、李清照的词风,有的婉约像秦观、晏几道的小令,这正是其刚柔并济、不拘一格风格的再现。如《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主要塑造了一个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形象,是辛弃疾刚柔并济、风流妩媚词风的代表作。作者在词的开头写元宵的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人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则是反衬。全词一共十三句,用以反衬的就有九句,只有最后四句,作者写了主要的人物形象,并再现了人物形象的孤高性格。在该词中,作者把这一形象放在元宵佳节、火树银花的热闹场面中进行塑造,可见其创作手法之高明。通过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使读者联想到诗人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郁闷,不难看出,词中的“那人”正是作者自己被排斥时的真实写照。

二、辛弃疾词艺术风格的成因

(一)性格原因

辛弃疾自身有一种侠义之气。1161年,金国领主完颜亮大肆南侵,被他控制的汉民无法忍受金人的掠夺和侮辱,继而愤起反抗。辛弃疾时值22岁,召集了两千余人,参加了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一职。由于当时金国内部频频发生内乱,完颜亮在前线被下属暗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次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取得联系。当他不负使命,顺利完成任务返回金国时,又听说叛徒张安国杀死了耿京,并遣散了义军。辛弃疾当即果断率领五十余人突袭敌营,取得成功,得到了南宋皇帝的认可。从该事件可以看出,辛弃疾身上散发出的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在深陷沦陷区时,他不忘祖国,立下了恢复中原的志愿;在金国内乱时,他当机立断地参加起义军;当遇到叛徒时,他果断袭击敌营,擒拿敌人。豪放的侠义之气影响了其作品创作,因而,其词作洋溢着一股浓郁的豪迈之风。

(二)时势原因

辛弃疾生活在民族矛盾最尖锐的南宋,他虽然具备优异的军事指挥才能,但在军队南渡之后,却得不到当时统治者的重用和信任,多次遭奸人诬陷被免职,在野外赋闲二十余年,一生的壮志难以施展。在赋闲期间,辛弃疾眼看着南宋腐败的政治,风雨飘摇的国势,不得不大声疾呼,发出愤郁的慨叹。因此,面对壮志不遂、报国无门的境况,辛弃疾将对人生的各种感慨、悲壮沉郁及自己人生的沉浮、进退荣辱等诸多因素都融进词中,从不同角度来抒发了其对祖国的热爱。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词人在梦中都不忘征战沙场,可见其渴望收复故田家园的心是多么迫切。然而,曾被闲置多年的辛弃疾,空有满怀壮志却无处施展,因此,他的词作大都充满了英雄失意的悲愤和焦虑。

(三)地域原因

辛弃疾进入南方后,后天环境发生了改变,受南方温软山水的熏陶,其词逐渐呈现出温婉的风格。由于不受南宋王朝重用,辛弃疾越发感到无可奈何,他不断被其他官员弹劾,心境逐渐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被迫在乡土生活中寻找排解苦闷的方法。渐渐地,视野转向了老庄哲学,“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思想使辛弃疾暂时忘记了尘世间的一切烦恼,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并在词中表现了“一丘一壑”的美感与哲理。如《丑奴儿》和《青玉案》等词作的风格含蓄蕴藉,言短意长,与辛弃疾所处的地域环境变化联系密切。辛弃疾的词作对后世具有深刻的影响,清代的陈维崧、近代的梁启超等人都深受其影响。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辛弃疾的词依旧散发着夺目的光辉,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鉴赏,从而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提升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3]缪钺.诗词散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叶嘉莹.论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A]//孙崇恩.辛弃疾研究论文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3.

[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杨海明.唐宋词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7]罗大经.鹤林玉露[M].王瑞来,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

[8]辛更儒.辛稼轩诗文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作者:田野 单位:山西省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152591.html

    相关专题:专业代写毕业论文 电商对商业地产的冲击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初探
    下一篇:NoC系统测试软件设计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