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众文化建设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
物质需要的满足是文化需要的基础,文化需要的满足、发展要依靠物质作保障,只有在基本的物质需要满足之后,才会产生出一定的文化需要。物质需要的不断满足与发展会催生新的文化需要的产生。[2]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产、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从而决定文化的发展。因此,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经济保障。我党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持快速发展,使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加。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不仅创造了光辉不朽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精神文化。人民群众在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使其当之无愧成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处于文化的主体地位。[4]不可否认,过去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主要是采用直接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的方式。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参与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形成多元开放的发展新格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群众文化涉及的文化模式和相关概念的分析
群众文化外现的文化模式包括基层文化、大众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存在区别,我党要正确处理好这几种文化模式,以实现党的群众路线下的群众文化建设这一共同价值理想。基层文化是指以基层人民为主要建设者和参与者的一种文化形式。[5]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之下所产生的并与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6]也是一种草根文化抑或平民文化。基层人民在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大众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受精英文化影响较大,群众缺乏有效的自主参与。传统文化既是历史的结晶也是现实的反映,影响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黑格尔曾说: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收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存着并传给后代。它也不像自然的过程那样,在它的形态和形式的无限变化与活动里,永远保持其原始的规律,没有进步。[7]现代文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流的新时期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三大体系的融会贯通。[8]一般地说,群众文化是一个社会长期发展积淀而成的社会性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地方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体现,广泛存在于社会和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党的领导下以文化活动为主体的社会性活动。群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是现代文化的精髓,群众文化建设是适应经济改革的迫切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它在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只有群众文化的提高,才能体现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进步,才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群众文化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群众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态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然而,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不协调使得群众文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这严重影响到我国精神文明的进步。
(一)存在问题
1.政府对群众文化认识不高,资金投入不足,文化管理建设滞后。主要是政府领导文化意识不强,财政资金筹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文化设施、活动经费、队伍建设方面的投资偏少,对群众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经济发展是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的模糊观念,存在“三重三轻”现象,即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设施建设,轻活动开展;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利益,导致群众文化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致使群众文化管理建设效果不明显。
2.社会群众文化联动机制不健全,存在群众文化异化现象。一是部门资源整合不够充分。当前,群众性文化活动已逐渐从传统的文化领域延伸到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部门之间协调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造成组织不畅、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偏低。二是特色文化的发展障碍。群众性品牌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必要的社会土壤和机制保障,低俗、落后的文化产品为群众文化健康发展设置了阻碍,特别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冲击,容易偏离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发展道路,应当时刻警惕群众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异化现象。
3.个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相对单一,理论认知严重不足。近几年来,群众文化建设管理人员素质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业务知识匮乏,文化机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造成活动的档次难以提高,形式较为单一。一方面,文化工作者理论上的不足导致广大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学习相对落后,自主选择活动的诉求更为狭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群众观念转变较慢、适应新事物能力较弱,对新文化活动的认同感和接受度不高,存在着思想局限性,个人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二)解决办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保障资金投入。党政领导要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尤其是主管群众文化建设的基层领导,应当不断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力度和资金保障,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得到有效的加强。此外,还要着力解决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把群众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与社会的经济发展进行统一管理,才能实现群众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9]
2.加强群众组织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群众文化建设管理模式。一要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充实群众文化建设的干部队伍,尤其是具有专业特长的文化干部,并不断加以调整,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各级主管部门还要努力改善外部环境,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和活动形式,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活力。
3.发挥社会群众文化参与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文化联动发展机制。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建设活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便于进一步扩大群众文化建设的经济来源和社会基础,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局面。通过创新运作,整合资源、统筹安排,由表及里、从点到面,构建一个纵横交错的活动网络,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化解社会矛盾问题,实现城乡群众文化活动联动发展。
4.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构建新型群众文化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对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性,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构建以党的领导为前提,文化活动为内容,上下互动为途径的社会性文化,指导公共服务部门提供良性文化产品势在必行。
党的群众路线下的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面对群众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存其特殊性的同时增加文化多元性因素,使其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坚持从严治党,开拓创新文化建设管理模式,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并把群众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群众文化建设的社会价值,从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国家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群众文化在更加健康、和谐、可持续的道路上不断发展、进步。
作者:敖梦以 许士尧 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专题:婴幼儿早期教育与保健 企业薪酬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