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自2010年实施设施蔬菜百万大棚行动计划以来,财政扶持力度逐渐加大,民间投资热情不断高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有了较快发展。但是关于设施蔬菜产业的盈利能力成为一个问题。林碌等[1-2]研究表明,山西省设施蔬菜产业效益不高;荆晓霞[3]研究表明,永济市设施蔬菜经济效益无保障;王欢等[4]研究表明,北京市蔬菜生产整体效率低下,我国蔬菜生产存在成本增长快、收益不稳定和比较效益下降等问题[5]。如何使蔬菜产业获得持久盈利,就成为产业管理者和生产者关注的问题。在农业领域,家庭经营是国家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政策,它具有监督成本低的优点。与人民公社时代的集体化模式相比,家庭经营模式具有明显优势;与目前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企业农场模式相比,家庭经营模式同样具有明显优势[6]。设施蔬菜产业属于劳动、技术、资金同时密集的新型产业,对各种技术要求高,对劳动者积极性的要求更高。笔者借鉴家庭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概念,以山西省泽州县设施蔬菜发展为例,研究不同类型设施蔬菜基地的管理和效益,以期完善设施蔬菜基地的管理,促进设施蔬菜产业良性运行。
1研究区概况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太行山最南麓,晋豫两省交汇处。县域总面积2023km2,常用耕地面积40858hm2,辖14镇3乡634个行政村(居委会),户籍人口49.42万人。空间布局上环绕着晋城市城区,是晋城市的郊区。泽州县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本地就业的一个重要产业。截至2014年底,全县建设设施蔬菜基地61个,各类设施蔬菜1043栋,面积228.47hm2。建成省级设施蔬菜标准园4个,市级设施蔬菜示范园23个,县级设施蔬菜示范园18个。其中,企业化经营45家,农户自主经营16家。泽州县是全省35个蔬菜生产重点县之一,2012—2014年连续3a被山西省农业厅评为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先进县。
2设施蔬菜基地的家庭经营与企业经营
2.1概念
家庭经营是指设施蔬菜投资者、管理者直接劳动或者与雇工共同劳动的经营方式;企业经营是指设施蔬菜投资者、管理者以雇工、技术人员为主,不直接参与劳动的经营方式。近10年来,设施蔬菜经营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2000年以前,山西省蔬菜种植模式主要以一家一户农户经营为主,面积多为2000m2左右,主要供应周边群众吃菜需求。2010年以来,以工商资本为主体的设施蔬菜基地增多,蔬菜企业大面积流转土地,雇佣农民进行生产。农户经营模式的基地一般投资规模在10万~50万元之间,不超过10栋温室或者租赁温室进行生产,多为一家一户经营,或者多户家庭聚集在一个基地上分别经营,农忙时雇佣少数工人。企业经营一般投资额度都在200万元以上,甚至上千万元,所建日光温室少则10余栋,多则上百栋,生产上采取常年雇工的模式。2014年,山西全省企业经营模式的设施蔬菜园区共819个,占全省现有13.33hm2以上规模园区的91%[7]。家庭经营与企业经营2种模式的积极性简评如表1所示。
2.22种经营模式比较
企业经营具有资金雄厚、基地规模大的优势,能够提供完善的产前产后服务,能集中设施进行单一品种专业化栽培,向市场提供批量商品蔬菜。而农户家庭经营具有自主经营的特点,能够根据生产需要灵活安排劳力,快速调整种植品种。2.2.1基地管理企业经营为统一管理,投资方聘用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和安排生产,雇工从事作业,投资方监督技术人员和工人工作。技术人员和雇工为固定工资制,工资水平与蔬菜收成高低没有关系,工资多数按日计算,工人按时上下班,农忙农闲一般为8h。农户家庭经营为自主管理,多数吃住都在基地,便于随时管理,根据需要安排生产,最忙时可达20h,雇工的管理和待遇与企业管理基本相同。2.2.2棚内管理企业基地的棚内管理全部依靠工人作业,按照技术要求,根据工人的技能水平和责任心,分别开展工作。大部分基地实施包棚负责制度,即每人一个棚或每2个人3个棚,负责种植到收获的所有工作。农户自主经营基地的管理主要依靠农户自己作业,少量雇工发挥辅助作用,关键环节工作比如打药、施肥等均要亲自操作。2.2.3技术水平企业经营多数要聘用专业人员(一般为山东师傅)驻点指导生产,而农户经营多依靠自身生产经验或临时向别人请教,所以,企业经营模式的技术水平相对好一些。另外,有的农活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很高,如打药,需要对叶片背面喷洒,农户家庭经营的优势明显高于企业雇工经营。2.2.4劳动力管理家庭经营优于企业经营。农忙时,家庭经营具有生产灵活的特点,能够根据农事需要增加家庭劳动力,延长劳动时间,或者临时雇工。企业经营上下班式管理易与农业生产进程脱节。2.2.5危机管理家庭经营一般容易应对各种自然风险。如遭遇雪灾,家庭经营能够及时清除积雪,较早恢复生产;而企业经营反应缓慢,容易因灾成害,而且设施蔬菜操作人员长期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雇工在日工资不高的情况下,很难有很高的积极性。
2.32种经营模式的成本结构
设施蔬菜基地经营成本包括土地成本、各种人工成本、物资成本、固定投资折旧等项,少数基地包括贷款利息等。家庭经营和企业经营的成本结构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家庭经营和企业经营相比,不需要雇佣技术人员和会计,平均每棚可以节省8300元;不需要投入土地和雇工,一般为自有土地和自有劳动力。土地成本和雇工成本转化为家庭经营收入,每棚为16800元。总的来说,家庭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成本结构不同,家庭经营日光温室能够节约部分成本,或者转化为家庭收入,从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2.42种经营模式的产量与收入比较
2.4.1种植模式在种植模式上,企业经营与农户经营基本一样,主要有以下几种。黄瓜套种苦瓜:种植品种以黄瓜为主,套种苦瓜,9—10月定植,第2年4月将黄瓜拉秧,让苦瓜生长,直到7月底甚至8月初拉秧,这种模式占日光温室播种面积的75%左右。一年一大茬:种植品种为番茄或青椒、尖椒,9—10月定植,第2年7月拉秧,这种模式占温室播种面积的15%左右。一年两茬:种植品种为黄瓜、番茄或者豆角,根据管理水平,选择8月定植头茬,第2年3月定植第2茬,7月拉秧。这种模式占温室播种面积的5%左右。另有一部分以种植小菜为主,一年多茬生产。几种模式每年都有变化,取决于上一年各类蔬菜价格的高低和波动。2.4.2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差别与收入差别根据多年统计,家庭经营温室的蔬菜产量高于企业经营的产量水平。家庭经营温室的每栋棚每年产量达2.0万kg,产值达6万元,除去成本3.84万元,年纯收入平均2.16万元。加上自有土地和劳动力节约支出,家庭经营每栋温室总收入为3.84万元。而企业经营温室的每栋棚每年产量为1.65万kg,产值为4.9万元,除去成本4.67万元,年纯收入平均为0.23万元(表3)。若加上其他未列入成本(如企业租赁土地中办公区、道路占地的租金等),企业经营的设施蔬菜基地多数亏损,少数持平;农户家庭经营的基本没有亏损,收入高于外出务工,如一户夫妻2人经营2栋温室,总收入为6万~8万元。根据上面的分析,设施蔬菜的企业经营模式盈利难度大,有的企业在多年亏损后演变为家庭经营模式。财政补贴对设施蔬菜经营企业非常重要,2010年以来,各级政府都对日光温室建设给予了补贴,有的经营企业通过其他渠道得到多种补助。
3设施蔬菜基地管理自我完善的途径
3.1设施蔬菜基地管理完善模式
在生产中,基地管理人员和农户都在进行不同的尝试,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不论是家庭经营扩大规模,还是企业按照家庭经营模式管理,或者是分成制、股份制,都能够发挥企业经营的资金雄厚、管理规范的规模优势,而且能够发挥家庭经营尽心尽力的积极性。通过改进设施蔬菜管理机制,提高了设施蔬菜产业的盈利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3.1.1家庭经营扩大生产农户家庭经营有盈利能力,但是总收入不高,因此,基于家庭经营的扩大规模生产成为家庭经营的发展方向。雇工在家庭经营者的合理分工和有效监督之下劳作效率高。比如某农户在2012年承包经营了2栋温室,当年见效益,于是又承包11栋温室,采取农户经营的模式,夫妻2人参与主要生产环节,带领7名雇工共同劳动,每年经营收入65万元。3.1.2企业与农户分成经营比如,一家建有22栋日光温室的企业蔬菜基地,原来采取雇工方式,企业管理人员需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管理,工人积极性不高,企业经营效果不好,现在采取保底分成机制,即每个棚一个员工,基本工资仍为每天45元,每月按时发放,然后是效益工资,从当年定植日到来年定植日,所管大棚销售额的30%作为工人的年度工资(包含员工每个月的基本工资)。经过改制,工人收入和劳动成果联动,雇工积极性得到释放。另一种方式是改变种植模式,4栋温室种植一大茬尖椒,由于辣椒便于管理,减少了6名工人,节约10万元;同时,产量得到提高,一名工人年增收0.3万元,每栋温室增收0.7万元,基地实现盈利和良性发展。3.1.3企业农户合作经营把集中经营分棚到户变成农户个体经营。企业与农户按照7∶3比例共同投资建棚,温室归农户经营。企业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提供技术支持,统一销售。企业每天按时提供蔬菜价格,如果有比企业价格高的,先由农户自己销售,反之由企业销售。收益按企业与农户3∶7分配,农户得到纯收入的大部分。企业确保农民每栋大棚(按1000m2计算)在正常年景下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如果达不到预期收入则由企业补齐。每个经营温室的农民年收入水平比纯粹雇工情况下高出1万余元。企业经营和家庭经营各有优劣势,2种模式的融合是设施蔬菜基地经营的方向。
3.2完善设施蔬菜财政补贴政策
设施蔬菜从家庭经营到企业经营的转变,财政补贴对大规模的偏好是原因之一。各地对设施蔬菜基地补贴的起始规模为20栋棚,家庭经营基地很少能够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可以说是财政补贴排斥了家庭经营模式。考虑到家庭经营在设施蔬菜生产上的优势,财政补贴应该覆盖较小规模的家庭经营,这就需要调整补贴政策,降低补贴的规模门槛,对小规模基地给予同等扶持,鼓励农民家庭自主经营,吸引农民投入蔬菜生产。若经过严谨测算,设施蔬菜产业的行业利润率确实偏低的话,建议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从大棚建设到土地流转、生产、农机、贷款利息、组织多环节给予补贴[8]。在补贴对象上,可以尝试从补到奖的财政补贴,建立经营绩效评价制度,对经营效果好的基地给予奖励,促使经营困难的基地改进管理,或者流转给有经营能力的人。3.3坚持比较优势的技术策略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是指一国、一企根据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丰歉,密集使用相对充裕便宜的生产要素来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9]。企业和农户的差别在于企业资金丰裕,农户劳动力要素丰裕,根据资源要素禀赋理论,企业经营的策略是种植人工投入少、便于机械化操作的蔬菜品种,比如青椒、辣椒;农户家庭经营为人工投入多、管理复杂的蔬菜品种,如黄瓜、番茄等。这样,企业和农户发挥各自的优势,生产各有侧重,分工满足社会需求,共同获得市场利润。
4结论
技术到位、管理科学、产前产后服务是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3个关键,而获得平均利润率是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每一个设施蔬菜基地来说,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都是产业和基地健康发展的保障,在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代表的历史阶段,只需推广先进技术就能够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在以企业经营模式为代表的新阶段,只有像推广生产技术一样推广管理技术,才能推动蔬菜产业的发展。
作者:李志远 殷海善 单位:泽州县蔬菜办公室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