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疾病是指患者的心脏形态结构异常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疾病,病情呈渐进性发展,易伴发合并症,预后较差[1]。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较多,手术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大,对护理水平要求高;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仍存在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影响患者的预后。在临床上,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常规手术护理难以消除不安全因素,存在较高的护理风险。对此,为进一步提高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室护理水平,本文作者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对策干预对护理质量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3年4月-2015年12月治疗的10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需行手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3例;年龄范围46.5~67.7岁、平均年龄(58.7±5.5)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6例、心律失常18例、心力衰竭8例;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的心功能分级:II级19例、III级23例、IV级1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44.7~68.2岁、平均年龄(56.9±5.2)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5例、心律失常17例、心力衰竭10例;NYHA的心功能分级:II级18例、III级22例、IV级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护理,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严格核对患者的基础信息、准备手术所需的用品,协助患者保持舒适安全的体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护理;在手术结束前,应清点手术纱布及器械、缝针等用品数量。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对策干预。具体如下:在手术室护理期间,成立评估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教育和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认识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和自身行为意向;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教育,进行操作业务的培训和考核,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期间,严格配合医师规范无菌操作,提高护理工作的责任心,严格完成书写及整理护理记录,配合人力资源的调配,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1.3观察指标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护理人员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为5大项,具体如下: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认识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和自身行为意向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每项包含4个条目,每项评分0~20分,共100分[2]。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手术室护理管理认识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和自身行为意向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病情影响因素多;在手术治疗期间,常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护理不安全因素较为复杂,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此外,大量研究表明,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分析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采取对策干预,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陈静[3]研究认为,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由手术用品、医疗器械及手术操作引发的,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对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业务水平熟练,有利于协同提高护理质量,尽量减少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对策干预,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认识程度,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增强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及行为意向。通过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手术室护理管理认识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和自身行为意向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在明确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干预,有利于减少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海燕.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对策〔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5(1):104-106
〔2〕张朝鲁蒙,索改霞,薛翠芬等.研究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性因素及解决方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5):177-178
〔3〕陈静.老年心血管住院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21(4):34-35
作者:梁瑞芬 单位:肇庆市端州区华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