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教育资源的应用

1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硬、软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校园网、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等。高校将主要的投入放在硬件设备购买和网络平台的建设上,在建设速度与规模数量上成效显著,同时也开展了对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的探索。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初到现在。2003年,教育部启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转向各类教育资源、各学科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和相关的学习资料)的完善,以及资源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重点由教学管理应用逐步转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目标是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在资源建设方面,国家组织开发了一批基础性、示范性的网络课程、案例库、试题库、课程平台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总体来看,高等教育数字资源已成规模,但建设水平和总体利用率有待提高。缺乏规范化、系统化设计和指导,数字资源建设仍呈现一定程度无序状态。精品课程建设尚未形成良性共建共享机制,优质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标准制订和推广滞后,已有资源难以有效共享,资源应用程度较低。据《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数据显示,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待优化,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校际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亟待开展。

2贵州省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及探索

贵州省由于地理以及经济因素,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虽然随着基础教育的大力发展,教育硬件设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教育软件设施发展速度仍然缓慢。2013年3月,贵州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在统计学生数据、保障义务教育、掌握学生异动、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在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任务重、教育信息化不强、教学质量不高,使得教育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2007年以来,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相继开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虽然很多高校引入了教育信息化平台,但是由于可利用的资源较少,且缺乏持续性的投入,使得利用率以及师生认可度普遍不高。近年来,贵州省大力建设教学基础硬件设施,但是教学基础软件没有跟上硬件设施的建设发展速度,教学基础软件资源匮乏。对于高等教育,由于学科门类众多,且各学科特点不同,甚至各高校的教学特色也不相同,使得学科教育资源只能由各学校自己解决。推进贵州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使省内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2014年9月在贵阳市花溪大学城4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正式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这种课程互选的模式,在其他地区早有实行,但是经过多年发展,效果并不理想。其中重要问题在于高校间合作的形式、范围、内容等均非常有限,在时间操作层面缺乏可持续性保障。另一方面,由于要按学分收费,互选课甚至被一些学生看作是高校创收新举措。在种种因素影响下,使得2007年4月底,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正式开始时,原计划首批开设的77门互选课程,却有69门因生源不足而胎死腹中。到2011年所有选课学生加在一起不足3000人,仅占大学城在校学生数的2%。由此可见,只建设资源,而没有推动师生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只会使教育信息化浮于形式。

3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

由于高校的硬件建设基本已经完成,有效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已成为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以课程互选模式为例,总结多个地区的经验,可以发现由于各高校沟通不够,缺乏长期的投入,再加上一些师生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充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观念难以建立,使得很多地区课程互选最终没有发挥出最初设想的作用。贵州省作为正在推广教育信息化的省份,应该吸取其他地区的教训,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应用。

(1)正确的信息化观念。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对传统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教育信息化中实现角色转变的必要性,从思想和感情上自觉意识到从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走出来,努力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师。传统教学思想已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环境,信息时代的教师既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懂得筛选有用的信息,应用于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又要教授学生运用信息平台的能力,拓展视野,了解和接触更新更前沿的知识领域,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快捷、便利地获取和更新知识。因此对于各高校,转变教师们的传统观念,使之适应当前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应当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2)教学方式的创新。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学方式无可避免的将会受到很大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着重于课堂。而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现在,教学已经走出了教室,延伸至互联网。因此,教学方式必定需要创新,使课堂教学有效利用网络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如今常见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有些高校,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作业收改与考试测验。但这些大都是对信息化硬件设备的利用,对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微乎其微,高等院校承担着教育与科研的双重责任,因此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进行教学方式创新的探索。如利用校内网络,以在线视频的方式将课堂搬到网络上,既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也能对旧有的资源平台进行更新,师生们也可以更加灵活的安排教学计划。

(3)培养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资源最终仍需要人来操作,因此培养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师生们的信息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对教师而言,信息素养包括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检索与管理能力、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信息系统的操作与维护能力等;对学生而言,则包括数字化学习能力,信息检索、管理、鉴别、应用能力等。如今,多媒体课件是很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信息检索与信息系统操作也常见于日常教学管理中,但缺乏对学生使用教育资源的引导。信息技术要更好地为教书育人服务,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感悟更深,他们在研究中应用,在应用中研究,更能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承担起研究者的责任,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对积累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积极营造这种研究的氛围。使教师由原来单纯的信息化教育执行者转变为信息化教育的研究者,为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发展做出贡献。

(4)积极的宣传推广。由于高等教育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资源仅仅是建成,而没有积极的宣传推广,导致许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贵州等一些偏远省份较为普遍。如今,每个高校图书馆的都有多个电子数据库以及众多的在线教育视频,但是大都缺乏宣传和推广。普通学生只是凭着经验和兴趣在熟悉的电子数据库中查找资源,导致众多教育资源在日常学习中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其中原因很多,有些是因为建设尚未完全,功能还在完善中;有些是因为学校不重视,没有在师生中积极推进教育资源的应用;还有一些是建成已久,但教学资源大多陈旧,多年没有更新。归根结底,主要因素是学校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性投入。许多学校只是在新生入学时提到电子教育资源,之后的学习活动中就再也见不到了。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有义务进行宣传推广,吸引师生注意力。

(5)完善教育资源。许多高校的在线教育资源,由于多年没有更新而无人问津,并且由于资源较少,使用人数也有限。与之对比,互联网上的公开课资源逐年增多,很多互联网用户都可以轻易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此外,Coursera、小象学院等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逐渐兴起,这些在线教育平台大都能够免费提供优质的课程。在这种环境下,高校的教育资源如果不能积极完善更新,是很难吸引学生使用的。因此,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可以与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合作,引进优质资源,加强自身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4结语

随着信息化在全社会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越发重要。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不仅关系着高校的教学质量,也对学生毕业后融入信息化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高校都已具备了较高的硬件水平,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正逐步转移至教育资源的建设。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也逐渐集中到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上。使教育信息化融入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教学资源,仍然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王奇 秦进 单位: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教育资源的应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145937.html

    相关专题: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仪器分析


    上一篇:东西方环境文化历史论文
    下一篇:4G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