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作文教学,可以透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
我们知道,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心理的内部矛盾,这是中学生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学生作文心理的内部矛盾包含多种心理因素,它主要由以下成分组成:①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习惯等非认知因素;②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各种作文心理能力;③语文知识、写作知识、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等能力;④注意力、心境、态度等心理状态。中学生旧有的作文心理和能力水平既有其积极的因素,又有其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面。他们作文心理的内部矛盾主要就是在他们实践中所产生的那种新的种种作文需要。这种作文需要往往是由社会和学校教育对中学生的要求转化而来的,并且是多层面的。它主要有:①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避免作文不合格威胁的需要;②想法完成单位交给自己的总结、汇报、调查等任务的需要;③希望同老师、父母或者伙伴交流见闻感受的需要;④渴望自己作文成功,使自己的才能获得他人公正的评价、称赞和尊敬的需要等。
二、利用作文教学途径,促进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形象地说明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抓住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首先抓好生活这个“源”。语文教师应当把作文训练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让学生在生活中受教育、获知识、受启发、有感悟,用生活的需要和情感的渴望激起他们向人倾诉的欲望和需求。其实,教师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好日记,就是通过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学好心理日记,在日记中抒写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借此迁移学生的情绪和升华他们的感情,有助于学生克服青春期的心理障碍,从而不断完善自我,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学生日记这个“窗口”,全面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具体动态,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奠定基础。
1.通过作文教学,抒写真实的社会生活和情感。
我们学校教育倡导学生“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真实生活的情感体验,用心感受生活,做到感同身受,用心撞击自身心灵的火花,把生活中一个个活生生人的内心需要、情感和感受自然而然地从内心喷涌而来。
2.通过作文教学,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认识能力。
作文教学和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写作文就会使他勤于动脑,思维活跃、感情丰富,从而促进认识能力的提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字和词汇,视野已逐渐扩大,他们能主动地观察身边的社会变化,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3.通过作文教学,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观。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教育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首先做好人”就是这个目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把国情教育和养成教育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就是为了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4.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做事的恒心和坚强的意志。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我们长期坚持、认真观察、时常练笔。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通过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耐挫力。总之,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努力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既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反过来又会促进作文教学的科学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形成一个“提高写作水平”和“培养健康心理”的双赢局面,可谓一举多得。
作者:张宝林 单位:河北省行唐县翟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