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的差异性为农业旅游提供特色的发展平台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是辽阔的、多样的,在不同的地理因素、地质因素、水文因素和气候因素等的影响下,无不呈现出地区的差异性。地貌差异:我国从东南部到东北部到西北部分布着三大类型地貌,即东南部季风华南式地貌,东北部季风华夏式地貌和西北部内陆蒙新式地貌[2]。
土壤差异:我国多样的土壤形成三大土壤区域,即分布着砖红壤、砖黄壤、赤红壤、赤黄壤、红壤、黄壤、黄棕壤、黄褐土、棕壤、褐土和暗棕壤等类型土壤的东部森林土壤区域,分布着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棕漠土、黑垆土和灰钙土等类型土壤的西北草原荒漠土壤区域,分布着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漠土等类型土壤的青藏高山草甸、草原土壤区域[2]。
气候差异:我国多样的气候也形成三个农业气候大区,即包括北温带、中温带、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藏南亚热带、北热带、中热带和南热带等类型气候带的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包括干旱中温带和干旱南温带等类型气候带的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包括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温带等类型气候带的青藏高寒农业气候大区[2]。水差异:由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我国多样的水形成十个不同的农业水利区,即东北山丘平原区、黄淮海山地平原区、内蒙古草原区、西北黄土高原区、江淮山丘平原区、川陕山丘盆地区、东南沿海区、云贵高原区、西北内陆区和青藏高原区[2]。
生物差异:就我国划分的十个一级农业区来说,东北区以粮食、大豆、蚕桑等作物和天然用材林为主,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以春小麦、玉米、高梁、谷子、莜麦、马铃薯等旱杂粮、胡麻等耐寒油料和牛、羊、马为主,黄淮海区以小麦、棉花、花生、芝麻、烤烟、苹果、梨、柿为主,黄土高原区以小麦、谷子、糜子等旱杂粮为主,长江中下游区以稻谷、油菜籽、茶叶、蚕桑、油茶籽、柑桔、油桐、杉木、毛竹和淡水水产品为主,西南区以粮食、油料、甘蔗、烟叶、茶叶、柑桔、蚕桑、药材等作物和油桐籽、生漆、乌柏籽等林特产品以及材林、经济林、畜产品为主,华南区以甘蔗、香蕉、菠萝、荔枝、龙眼、柑橙、橡胶、蚕桑等作物和水产品为主,甘新区以小麦和绵羊、山羊、牛、马为主,青藏区以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牲畜和青稞、小麦、豌豆、马钤薯、油菜等作物为主,海洋水产区以包括几十种经济鱼类在内的1500多种海洋鱼类和种类繁多的虾、蟹、贝、藻类等为主[2]。
农业自然资源的差异性为农业旅游提供了相应特色的发展平台。热带地区可营造菠萝景观,发展以菠萝产业为主题的农业旅游;温带地区可营造苹果景观,发展以苹果产业为主题的农业旅游。气候差异是这样,地貌差异、土壤差异、水差异和生物差异也是这样。
2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的自然性为农业旅游提供原创的发展素材
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也与一般的农业自然资源一样,具有自然性,是创化的自然物体、人化的自然物体和生态的自然物体[5]。自然是原创的素材。一张白纸,可以描绘最美最好的图画;一累文字,可以组合优美生动的文章;一堆木材,可以打造各种各样的家具;如此等等。具有自然性的农业自然资源就如同白纸一样,如同文字一样,如同木材一样,如同如此等等一样,可以原创,可以成为原创的素材。
农业自然资源的自然性也无不意味着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及其综合形式均可成为农业旅游原创的发展素材。土壤可以,气候可以,水也可以,生物也可以,土壤、气候、水和生物的综合体同样可以。土壤可以稳固农作物,并为农作物提供肥水;气候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温、光、水、气、热;水则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生物可生产出满足人类营养需求、品尝需求和原料需求的农产品;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充足的水源、优良的品种,则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础。
3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的可塑性为农业旅游提供艺术的发展天地
农业自然资源不但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可塑性。所谓可塑性,就是农业自然资源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施以相应的改造,成为符合人们需求的农业自然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的可塑性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对象的可塑。即所有农业自然资源都可改造。土壤的渗沙改泥,改变土壤的沙泥比例,是改造;田园的林网营造,改变田间的小气候,是改造;降雨的人工储蓄,改变水源的存在方式,是改造;水稻的杂交利用,改变水稻的丰产性能,是改造。二是形式的可塑。即将农业自然资源由此种存在方式变成彼种存在方式的改造。降雨的人工储蓄,将降雨由自然状态改变成人工储蓄状态,是存在方式的改造;田园的田面平整,将凸凹不平的田面改变成平整一致的田面,是存在方式的改造。三是水平的可塑。即将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能力由低水平变成高水平的改造。土壤的渗沙改泥,将沙泥比例不适的土壤改变成沙泥比例适宜的土壤,是水平的改造;田园的综合开发,将综合生产能力较低的田园改变成综合生产能力较高的田园,是水平的改造。四是创新的可塑。即将农业自然资源演变出新的农业自然资源的改造。水稻的杂交利用,培育出丰产性能较高的杂交水稻,是创新的改造;番茄的小化培育,培育出拇指一般大小的圣女果,是创新的改造。
农业自然资源的可塑性无不意味着其可为农业旅游提供艺术的发展天地。农业旅游与一般旅游一样,是吃、住、行、游、购、娱,更是审美的过程;或者可以说,审美贯穿于吃、住、行、游、购、娱的过程中。吃是美味佳肴,更是地方小食;住是豪华别墅,更是民俗住宅;行是泊油马路,更是休闲小径;游是都市楼宇,更是山水风光;购是金银珠宝,更是地方特产;娱是旋转风车,更是民族歌舞。这一切的确贯穿着审美;或者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审美活动。
农业旅游的审美本质则无不促使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可塑性的基础上朝着园艺化、艺术化、美学化的方向发展,使其成为农业旅游资源和对象。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在蓝调庄园项目中,设计、创作了由作物构图形成的大地艺术景观“Iloveyou”,并赋予了“爱的伊甸园”、“爱的表达”和“爱的艺术”等文化内涵[6]。这是这一发展的个案和例证,更是这一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作者:罗凯 单位: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