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高中历史教学贯通

1.让学生做好有效预习

1.1预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预习方案(导学案)的指导下,让学生先有目的地学习要学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象等心智活动,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新知识,有了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们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就盼望上课。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回答对了,会很有成就感。在预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会促使他们更愉快、主动地学习,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从而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2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预习活动是以自学的方式进行的。要独立地接受新知识,独立阅读、思考、置疑解疑,就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依靠别人,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学会的知识,是不容易忘记的,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努力理解,但不一定都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就是预习的成功所在。有了问题,对新知的学习就会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经过课前预习,带着疑问上课,对那些存在疑惑的知识进行探究、思考,更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敢于追求真理、合作创新的好品质。

2.注意探究疑点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这里所说的“疑”,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大多时候都表征于历史细节,历史细节既能释疑,又能激疑。因为疑点是每个学生或每堂历史课无法避免的,疑最容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了疑才能不断拓宽思路。同时,历史细节还可以巧妙地设“障”立“疑”,创设思维空间,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解决心中的疑点。没有对历史细节之疑的魂牵梦绕,就没有锲而不舍的探究,也就不会有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执著和蓦然回首的惊喜。近期,钓鱼岛问题持续发酵,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右翼分子十分猖獗。学生对这一现实与历史对接的热点问题困惑多多,日本为什么到如今都不敢面对历史?为什么至今不肯承认曾侵略中国?教师在讲述抗日战争时,可以与学生一起仔细研读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用历史细节理解和诠释现实热点问题。《终战诏书》全文共600多字,从头到尾者找不到“战败”、“投降”字样,仅仅在标题中使用中性词“终战”喻示战争结束。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诏书说战争“已阅四载”,为什么只有四年,明明中国抗日从1931年九一八算起有14年了,即使是全面抗战也有八年了。况且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的主战场,中国军民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70%和大量的海、空军,日美的太平洋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继续和发展。“已阅四载”说明日本的天皇政权只承认“向美、英两国宣战”以来这短短的4年战争,只承认对英美“终战”,而对中国和东南亚一系列国家进行的侵略战争,他根本不予承认。二战结束后,由于美国的纵容与暧昧,中国放弃壮我国威、扬我军威的机会:一是中国抗日军队没有登陆日本本土;二是放弃日本对华赔款。因此,日本方面至今仍不好好面对自己侵略他国的历史和罪行,不进行彻底的自我反思。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另外一个历史细节———德国无条件投降书,与日本终战诏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便是历史细节“释疑教材,点化课堂”的精彩之处。可以肯定地说,当我们用这样的历史细节呈现给学生时,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增强,都在一个看似与自己完全没有关联的历史对象中变成一个可以与之交流并直接解决现实问题的古今对话情境。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由于多样性的课程设置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指导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需求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容易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与体验。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倡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材料学习法”是指通过对教材和其他文字或者图片等材料进行阅读、记忆、归纳、比较,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通过观察,获取实物、图片、文字等教材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学习活动;“思辨学习法”是指在掌握一定材料和具备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与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判断、发现和质疑;“实践学习法”是指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社会活动中,通过采访、观察和收集材料,学习历史,并通过历史知识思考现实。

作者:徐佳 单位:抚宁县第六中学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中历史教学贯通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125776.html

    相关专题:军事历史研究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上一篇:车载电子通信系统安全技术分析
    下一篇:原形阅读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