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调研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我院高职学生开展《弟子规》读书实践活动的基本状况,可以看出,活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与不足。总结成功经验,改进存在问题,有利于完善活动机制,增强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弟子规》对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意义
1.学习《弟子规》有利于重塑学生自信自信是对自己充分肯定时的心理态度,是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且大多数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有关调查显示,高职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缺乏自信心的现象,有45%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明显高于本科院校学生。被教师忽视、被同学轻视,家长失望、高考失利,这是很多高职学生心态的真实写照。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普遍感到,加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日益迫切。作为传统启蒙读物的《弟子规》,三言一句,360句1800字,内容通俗易懂,诵读朗朗上口,其中蕴含的道理却令人回味无穷,既贴近社会生活,又符合学生实际。读书实践活动是一种人人参与、个个表现的教育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有助于重塑学生自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2.学习《弟子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德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高职生的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弟子规》包含了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可以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智慧,塑造学生人格。《弟子规》的情感教育旨在优化受教育者的情意品质,因为情感是认识和行为之间的纽带,强化认识,培养情意品质是良好行为的前提。《弟子规》中反复阐释的“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等规则体现出来的主要是情感向度,如《弟子规》中“孝”的学习,从反思父母的养育之恩入手,可以唤醒学生感恩之心,打开学生情感世界的大门,激励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把他们引领到高尚的殿堂;《弟子规》中“信”的学习,着重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对于解决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信任危机,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具有现实价值;通过“读、思、研、行”四位一体的模式与德育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如细雨润物般滋养着学生的灵魂和气质。3.学习《弟子规》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相对较差,主要存在着纪律观念淡漠、自律意识不强、学习动机缺乏、参与意识较弱等。《弟子规》中“谨”的学习,着重教导为人处世的规范,通过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探究其当代意义,以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有效纠正高职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问题,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对于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具有较大的教育价值。“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弟子规》中“余力学文”的学习,着重教导学生学习的意义和方法,有利于解决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二)学习《弟子规》应正确引导,创新方法
1.辩证对待,去粗取精《弟子规》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论语》,其中既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宜的封建糟粕或落后思想。在学习时,应当引导学生分清良莠,批判学习,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如“父母责,须顺承”,与当今社会倡导的家庭成员民主平等等时代理念存在较大矛盾。一味地强调“顺”,强调“父母之命大于天”,会培养出唯唯诺诺、畏首畏尾的“听话”孩子,不利于教育孩子大胆创新、积极思考、自立自主。与时代相适应,对父母的责备要有选择地听从,子女对父母落后的思想应理性与之交流,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如“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强调孩子年龄小,缺乏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遇到事情要及时请教家长,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不能绝对化,否则人人都这样规范自己,那孩子就失去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能力,遇到小事迟疑不决,遇到紧急情况手足无措,遇到他人求助无动于衷,独立思维被扼杀,承担责任、成人成才更是无从谈起;如“话说多,不如少”,强调孩子多思考、多行动,少说空话、费话是有道理的,但针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会扼杀其天真率直活泼的天性,使孩子低眉顺眼、惟命是从、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不利于孩子个性培养;如“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如果从远离祸患是非、洁身自好的角度来说有一定道理,但与“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道德责任教育存在矛盾。如果过分强调,就会使孩子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见到坏人、坏事明哲保身,无动于衷,漠不关心,不利于道德责任感的培养;“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用时间限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表达对亲人逝去的悲痛,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应该说,对亲人的怀念是永远的,是发自内心的,当然也需要一定的形式,但是过分强调形式,则会导致与实质脱节。与死后追祭相比,更重要的是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孝敬他们。2.创新方法,形式多样不断创新《弟子规》的学习方法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初步摸索出了“读、思、研、行”4位1体的教育教学新途径。学思结合,诵读经典。把学习《弟子规》读书实践活动安排在寒假期间。利用学生节庆日回家团圆、走亲访友的时间,诵读经典,并付诸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所有学生通过书籍或网络诵读《弟子规》一书,结合自己的实践写一篇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1500字。开学后任课教师将研讨心得体会作为考核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平时行为表现,计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成绩。知行合一,付诸行动。要求在寒假中利用走亲访友机会说感恩的话,做孝亲的事。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忧解难;走访亲戚长辈,帮助长辈实现愿望;自觉自律,减轻父母的思想负担;等。在此基础上,倡导推广孝亲美德。以“老技术学院学报二○一五年第八卷第三期︵总第四十一期︶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从孝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孝敬其他老人。每人至少走访慰问一次村中老人,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交流研讨,提高认识。新学期初,由任课教师组织,首先在班级内开展主题研讨交流,时间为4课时,并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每班推选3名活动积极分子和主题征文三篇,参加全校跨专业、跨班级主题研讨与评比活动。全校研讨中控制规模,保证质量,每场人数30人左右,发言要求简明扼要,实话实说,讲真实感受,一般不超过3分钟。这样既保证人人发言,个个参与,又留出一定时间进行辩驳、讨论,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点评,极大地活跃了现场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习《弟子规》应知行结合,重在实践
传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程度与学生现实生活疏离的现象,使学生敬而远之或望而生畏,严重影响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弟子规》读书实践活动将读书思考、互动研讨、实践体验三者统一,强调学做一体,知行合一,能够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知行脱节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体验成功喜悦,获得成就感受,从而不断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活动开展前几年,《弟子规》读书实践活动虽然也强调知行结合,但总体上侧重于诵读经典、感悟传统美德、反思自己、提高认识上,学生撰写的大多是读书心得体会,自我反思少,主动实践缺乏,没有解决知易行难的问题。从2012年开始,活动逐步规范化。首先把活动的名称由原来的“《弟子规》主题研讨活动”改为“《弟子规》读书实践活动”,侧重点也转移到实践上来。强调“知而未行便是未知”的理念,要求学生在诵读与思考的基础上,做孝亲感恩的事,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原来要求撰写的学习心得改为实践体会,突出真人真事,真情实感。通过研讨交流,分享体会,大大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查显示,92%的学生对读书实践活动表示认可,93%的学生对活动成效表示肯定。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感动中提升,活动的实效性明显提高。
(四)学习《弟子规》要榜样引领,扩大影响
推选《弟子规》读书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树立身边的道德模范,可以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影响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投身实践,对于促使学校形成读书、学习、研究、实践的浓厚氛围,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十分必要。为增强活动实效,扩大活动影响,从2012年开始,修订了活动方案。将原来各班推荐活动典型,完善为推选活动先进个人。具体做法是,由思政课教师根据学生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同时结合教学系意见,每个班级推荐3名先进个人。特别要求推荐学生不仅在《弟子规》读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色,而且平时表现良好,没有不良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应当是班级中的道德楷模。3年来,累计举办全校性主题研讨活动25场,推选先进个人493人。并召开活动成果展示及表彰大会,先进个人代表结合现实生活和个人实际,阐述了自己对《弟子规》中古人孝悌、诚信等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识,倡议孝亲感恩、良好习惯要从我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活动在2011年全省思想政治课评估中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向省教育厅上报了经验材料。推行表彰道德模范,在学生中引起了较大反响,激发了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增强了大家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宏亮 单位:晋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