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综述(5篇)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尚未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基于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了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生;创新能力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日渐深入,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而初中生正处于思维较为活跃、精力相对旺盛的年龄段,这一时期对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在具体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为学生组织教学活动,单一地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难以保证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提升,更难以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认识到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以发挥初中思想品德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已成为新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各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问题,思想品德课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是一门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大多为教师讲解,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这不但不利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发挥其育人作用,而且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已成必然。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教学模式、方法等进行更新,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创新能力。

二、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沉闷、严肃的课堂氛围往往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化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有效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比如,在“欢快的青春节拍”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青春的美好,教师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份作业,让学生回家后采访自己的长辈,让长辈们回顾自己青春期的遗憾,随后同学之间互相分享采访结果。课程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一句青春祝福语,随后将学生写的纸条收集起来,放入课前准备好的纸箱中,摇匀后要求学生上台随意抽取一张并念出。在这样的氛围中,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祝福语产生印象,学生可能会“使出浑身解数”,纷纷开动脑筋,写出具有新意的祝福语,这将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考试成绩,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点,在日常测试中,学生的回答与课本稍有不同,教师就否定学生,学生的思维被“标准答案”束缚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隐私受保护”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诸如“家长或教师应不应该看学生日记”等现实问题发起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当个别学生有比较偏激的意见出现时,教师不能批评,而应耐心引导。另外,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与总结,对提出有理质疑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质疑有偏差的学生,教师也要鼓励他们,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从表面上看来,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单一地讲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应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2]。例如,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一课的教学中,虽然课本上已将一些名言警句列举了出来,但教师在课堂结束后,还应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古今中外相关的名人故事、名言警句进行搜集与整理。这能让学生在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突破课本的限制,学到更多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素质教育功能,其中,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月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刍议[J].未来英才,2016(12):248.

[2]梁亚民.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J].学周刊,2015(17):213-214.

作者:林俊源 单位:福建省沙县富口初级中学

第二篇:情景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运用

摘要:思想品德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传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注重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但是并不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情景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方式,能够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为学生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教学;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课程之一,近几年来,取得显著的教学成绩。思想品德课程由于理论性较强,教学中往往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长期处于僵化状态。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更加需要重视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要求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情景教学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同时适应思想品德课程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当前不少学校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综合利用漫画、案例、视频等直观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提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一、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

在思想品德情景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统筹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材基础上,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充分把握教学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情景教学实施中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教学中已经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思想品德课程同样如此。多媒体的引用,在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综合使用声音、景色等冲击学生感官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同时强化教学效果。八年级《难报三春晖》教学中,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感悟父母的关爱。在情景设计中,通过多媒体播放道德模范朱清章的事迹,他31年来每天照顾植物人养母,最终从沉睡中唤醒了养母。1975年,朱清章母亲成为植物人,虽然他本人并不是父母的亲生孩子,但是他并没有离开过养父母,因此他需要报答老人,每天给母亲按摩,每次至少半个多小时,经过31年的不移不弃,他的母亲终于苏醒过来。伴随着多媒体的播放,学生逐渐进入情景感悟中。播放结束后,教师问学生从中体会到什么?有什么值得学生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孝顺父母。学生都觉得很感动,并认为父母养大自己很不容易,说自己长大后一定要孝顺父母,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付出。在课堂开始之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父母之爱的真实故事,在课堂中进行讲述,让学生体会到孝顺,并将感动落实到现实行为中。通过媒体手段的使用,学生的感受进一步增强,课堂氛围大大活跃,学生能够体会到自身的情感体验,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体会父母孝顺父母。

二、重视情景设计生活化

在课堂情景设计中以生活化展示情景。新课标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开展教学,因此在情景教学中,需要加强生活化设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思想品德是人在生活体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设计引用合理情景,保证情景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八年级《人人享有尊严权》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侵权行为,并且能够自觉尊重和帮助他人,能够自觉合理维护自己的尊严,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尊严。在初中生活中,学生之间普遍存在起外号的问题,如一个同学又矮又胖,同学叫他“大朗”,这个同学心里很难受。在教学中让学生换位思考,让其他同学感受这个同学的情况,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心理体验,体验后学生心里很不舒服。接着让同学们相互讨论这种起外号的行为侵犯到什么权利,然后分组讨论自己的身边是否还有哪些类似现象,教师接着从道德和法律角度进行引导,分析侵犯名誉权的后果,以及可能受到的法律制裁。最后询问学生怎么帮助这位同学,引导学生先劝解,情节严重者,也不能够忍气吞声,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强化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让学生知道相互尊重的重要性。从而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学习。

三、在情景设计中需要贴近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往往是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和讨论,存在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可以考虑从不同方向讨论。但是热点具有现实性和短暂性,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相符合,如文化生活、政治制度等,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促使学生养成思索的习惯。如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教学中,教学内容以合理使用消费者保护协会为主,同时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在学生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能够合理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为更好地实现目标,采用多媒体形式展示3•15晚会曝光的问题,如学生经常使用的橡皮等含有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超标19倍,涂改液中超标34倍,这些超标的甲苯化学物质不仅损伤学生的眼睛,还容易引起中毒。尼康D600相机,发现拍出的相片中有很多色斑点,售后维修困难重重,面对客户质疑,公司一再推脱。教师通过这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例子进行讲解,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选择商品,受到损害时如何进行维权。用学生熟悉的热点问题进行讲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见解,也能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上所述,情景教学符合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情景教学中创建鲜明的景象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情感,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智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伟,袁艳梅,任洪江.情景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激情泉涌[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115-116.

[2]符梦金.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运用情景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229-230.

[3]金雪娟.抓住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浅谈中学思想品德课情景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8:36-37.

作者:陈秋香 单位:尤溪县第五中学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措施

摘要:思想品德是一门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课程,是进行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渠道和途径,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学生的责任感、思想道德素质还是有所欠缺,需要相关教育工工作者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格。因此,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成为目前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思想道德教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应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想品德课程知识,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又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以便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德育教学工作,让每位学生都能均衡发展,从而为我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由于初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的阶段,就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大部分初中学生都会在学习中、生活中产生一些逆反心理,如不加以引导,势必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德育教育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能够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分清是非观。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应该加强德育教育建设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1.深挖教材内涵,提炼德育因素。教材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加以利用,会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更能满足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学前,教师应该深挖教材内涵,提炼出合适有效的德育因素,再寻找一个切入点,加以引导。但由于德育教育属于情感态度区域,涉及范围较广,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课程课程,并结合学生的内心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呈现课程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教师的威严,盲目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只顾把课程内容灌输给学生,完全不顾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也没有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严重弱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思维,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与引导者。为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角色,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多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寓教于乐。譬如:教学前,教师先设计出几个探索性且导向性较强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文本,并回答问题,也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勾画出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更是促进学生情感激发最重要的途径,从而使德育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感情因素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在基于大纲要求和学生心理情况的基础上创设合适有效的教学情境,用情入境,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器官,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譬如:讲解《举世瞩目》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唱国歌、表演节目等方式,都能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陶冶爱国情操。4.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有效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中,而应该尝试将课程内容拓展于课外活动中。譬如:在校园内,开展手抄报、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大部分学生都已染上了网瘾的恶习,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开展课堂辩论会,正方代表: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不应该玩电脑,反方代表,计算机能够拓宽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知识。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敢于发言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让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综上所述,德育是我国教育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应该深挖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身示教,还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大力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以便将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于教学中,增强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小梅.思想品德课法律常识教育实效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2]杨蓉蓉.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心理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4.

[3]李冬梅.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策略[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2.

作者:方玉梅 单位: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行为作业与书面作业分析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行为作业是以学习者主动参与和亲身经历为出发点,通过对学科内和学科间相关内容的重新组合,并以最终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价值的认同和内化而成的立体结构的实践任务。行为作业最大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强调行为实践,正好弥补传统理论型书面作业对于学生缺乏道德内化的不足,有利于促进作业系统更有效地运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行为作业;书面作业;道德内化功能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是集知识性、生活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学生学的不仅是知识,更培养品德、培养积极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以便今后面对社会生活的考验。任何一种品德的形成都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由知、情、信、意、行五种心理成分构成,并以道德信念为核心的完整统一体。学生的思想道德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在既有的认知上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只能作为其对待事物判断和选择的其中一种方式。

如何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品质,并变身为道德行为,这一切都必须在不断的生活行为实践中完成。在作业系统中,书面常规性作业设计,是老师最常用的作业形式。书面作业主要体现时效性的功能,但缺乏道德内化的行动基础,大多是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书面练习,类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等。其目的是巩固所教内容,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题目中所给予情景进行简要的理论分析,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这种作业优点十分明显:目标明确、省时省力、对学生应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见效快。缺点也很突出:对书本知识的简单记忆训练多于理解和运用,缺乏与现实社会的联系,甚至出现与社会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形式与内容存在机械重复的现象。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关键问题是:道德认知的内化是光靠几道练习题就能实现的吗?答案肯定是不能。当今网络时代多元复杂,学生可以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元的,当社会中的负面信息与学校教育相冲突时,当他们的生活与道德规范发生矛盾时,由于缺乏践行力,他们要么被动地听从既定的道德规范,要么背离道德规范,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这种规范与学生的思想存在较大的距离,从而使他们很难从情感上将自己的思想行为与道德规范相融合统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行为作业是教师在紧扣课程标准下针对所学内容,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情境为切入点,以学习者参与和经历为出发点,向他们提出和布置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行为的要求和任务,并最终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价值的认同和内化。行为作业最大的特点是形式多样,与实践紧密相连,正好弥补传统理论型书面作业的不足。笔者在实际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本校初二年级中的两个班进行了实施行为作业的实验研究。

结束后在对学生进行的“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行为作业实施反馈的调查问卷”中提出,同一个道德认知,你认为下面哪种方式更能让你接受并实施,选择“在认同此观点的情况下,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的比例远远大于“通过书面练习强化训练”。再来看一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在完成本学期的行为作业后,写下的感受和反思:“在这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能够开朗乐观、微笑地面对他人,更加注重与同学朋友的合作,与亲人师长的沟通。但是在对他人的理解和关心方面有欠热心,望今后交友能更主动些。”(《同侪携手共进》一课行为作业反思)“自己能够在生活和实践中更好的同父母交往,在每一件小事上心想并通过行动为父母排忧解难。但是,在家务和体力劳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须今后努力改进。”(《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行为作业反思)“在网上对待那些粗俗谩骂的人,我们应冷漠。如果我们不给他们冷漠不制止他们,那他们会越闹越凶,还会影响到更多的人。”(《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行为作业反思)行为作业主要体现一个长效性功能。学生在完成行为作业的过程中,通过行动的实践,丰富个体体验,内化道德知识,增强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判断力。有效的行为作业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的完全一致的,体现了学生知、情、信、意、行的品德发展规律。①教师个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承担责任,并积极期待每个学习者。②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③让课后行为作业难度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当,根据需要变化难度,得到学生认同。④给学生提供机会练习所引导的行为,并及时获得自己成就的反馈。⑤通过提问、组织和探询来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行为作业⑥分步骤地呈现行为表现,鼓励学生反复实践。⑦把学习责任、行为责任逐步转到学生身上———鼓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等。⑧最终学生运用理论、思想观点指导自己的行为,体验社会生活。可见从初中生的身心规律看,要完全理解、认知掌握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客观上,思想品德课后作业要布置,但课后作业的时效性与学生道德认知的内化难以同步,需同时推行行为作业予以补充。不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年龄阶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独特性。在思想品德知识的内化过程中,教师不可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和思考,不可代替学生践行道德。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首先把学生当做一个一个独立的人看待,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教师应做的是适应学生的需要,适应他们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

作者:潘丹 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及学生认知能力的思考

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一个特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该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思想品德教学实效?笔者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实践与思考。

1精心设计认知问题,促进学生认识走向深入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精选认知问题,并将它们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借助一个个有效的追问,让学生“暴露”潜意识下的认知问题;要注意将显性的学习目标和隐性的认知能力提升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逐渐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比如,教学《让人三尺又何妨》中的“正确把握宽容友善”这一板块内容,笔者运用媒体呈现案例分析:公交车上老人对年轻人不让座进行指责,而年轻人由于深夜加班刚下班,很累,情绪冲动,指责老人“没事在家呆着”中出现的纠纷,请学生进行分析。学生谈到了“要宽容友善,双方要互相谅解”等。课堂上当笔者提出“宽容友善的作用是什么”时,学生从对个人、他人和社会角度谈了自己的认识。但是当笔者换个角度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案例中的年轻人,你会怎么做”时,学生回答就不一样了,甚至互相争执起来。此时笔者抛出一系列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都知道宽容友善的好处,但是涉及我们自身利益的时候,却不按照我们明白的道理去做呢?”“假如你是那位年轻人,在公交车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又会怎么想?”“假如你是那位老人,你又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讨论很激烈,最终发现真正做到宽容友善不容易,涉及如何不让人误解,如何为人处事等一系列问题,学生的课堂学习也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深入。这是一个运用适时的调控策略指导学习的成功案例。案例中学生学习时出现的认知冲突,其症结在于学生是否有意识地保持元认知状态,因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知道是什么”并不难,但是落实到行动中却很难,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认知状态,并根据认知情况适时提出有关认知方面的问题,使学生从简单地找答案走向深入思考这些答案背后存在的问题。这是通过设置认知问题,让学生围绕认知目标保持自我意识的审视状态,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2有效进行同理类比,帮助学生建构认知框架

在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时,如果教师还要学生进行元认知,审视和调控自己的认知就比较难操作。此时,教师可以把学习材料中的道理剥离出来,借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材料,先温习生活中的道理,在掌握认知框架后再去学习课本内容,这样就比较容易在清晰的认知框架下迅速掌握认知内容。比如,教学《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一课,笔者设计了一个话题:“假如班主任布置全班同学们大扫除,一种安排是对全班同学说,要求大家打扫干净,最后打扫干净了大家一起被表扬,打扫不干净一起被批评;另一种安排是:将所有打扫的任务分到每个同学身上,哪部分没打扫干净就找哪个同学,你们觉得哪一种比较有效?为什么?”学生马上回答是后者,并且说出了第一种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紧接着呈现:“其实国家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与我们分工完成大扫除任务一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要义、作用。这种先用同理类比的方法指导学生审视自己的认知策略,再帮助学生建构好认知框架前提下的学习自然轻松有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的学习内容有很多,比如对于心理健康部分,我们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帮助他们分析如何处理,然后再回到学习材料中,这样学生一学就懂了。对于法律常识部分内容,如果教师在抽象的概念、严谨的法律概念之间纠缠不清,学生可能会愈学愈糊涂。如果我们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案例去剖析,让学生参与认知分析,然后教师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分析,把核心的道理疏通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就有了“抓手”———认知框架,然后再请学生运用认知框架去分析“法律条文为什么这么写”就顺理成章了。

3建立清晰认知路径,促进学生把握学习材料核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由于与学生生活相对比较接近,但同时也使课程体系结构不是很严谨,而思想品德课程同时还存在着思维训练的任务,对于学生利用元认知调控学习而言,学生只有具备清晰的思维路径,才能在调控学习活动时,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更便捷、更有效,知道如何全面地把握自己调控学习的策略,从而有效达成学习任务。比如,教学《拥护党的领导》一课,笔者首先请学生预习课文内容,然后完成下面题目:简述中国历史上重要年代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重要理论:1840年、1919年、1921年、1931年、1937年、1945年、1949年、1978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学生预习并完成重要事件,笔者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判断和评价,梳理出正确答案……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按照年代,通过“纵向线”把整堂课的关键内容串起来,从而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全面了解,初步掌握了学习中常用的“纵向思维”的方法。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信息进行选择,学生在面临纷繁庞杂的学习材料,需要迅速把握其中的关键的、重要的信息。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路径,从而把控好认知方向和目标,迅速地把握学习材料的核心。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空间、人物或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效迅速地把握材料的认知能力。在进行目标设计时,务必要弄清楚三个方面的内容:掌握的内容、掌握的程度(熟记、默写等)、没掌握的内容需完成哪些相应的巩固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比较清晰地通过细化的学习目标比对出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估和检测,在经历“发现问题———再学习———再检测———再发现问题———再巩固”的基础上,学生最终会透彻地掌握学习内容。

作者:吕顶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镇薛集中学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综述(5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111186.html

    相关专题:代写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上一篇:农村小学体育中学生学习指导策略
    下一篇:妇科腹腔镜手术有效护理探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