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目标的不断推进,在基于市场需求下,高职汽修专业需要对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由此,工学交替模式在高职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模式对于实现企业和社会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意义非常重大。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工学交替模式还有许多的问题存在,基于此,本位对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工学交替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工学交替;汽修专业;高职;模式;探究
新的历史时期,汽车后市场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如何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对学生相应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是高职院校汽修专业目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对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运用。而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
1目前工学交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工学交替企业与专业不对口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国诸多的高职院校中,大约有900多所都开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而要求安排工学交替的学生,大概每年就有9万多。但目前却只有少数的企业与该专业符合,这样不但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量,同时,还使高职院校寻找对口企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此外,很多学校还通常与较大的企业进行合作,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这样会将汽修专业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而进入制造厂实习的学生,因为专业不对口,会产生抵触和抱怨,由此会对工学交替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1.2工学交替时有固定的岗位
如果企业仅仅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是学校事先没有及时做好和企业的沟通工作,那么当学生被安排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并没有进行岗位轮换制,而仅仅是在一个岗位顶岗实习,而在同一个岗位上,学生虽然工作了一段时间,但对于专业的产品,还不能全面的了解。在工学交替中,不能很好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这样会背离学生想对企业情况全面了解的初衷。
1.3工学交替时具有较少的学习和培训时间
学校依据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工学交替时,会按照计划培训相关的理论课程。向学生讲授和安全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在实施工学交替模式时,企业和学校都没有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培训和上课,而仅仅是进行岗前培训。由于理论不能紧密联系实际,而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的学习所生产的产品。例如,汽修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工学交替时,尽管已经对与汽车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完整的学习,但因为每一款车型在结构上都是大相径庭。因此,如果企业和学校没有实施专门的培训,会使学生对于生产制造流程和汽车的车型很难完全掌握,这样就使工学交替预期效果很难实现。
1.4工学交替时学生很难转换角色
随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现在的独生子女,基本都是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吃苦耐劳的能力差,在进入企业之后,还不具备较强的转换意识。对于环境,不愿意主动去适应。对于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不能深刻的体验。因此,对于企业严格的奖惩制度,在短时期内,不能很快的适应。而一旦发现理想与现实岗位的差距,他们就会表现的沮丧和迷茫,出现对新的岗位难以适应的情况。
2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策略
2.1学校应寻找和专业密切相关的工学交替的企业
尽管目前有数量庞大的汽修专业的毕业生,但国内却有为数不多的汽车维持厂和汽车制造业。二者之间的供需矛盾,为高职院校寻找大型的对口企业增加了难度。而目前我国拥有着广大的汽车后市场,他们对于汽修专业的毕业生,也有着巨大的需求量。为此,学校应尊重学生的意愿,将汽修专业进行工学交替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单位,分别派送到各个维修店或是4S店。通过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对口实践,利用工学交替模式,在实践中有效的运用理论知识,实现岗位的无缝对接,真正培养学生的岗位经验和实践经验。
2.2加强对工学交替学生的技能培训和理论教学
依据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期间,企业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培训,学校也要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课的教学。而在实际操作工学交替模式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违背了工学交替的初衷,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培训,而仅仅是进行岗前培训。学校怕麻烦,为了将成本节约下来,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的教学。以上这些做法,导致了学生实践和理论的脱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对学生进行定期培训,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学校也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做好工学交替的理论教学工作。
2.3学校和企业应密切协调,真正实行岗位轮换制
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对最大化的利润进行追求,并没有对进入企业的学生进行转岗或轮岗,而仅仅是将学生安排在某个固定的岗位,使学生对专业岗位不能全面了解。高职汽修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对于汽车钣金、电修和汽修等方面的知识,都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只有学生在进行工学交替时轮岗,才能对汽修知识真正了解,由此要求学校和企业做好协商工作,对学生实行轮岗制,使学生能为后期的工作夯实基础。
2.4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由于高职学生具有较差的吃苦耐劳的能力,在刚刚进行工学交替岗位时,在角色转换上会出现困难,没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和学校应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将一些社会经验传授给学生,促进他们尽快转换角色。
3结论
尽管在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中,高职院校汽修专业还有许多突出的问题存在,但工学交替模式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因此,需要将工学交替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在汽修专业中,最大程度的发挥这种模式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周家伟.工学交替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职论丛,2011(03).
[2]杨建光,曹宏,张育频.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探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3]倪依纯.工学交替培养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
[4]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5]屈桂梅.工学交替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大生班”为例[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作者:林彰春 许继青 单位:湘潭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