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处于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教学效果关系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然而阅读教学存在教师主体地位过于强势,教学策略灵活度不高等问题。原型阅读理论是基于心理学认知角度提出的阅读理论,把原型阅读理论与中学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探讨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原型阅读理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目的是带动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处于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使其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等都有深远影响。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基于心理学认知角度被提出的原形阅读理论,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强化学生自我体验、实践、探索语文综合素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原形阅读理论简述
“原形阅读理论”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忠宪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以“原形阅读”与“超原形阅读”概念为主要标志的系统化的阅读学观点。“原形阅读理论”是一种科学分析型的语文教学论。[1]其主要观点是将阅读的思维状态分为“原形阅读”和“超原形阅读”两类。原形阅读是以课文原形文思流动为主的阅读,由于原形阅读的初级分割和高级分割的客观存在,使得原形阅读出现初级和高级两种水平。超原形阅读是指运用相关知识、经验来思考课文原形局部的阅读,是一项纯粹的个体化行为,这与每个学生的阅历、理解能力有很大关系,同一课文,不同的学生获得的超原形阅读的体验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完全相同的阅读体验。
二、原形阅读理论的要点
(一)文本性
语文阅读课堂由教材、学生、教师三项要素构成,这三项要素都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目前,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居于课本的核心地位,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原形阅读理论认为,课文是语文教材的基本单位,其阅读联系具有无限开放性。[2]课文自身包含了的一切(文化知识和成文规律)叫作课文内部系统,包含课文的各级教材系统叫作课文外部系统。原形阅读理论主要研究以文本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为起点,以阅读个体获得预期的阅读效果,从而充实或改变了他的长时记忆系统存储为终点。因此原形阅读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课文的文本属性。
(二)流动性
原形阅读理论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的思维活动情况。学生的阅读形态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面对一篇新课文,学生首先会读完这篇课文,并了解课文内容,偶尔遇到生僻字词,会翻阅词典继续读下去,默读以后,他有可能会大声朗读一遍,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学生的阅读思维顺着作者文思流动的方向而流动。因此原形阅读理论是基于思维流动而产生的,而且作者文思流动对读者思维也呈现强势的带动的特点。
(三)链条性
原形阅读理论分为原形阅读和超原形阅读,原形阅读又分为初级原形阅读和高级原形阅读。此理论的核心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原形阅读为基础,进而深入形成超原形阅读,期间从字词句、段落到课文整体,从课文单方面局部的选择和思考延展到课外相关知识,学生的思维就会在阅读中形成一个链条,从而提升学生认识课文现象的能力。原形阅读理论旨在将学生思维的全过程更好地串联起来,包括字与字连成词,词与词连成句,句与句连成段,段与段连成部分,部分与部分连成篇。
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主体地位过于强势
目前,一些教师的陈旧教学观念束缚着阅读教学的手脚,有些教师受到考试等压力,很难实现课堂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多以填鸭式、灌输式教育为主,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学习热情不能被充分激发,更不能做到素质教育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策略灵活度不高
很多教师注重讲解,压缩学生“读”的时间;重视教授方法技巧,忽视情感体验;重预设、轻生成;重课内、轻课外。这样,使得阅读少了纷呈,多了寡味。[3]这不仅与有弊端的中考机制、不完善的学校考评方式有关,还与教师自身能力不足等因素相关。
四、原形阅读理论应用策略
原形阅读理论强化学习主体的自主体验和主动探究的语文学习实践,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意味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摒弃照本宣科的教法,而且要摒弃直接把教师的研究成果讲授给学生的教法。比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而在原型阅读理论中,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体验和探索文本内容并对其深入理解,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而理想的目标是逐步摆脱教师的引导,建构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探究方法,进而获取自己的创造性见解。因此,必须改变教师越俎代庖的状况,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主动选择、主动构建、主动创造的空间和可能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地感知、学习、理解、提高,实现自我超越。
(一)字、词教学的策略
汉字是音、形、义紧密结合于一体的文字,生字生词的教学要利用好这一特点。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问题是语文课呈现教材的主要方式,学生在面对一篇课文时,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释读课文的语言文字。先从文字开始,然后到具体的词义,最后连词成句,在此基础上对文章通篇进行初步了解,因此中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持续抓好字词教学,语文教师尤其要具备汉字形旁和声旁的识读能力,从而将字词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初学的生字生词印象深刻。例如,首次教学“嶙峋”“酝酿”“徘徊”这样的字词时,联系一下它们的形旁、声旁略做讲解,学生不仅便于记牢,而且有利于举一反三。在字词教学中不应该忽略文言实词的学习,掌握文言文实词有利于文言文释读部分的学习,这一点有目共睹,此外,文言实词学习还有利于现代汉语词汇的理解,这一点则为不少教师所忽略。所以我们在谈原形阅读理论在语文阅读课字词教学中应用的策略时,有必要把这一点强调一下。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是使用同一种文字的语言,虽然词汇形式由古汉语单音节为主变化为现代汉语双音节为主,但两者之间的联系仍十分密切。文言文中的三千多常用实词成了几十万现代汉语常用词及成语的词素(亦称“语素”),中学生要准确理解现代汉语词汇和成语,就必须对其词素有所理解。认识到这一层关系,就能将文言实词教学与现代汉语词汇教学联系起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爱”字,作为文言实词,有5个义项:(1)喜爱。例如《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亲爱的;心爱的。例如《柳毅传》:“见大王爱其女牧羊于野。”(3)爱护。例如《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4)怜惜;同情。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爱重伤,则如勿伤。”(5)爱惜。例如《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当我们将视野转向现代汉语词汇时,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爱”字凭着这5个义项与其他词素构成了现代汉语词汇,比如喜爱、情爱、爱惜等。基于文言实词与现代汉语词汇这种渊源,我们在学生首次学习生字生词时加以指导,使学生对其印象深刻,以后再适当加以重复,就会达到经久不忘的效果。
(二)课文局部和整体分析的策略
1.根据原形阅读理论对读文思维的二分性研究,课文分析是建立在学生语感基础之上的,一个学生对文字的语感好,那么对该种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强。所以作为教学任务的承担者,在一堂堂语文阅读的教学设计中要将语感培养贯穿在全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根据原形阅读理论,阅读印象具有语感趋同性,所以熟读课文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首要策略。原形阅读是培养学生良好书面语感的极为有效的途径。就此来看,学生通过从课文中汲取语言文字及其表达规律,包括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情感,依靠这些营养促进自己的语感不断生长。这是用原形阅读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时必须强调的一个重要策略。在原形阅读印象的语感趋同性被揭示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熟读经典课文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2.课文分析的基本策略就是贴近学生的读文思维。根据原形阅读理论对读文思维的二分性研究,我们要抓住课文分析项目的要点,包括:一是基于原形阅读思维为主的重点字和词的释义、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划分与层次大意、中心思想概括;二是基于超原形阅读思维为主的语言文字运用技巧分析、文句的关联性和语境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与人文价值评析。
(三)阅读鉴赏能力提升的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语文教学提出“逐步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要求,这种鉴赏能力属于创造性的超原形阅读思维,它主要依托阅读者个体具有的课文外知识参照体系和对课文本身的理解,品出课文美在哪里,妙在何处,使学生获得美妙的体验。由于鉴赏并不是阅读各类课文所必须要做的工作,因而它有时会被隔离在以认读、分析、理解为目标的基本阅读教学之外。近年来,随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断发展,提升学生阅读鉴赏能力逐渐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作品鉴赏成为一种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用原形阅读理论来研究文学作品鉴赏的策略,前提是不能脱离作品鉴赏的具体操作,具体操作要领:一是尊重个体性鉴赏特质。鉴赏水平的提升不能搞整齐划一,贵在有鉴赏者自己独特的品位和见解,要尊重个性的不同和审美趣味的千差万别。二是丰富鉴赏方法和教学形式。目前我们的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已经积累了很多鉴赏方法,比如情景想象法、比较异同法、评价得失法等。形式也多样化,比如组建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对话教学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新出现的网络媒体逐步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能力,增进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组建微信学习群,充分利用网络和学生课余时间,搭建学习的平台,将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应该百花齐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作品鉴赏饶有兴趣。三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开设阅读课或组织名著阅读、经典影视作品欣赏等活动,提倡自主探究。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潜能,体现学生自我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如教师在教授《雷雨》课文时,可以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查找课文事件发生的年代特点及人物身份,进行乔装打扮、人物对白及动作表演,这不仅增强了阅读课的趣味性,还利于学生对阅读课文中人物内心的探究和把握,进而提高语文素养。作为一项原创性理论,原形阅读理论包含着较为抽象的科学思维方式,把这一理论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对于深入探索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充实学生的知识内容、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忠宪.原形阅读理论的基本要点[J].江苏教育研究,2001(31):26-29.
[2]徐忠宪.语文阅读课堂与原形阅读理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2):56-60.
[3]张磊,刘芳.探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120-121.
作者:马莹 张媛媛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长春市第150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