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繁重与人手不够的矛盾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领导干部的数量增多,高校经费来源由过去单一靠财政拨款向多渠道筹措经费转变,经费支出越来越复杂。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覆盖面越来越广,难度也越来越大。此外,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避免出现腐败,高校领导干部的流动愈发频繁,干部任免愈发集中。但是,高校审计人员数量一直处于匮乏状态,面对上述情况,愈发显得捉襟见肘。审计人员不足,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批量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即便是完成了审计任务,审计工作质量也很难保证,存在着潜在审计风险。
二、进一步做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理论制度支撑法规体系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规范,更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支柱,尽管《审计法》的修订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相继出台,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但针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规定尚不健全。为使高校内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校应根据《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原则,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原有规定进行修订、补充、完善,把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干部考核的常规审计程序,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档案资料管理,制定出适合高校自身的、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相关制度及规定,为人事部门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客观依据。
(二)加强培养高校经济审计人才
为了搞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就需要建立一支经济师杂志简介详见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1.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是领导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人事管理部门应针对各个不同工作岗位,明确法定职务权限和相应的经济责任,做到权责分明、权责对应。通过签订相关协议,在协议中对考核标准、主要责任、约定职务权限进行明确,从而为高校各岗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标准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依据。2.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体系。高校主管部门应修改现行的教育审计规范,并将经济审计评价的内容纳入规范中,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科学、可操作性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和经济责任的界定。
作者:郭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