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高校创业教育发展问题与改进措施(6篇)

第一篇: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

【摘要】研究吉林省高校创业教师现状对于全面把握吉林省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等具有很强的政策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吉林省35所院校106份有效问卷分析,认真研究吉林省高校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吉林省高校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建设策略。

【关键词】吉林省高校;创业教师;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突破,是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而教育大计,师资为本,创业教育的质量如何,创业教育工作者是成败关键。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专兼职创业教育队伍。2015年12月21至26日,吉林省第二期创业教师高端培训在长春进行,共有来自省内39所高校的150余名就业创业相关指导教师参加了培训。在会上借机会向各高校负责或参与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老师发放了“吉林省高校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问卷”。本文结合调研数据,分析吉林省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策略。

一、吉林省高校创业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线工作者。调查分别选取吉林省高校35所院校的负责创业工作的教师或管理者为调查样本,其中涉及高校就业创业中心、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涉及本科院校32所,高职高专3所。(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21日,吉林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8所,其中民办高校16所,本科院校37所,专科院校21所。)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和人物访谈法。围绕各高校创业教育政策、制度及文化环境、创业教师自身、创业课程设置等维度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发放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占发放问卷的96.36%。为获得更丰富、直观的信息,笔者又深度访谈了6位创业教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创业教育教师数量不足从专职教师规模来看,有68.57%的学校只有不到10名专职教师参与到创业教育中来,甚至有11.43%的高校完全没有专职创业教师。图1吉林省高校创业专职教师数量从调查结果来看,各高校主要是通过聘任校内外兼职教师作为创业教师的主要补充。其中有14所高校(占调查高校总数的40%)在校内聘任了10人以下的兼职创业教师,有15所高校(占调查总数的42.86%)在校内聘任10-15人作为兼职创业教师。兼职队伍主要以辅导员、团委和就业中心人员为主。而选择外聘作为补充的高校中,65.75%的高校仅外聘了10名以内的教师团队,但外聘教师中,企业经理总裁和省内其它学校教师为主,企业HR为辅。可见,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是高校创业教育的薄弱点。图4吉林省高校创业校外兼职教师人员构成2.创业教育教师质量不高(1)思想认识不到位创业教师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良莠不齐,不少教师认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家,在这种观念引导下,必然将其视为少数学生需要的“精英教育”;而更多教师认为自己不具备经管类专业学习背景,所以不能够胜任,因此应由经管类专业教师来负责讲课;还有不少教师坚持创业教育重在实践,务必由团委、学生处牵头来搞活动;还有的教师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要“以创业促进就业”,落脚点是就业,所以要就业中心来做。只有部分教师将其视为培养国家创新创业生力军的使命,所有教师均需对创业教育承担责任。这种理解上的偏差也客观上导致了教师队伍向学生传导了有偏差的创业观念。从调查了解到,创业教育牵头工作目前主要由就业中心来负责。(2)知识结构不合理在对吉林省35所高校106位一线工作者的调查中,从图6可以看出,45.28%的创业教师学科背景为文史哲、艺术、体育等人文科学类,只有21.7%的老师具有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背景。如图5为补充理论知识不足的情况,吉林省高校教师参加了较多的相关培训。但目前对于市面上的创业教师培训,多数都是从创业者视角出发,对创业过程中涉及的创业者素质、团队沟通、融资等进行培训,缺乏具体有效的教授方法,教学内容定位不一。(3)理论研究不足从图7、8可以看出,吉林高校创业教师申报课题比例达到一半以上,但有近31%的教师没有参与到专项课题立项中来;从创业教育队伍发表的相关领域研究论文情况来看,106人中,只有7人发表了SCII核心期刊,18人发表过国家级期刊,共占比33.58%;却有61.32%的教师没有发表过相关研究论文。(4)实践能力弱根据调查结果,创业教育教师最应具备的知识中,实践知识是几乎所有问卷的共识,占97.14%。在对吉林省106位高校创业教师的调查中,从表2可以看出,仅有2.86%的教师已经成功创业,有31.43%的教师没有想好,甚至14.29%的教师不大算创业,这使得创业教育的课程大都是纸上谈兵。3.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通过调查,各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进程不一,有的高校已经建设了完善的课程体系,80%以上的高校设有创业相关公共课、基础课,还有近15%的高校未设置相关课程,但总体上存在着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比率较低的状况。

二、吉林高校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吉林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状态不一,有的高校走在全国前列,已经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是大多数高校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总体上存在着较多问题。找到问题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加快吉林省高校创业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推进吉林省创业教育发展。

(一)重视不够,创业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加强

在调查的35所吉林省高校中,大部分高校已经在就业创业中心、团委等部门设有创业教育指导队伍管理机构,但是只有6所高校设置了“教研室”,仅占17.14%,大部分学校并未建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也没有制订规范可操作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未制订创业教育工作考核或评价制度,没有健全系统的创业教育教师培训计划。

(二)管理、激励制度跟不上,创业教育教师无动力和归属感

在调查数据中,40%的学校完全未将创新创业成果纳入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中;51.43%部分考虑,作为附加条件。教师的实践能力弱,也与高校的管理与激励机制有关。根据调查,高校对教师创新创业的具体支持方式是有关创业的理论指导和课堂教授。高校教师可以到国内外其他高校进修、深造,但基本没有进入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

(三)教育改革不够深入,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丰沃土壤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很多高校目前仍受传统的教育思维影响,从创业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到创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都存在着与学生实际需求、社会需要的现实差异。

三、吉林省高校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吉林省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加强重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整体推动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层层落实。可借鉴其他省份、高校的优秀经验,推选示范校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创业教育教师建设;制定政策,鼓励创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兼职。第二,加大高校教育改革力度,更新教育观念,在全体教师中激发创新精神、明确创业教育目标,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第三,建立并完善切实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调动各类教师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对从事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指导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工作量、荣誉及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考量。第四,加大培训力度,制定符合教师实际的创业教师培训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提高创业教育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第五,加强资源整合,强化协作,建立跨高校、跨地区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以及创业专家导师团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教学指导和实践交流。第六,组建专业化创业导师团队,完善导师队伍人员的学历、专业、职业背景等结构,打造一支学者、企业家、技术专家、政府人员、风投专家等共同参与、专兼结合的创业导师库。

作者:孙卓 夏立峰 王冕

第二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

摘要:在新常态经济的背景下,各高校展开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全面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在高校中发展创新创业也能够使高校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这也使经济建设有更好的发展。同时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的客观发展为基础,把握教育的价值取向。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完善教育体系使得在经济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的教育,为了让高校学生的发展更为全面,能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走可持续道路也是非常重要的,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加大科研的投入使得模式创新发展。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开始发展,现在更是在经济和科技的影响下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现在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创业基地,也得到了当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撑和鼓励。很多地方的高校也是建立了各种鼓励政策和资金支持用来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以用来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角度进行。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政府的支持。党的十七大明确地提出这个观点,要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而且自党十七大后,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对应的政策来支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让其发展有了较好的基础。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创新创新教育的体系逐渐的完善,现在很多高校对这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视,已经为之编写了教材,设置了课程,并设立了合理的学分,这样就更加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和创业

创业之所以能称为创业,就必定有别于现有职业,因此说到创业必然会有创新。同时创新也能为创业带去“新”,也就是有通过创新有新的就业的机会。另外,由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创业和创新需要合理的结合起来才能在经济新常态下有更好的发展。在新常态下,经济主要增长也要靠创新,也只有创新能够解决现在经济上最为迫切的问题那就是经济放缓。因此,在现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创新创业再也不是个人的事,而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承担起责任全面展开创新创业活动。

三、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创建

现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使用研究越来越普遍,在教育中也涉及到很多可持续的理论研究,但将可持续融入到创新创业模式中还是比较值得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所要求的发展是不仅要符合现在人需求的发展,还必须在不损害后代生存为前提。现在高等教育主要用来提高对应的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加入,时刻注意发展的活力使得无论是教育模式还是教育对象都要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1.纳入教学体制使各要素和谐发展现在高校的教育思想和关键要有所转变,不能将学生的教育放在知识的层面上,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完善整个的教育体系,同时要培养学生合理分析市场经济较为适应的能力。要想想学生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还需要哟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大对相关课程的研究,选取对学生最为有利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在这方面有所发展。2.加强教育平台,融合各种因素在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前提下,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创新创业生活,要对学生进行的相关科研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还要设立一些扶持的机制来辅助创新创业。为创新创业教育及时的投入资金,要进一步的完善机制支持学生完成研究工作。3.营造好的创新创业的学校氛围要对创新创业的文化进行挖掘,用科学的精神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将创新创业当做常态。同时还要多组织一些相关社团,通过各学科来带动各社团进行创新式发展,从而保证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更深的认识。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常态下,高校要想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就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和投资,需要学校加大重视,更加完善相关课程和体系,从而给学生们提供完善的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机会。本文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模式创建的研究,希望能引起高校的重视,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地发展。

作者:代安娜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第三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在我国的众多高校均形成了较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我国高校普遍致力于构建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培育生态培育体系。这一生态体系之中包含了学校、政府、社会、家庭以及学生本人,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目前,对于一个全方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的建立,仍然有许多的问题值得探讨,本文针对如何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培育体系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

一、前言

自2010年以来,我国教育部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卓越计划”,2011年教育部门为了使高等教育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创新能力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特提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据悉,着一系列计划的提出与现如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密切相关,我国人口众多,自高等教育门槛放低以来,大学生的数量更是居高不下,并且,由于学校的教育偏重于理论的学习,而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再加上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每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都是一大难题。近年来,我国面临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大学生群体是高新技术的掌握者,鼓励大学生创业,既能带动就业,又能帮助我国创建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但是不得不说,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机率偏低,因此更要注重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以此来达到教育生态的平衡,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的失衡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没有将其融入高等主流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呈现出边缘化,教育形式流于表面,与专业教育存在较大的差距。毕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建立也不是能由学校独立完成的,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的建立更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毕竟是牵涉到生态链的各个角色,需要由政府、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协作。在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难以构建的一大原因就是学生工作部门与学校的教学部门没有进行共同的努力,从而致使了学生创业的层次较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离,更加大了学生创业成功的难度。除此之外,也有部分高校只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创业创新工作,而没有真正主动地投入到其中,参与体系的构建。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的构建措施

1.高校(1)开办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仍属于起步阶段,而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大多创新创业课程只是作为选修课而存在,再辅之以学校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而不具备专业性,层次较低。而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而是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形式要新颖、内容要专业,选修必修相结合,这都需要各教学管理部门工作的改进,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进行精准的教育目标定位。学校首先要明白,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的去创业,而是主要培养学生关于创新创业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其洞察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等,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新时代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有利于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创新创业是一门文化,而不能速成,唯有塑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方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创新意识根深蒂固,而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有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二是要有意志力,创业需要不断地坚持和努力,学生要学会吃苦耐劳;三是要具备创业能力,即基础知识的储备;四是要敢于创新,即树立创新思维。2.家庭由于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家庭的影响息息相关,家庭更要给予孩子鼓励,而不是将父母的想法贯彻给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创业想法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对于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来说,家庭因素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切不可忽视其作用。3.政府政府是能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制定相关文件鼓励创新创业,为学生开辟道路,给予学生优惠政策帮助学生创业,提供多种渠道为学生创业寻找出路,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高服务于帮助,在高校鼓励实施,积极为高校与企业搭建桥梁,致力于共建一个和谐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是中国民族崛起的关键,少年强则国强,我国全民族创造力的提升与构建一个良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密不可分。

作者:王盛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中心

第四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理念后,创新创业活动加速在全国推进。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沿,肩负着重要的责任,然而国内的创业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思想方面、组织系统完善层面逐步构建创新创业体系。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体系;高校

一、国内外现状

国外许多大学于上个世纪就开设了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十分成熟。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长达50多年的创业教育史,美国大学创业课程的一大特色是将理论和实战相结合,教师不仅会系统性地给学生讲解创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还会邀请已在市场中崭露头角的创业公司来传授经验,并让学生自主研究这些公司的创业过程,评判他们的产品,参与其中,和企业共同解决现有的难题和挑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什么是创业。哈佛大学于1947年开始创业教育是美国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开始于1949年。百森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创业课程分别设置于1967年和1970年。以哈佛大学为例,他有专门5个教师传授创业的相关知识,另外其他许多教师的课程内容都会对创业教育有所涉及。在第一年的学习中,哈佛大学商学院提供了两门必修课程,一长一短。目前为止,在美国,超过2000所院校设置了创新创业课程,并且有超过500所大学设置了与创业相关的本专科学位,并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中鼓励学生探索、创新、自由思想。美国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者达到20%。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开始于1998年。当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成为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端。2002年,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高校创业教育正式启动。目前为止,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通过:“挑战杯”等各类创业设计类竞赛的形式,由国家、省、市逐级开展;高校内部在原有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基础上添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或者增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部分高校设置创新创业办公室,专门负责指导就业创业工作,或者由负责招生就业办公室兼任此项职能;校园内部提供创新创业场所,进行创业项目孵化,高校周边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二、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1.体系尚未完善。虽然国外的创新创业体系已经比较健全,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但是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所处的背景不同,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形成自身模式尚需时间值论的高度。2.教育理念落后。在实际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过多局限于知识传授,把创业教育变成形而上的理论课。 3.专业创业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的主要推动力量在于高校,然而,创业教师队伍缺乏人才积累,难以形成整体推动力。目前的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刚刚起步,教师来源以高校教师经过学习接受培训产生,或者聘请社会创业导师开展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相关实践活动。目前大多只能达到知识的传授,而缺乏有经验的创业实践活动指导,创业教育停留于书面。4.课程体系尚未形成。受创业教师人才的缺乏,以及创业模式尚未构建等影响,目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较为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创业方面的相关课程只能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相应的,缺乏相关教材的支撑,国内目前尚无统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课程体系建设还在初级阶段。5.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成功,一定要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做支撑。然而,国内各高校目前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场地、实践内容。各高校目前开展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挑战杯”等各级各类创业大赛以及创业设计类竞赛。这样的实践环节也只有少数同学能够参加,而且比赛结束之后,创业项目存活的几率极低,无法使大多数同学获得实践机会和经验。6.宣传工作不到位。宣传工作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更要注意通过网络来组织创业教育工作。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网站还没有创业教育的相关板块,即便有此类板块也缺乏更新速度,更多流于形式,没有构建完善的网络媒体宣传平台。

三、高校创业教育如何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高校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大现实意义。积极整合社会多方资源,配合学校切实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创业孵化示范园建设。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创业能力,帮助和扶持更多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自主创业。2.职能部门建设。学校设置创新创业办公室,各二级学院、系,设立创新创业分办公室,并组建大学生团体帮助开展工作,扩大影响范围。通过各创业办公室贯彻和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竞赛,自上而下,紧密配合,结合各高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二)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培育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聘请企业家、学校名师,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学院创新创业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参加校内专家讲座、校外创新创业培训在两年内培育学院具有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能够带动创业活动的骨干教师。2.积极推进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国家政府层面积极组织专家进行教材编写和教学模式构建。学校层面从专业教师、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和接受过创新创业培训的教师当中选拔人才,构成学校创业教育的骨干力量,配合学校,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规划与建设逐步把创业相关课程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争取使绝大多数同学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扎实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1.积极开展高校创业孵化示范园建设。推荐更多的项目入园,并加强长期跟踪指导。各二级学院(系)建立创业项目孵化中心,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努力促进科研成果向创业项目的转化,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征集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创建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实时更新完善,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项目扶持,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工作深入开展。2.建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鼓励有专业背景和创业实践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同时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和有关专家等兼职大学生创业导师,努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开展创业项目论证、咨询服务、跟踪指导等帮扶。3.加大对已有项目扶持力度。从宣传,专业指导,资金投入等方面帮助已有项目成熟,并计划后期把成熟项目作为创业实践基地,为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场地。4.组织实施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各级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举办并参加学校大学生创业大赛,使广大学生了解创业常识,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政策,点燃创业激情,提高创业能力。5.充分利用实验室、研究所和学院科研团队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平台。

(四)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

1.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学院网站,微信平台,QQ群,微博,公告栏多种手段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2.开展已有项目负责同学,指导教师经验交流会,传播交流创业经验。营造“传、帮、带”的良好氛围。高校是创业教育的主阵地,虽然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但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各方面的影响和推动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要坚持稳步展开,盲目地加快进度也是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的。

作者:刘博涛 杨心慰 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第五篇: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主体性德育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教育领域内的直接反应。当前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中合理运用主体性德育模式,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自主创业素质,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简要探讨主体性德育模式在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实效性,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主体性德育模式;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实效性

主体性德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产物,主张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和启发,以增强其内在德育素养,调动人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形成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民办高校积极加强主体性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主体性德育

所谓主动性德育,以培养教育者的主观能动心个创造性为主要目标,期望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化发展。主体性德育是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育中心和发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在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下,尊重个体发展需求,在教育能力方面,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争取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下,主体性德育的发展,实现了德育教育的创新化发展,更具开放性和有效性,为德育教育的稳定发展提供优良的平台,强化德育教育的开放性,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理念和主体人格,从而为社会培养更优良的人才。

2.主体性德育在创业教育中有重要地位

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科学的思想进行指导,创业教育必须与社会主导思想相一致。高校创业教育是在高校中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主创业素养的大学生,因此创业教育的内容就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主体性德育重视个人的发展,为这一要求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3.主体性德育模式在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建构

3.1创新教育理念。3.1.1坚持以人为本。在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基于主体性德育的原则和价值观,遵循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创建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成长环境,培养创业创新人才。在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中,不仅将大学生看作是教育过程中被动的客体和被教育的对象,应当基于创业教育的目的,以大学生作为创业教育的本质,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中创业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当深化对大学生认知,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当前时代发展的新趋势,遵循创业人才发展需求,准确把握反映人的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创业教育内容,促使创业教育更具时代性和发展性,选择多样化的创业教育方式,积极创建优良的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一个优良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创业教育活动中,迸发自身参与创业教育的激情,促进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3.1.2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化对大学生主体性及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认知,进而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也就是说,应当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自主创业的主体觉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肯定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促使民办高校学生能够自我评价、自我管理,从而实现自我发展。与此同时,主体性德育模式在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运用,应当全面衡量大学的创业需要和特点,转变传统与刻板的教育模式和单一的意识形态灌输,坚持与时俱进,将主体性德育教育融入到民办高校的通识教育和创业教育等活动中,深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满足大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3.2创新教育模式。3.2.1探究型模式。在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中运用主体性德育模式,应当坚持学生的发展,从具有讨论性和争论性的问题入手,创设优良的创业情境。在这一情境下,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收集创业资料和信息,针对创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冲突,进行合理的设想,并加以论证,找寻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中,应当合理运用多种德育教育方式,调动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思维,构建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正确认知,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品德发展。3.2.2实践型模式。创业教育实效的提升,需要民办高校积极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实现知行的有机统一,通过个性化的实践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中,应当积极贯彻主体性德育内容,适时举办大学生创业知识竞赛和创业大讲堂等活动,积极营造优良的校园创业氛围,组织并支持学生参与大型创业竞赛活动,培养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实现价值的多元化,在实践操作中增强学生的主体创业意识。结束语在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中运用主体性教育模式,应当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并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创业意识和健康的创业心理,通过主体性德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大学生能够具备安身立命的能力,并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创业化、知识化和德育化的协调发展。

作者:骆德安

第六篇: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高等学校进行创业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我国大学生在创业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创业意愿低、创业能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不完善造成的。高校的创业教育存在教师队伍不合理、课程体系未形成、实践环节欠缺等问题。高校应加强这三个方面的建设,并结合日常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创业氛围。这将对改善大学生的创业现状、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大学生创业;高校创业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并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作为人才培养阵地的高等学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无疑承担了重要角色。那么,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哪方面的问题,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方面需要有哪些方面的改进?本文拟在探讨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高校创业教育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改善和高校创业教育的健康开展。

一、从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

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1999年下半年开展的“全国挑战者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全国大学生创业的帷幕。此后,各级各类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定期举行,以促使更多大学生投身到创业活动之中。期间,参与创业的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加,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比率在逐年提高。比如,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分别比2013届和2012届高0.6和0.9个百分点。[1]但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总体状况还不容乐观。首先,大学生创业率依然很低。资料显示,2012届、2013届、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率分别为2.0%、2.3%和2.9%,[1]2015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率为2.86%,[2]与2014届相比还有所下降。另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有22.9万人,其中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只有10%,而最终选择创业的仅为1%。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差甚远。据美国教育研究机构统计,2013年在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重高达20%至30%。[3]其次,大学生创业意识比较淡薄,创业意愿较低。有关创业意识问题,我们于2015年10月对一些大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对象为6人,均为广州某高校的本科生。对于“毕业后是否打算创业”这一问题,他们比较一致的回答是,没有想过要创业,创业是个很遥远的事情,创业太辛苦,毕业以后找个稳定的工作就行;也曾经想到过创业,可是对于创业一无所知,没有可以创业的项目,不知从哪下手;也没有人能给予指导,不知道怎么开始,等等。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资料也显示,2013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中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人数也只占10%。[3]从访谈的结果和调查资料来看,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非常淡薄,创业意愿低。最后,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随着这些年来创业教育越来越被频繁提出,一部分大学生在潜意识中也有了创业的想法。可是,在哪方面创业,如何创业等问题却得不到解决,创业能力和技能匮乏成为困扰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问题。虽然政府与企业合作创建了很多创业孵化基地,无条件地让大学生入驻进行创业,可是真正有所作为的却寥寥无几,这固然与创业意识淡薄有关,但与创业能力不足也有很大关系。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高校在这方面还任重而道远。大学生创业状况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包括外部的创业环境以及高校自身的创新人才培养等。从外部因素看,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贷款、免费风险评估与培训等,以及一系列指导大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法律以及商业环境。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贯彻国家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创建科技孵化园,鼓励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4-5]尽管一部分大学生也有创业的想法,可是,有关创业方向、创业领域、创业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却得不到解决,对创业依然感到很迷茫。所以,造成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原因应该从高校自身去寻找。从大学生创业者所接受创业教育的情况来看,高校创业教育的作用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者接受过非常系统创业教育的只有6.77%的,接受过较为系统创业教育的有14.74%的。大学生创业者获取创业知识的最主要来源是同学或朋友(20.91%)、亲身实践(17.74%)、创业讲座(15.95%)、创业课程(12.78%)、媒体和社会宣传(10.24%)、阅读相关书籍(9.93%)。[3]在创业政策和外部创业环境比较完善和宽松的现实情况下,高校学生创业所存在的问题应该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自身去寻找原因,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之中。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大学生在创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校创业教育不足造成的,那么开展了将近20年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具体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下面对此进行剖析。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与其课程体系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美国是最早开始创业课程的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有300所学校开设了关于创业的课程,而到20世纪90年代,开设创业课程的学校增加到1050所,到2005年,美国共有1600多个学院开设了2200多种的创业课程,并且建立了100多个研究中心,[6]创业教育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课程体系。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不断进步。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全国已有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门数比2014年增加了14%。[3]但是,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一,高校创业课程数量偏少。虽然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创业课程,但是所开设课程数量比较少。有些高校只开设1到2门,多的也只有4门左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比如美国一些高校的创业课程多达几十门,甚至更多。以哈佛大学商学院为例,该学院所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有11门,包括“财务报表与控制”“市场营销”等课程,选修课共分为10大类,有100门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7]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有一部分高校尚未开设创业课程。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从2016年起,我国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相关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8]文件的出台表明,一方面,我国部分高校还没有高度重视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另一方面,在教育部门的引领和监督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第二,高校创业课程开设较晚,没有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之中。虽然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很多高校的创业课程在大学四年级之前基本没有开设,只是到了大四,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才开设了有关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课程。而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实现了由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衔接,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普遍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高校本科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分四年完成,主要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展开,必修课集中在前两年,选修课则集中在后两年。[9]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高校大学生第四年才开始接受数量有限的创业教育,对于其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为时太晚。第三,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较单一,且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高校所开设的创业课程偏重于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比如《大学生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这些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不能全面传授给学生创业所需要的法律、融资、管理以及相关专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操作性较弱,也不能体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及实践环节的紧密联系。调查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创业课程只是流于形式,学生选修相关课程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而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高校教师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形成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很复杂的活动,需要创业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所以对于创业教师队伍要求也比较高。合理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应该是一支由能力强、水平高的专职创业教育教师、专业教师以及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共同组成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成效,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少。教师数量少是高校创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高校甚至没有配备专职的创业教育教师。虽然一些高校的创业教学团队中有少量的职业规划师、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老师,但他们只是经过短期的创业指导培训,还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甚至有相当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是由辅导员担任。在教师匮乏,且其能力又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即使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其效果和质量也是很不理想的。其次,专业课教师在创业教育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创业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正规教育之中的教育,各专业课教师都应该承担起创业教育的任务。但是,目前专业课涉及创业教育的内容很少,甚至是缺失。这主要是由专业课教师创业教育意识淡薄以及其缺乏相关的创业实践经验和创业能力造成的。创业教育开展这么多年来,师资队伍建设还不尽如人意,很显然,这与高校对创业教育师资的作用认识不够,以及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师资队伍密切相关。3.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不足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关部门以及高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比赛和活动,比如,“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设计活动”和“科技创新计划”等。但是由于高校真正有意向创业的学生较少,所以参与创业大赛的学生比率也不高。有些同学即使参赛,也仅仅是把参加创业大赛作为一次比赛,目的是获得荣誉证书和奖励。而且这些创业大赛的参赛作品大都是由缺乏创业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指导,或者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往往流于书面表达,缺乏可操作性,难以将这些创业计划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的创业实践活动之中,从这些竞赛或计划中诞生的企业也极少。此外,虽然很多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也开展了其他形式的创业实践,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和选题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创业教育实训实践、创业园、孵化基地等平台的建设难以形成规模,大学生不能有效进行创业实践,优秀项目得不到孵化。

三、促进高校创业教育、改善大学生创业现状的措施

1.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通过创业课程学习,拓展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培养创业意识,消除创业畏惧心理。高校应开设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把创业课程纳入“正规教育”的课程范畴,鼓励学生修满规定创业教育课程的学分。而且所开设的创业课程要涵盖多个与创业有关的内容,比如:技术开发、人力资源、营销、金融、财务、投资和法律等方面。除此之外,还要把专业课的学习纳入到创业课程体系之中。教育学生要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也可作为提出创业产品和目标的出发点。创业教育应该是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不能孤立地进行。尽管很多创业者的创业内容不是在本专业的范围之内,但是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需要创业者不仅要懂得经营管理、投资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在创业的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并体现学以致用。2.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去落实和实现。所以,应该针对创业教育的要求建设一支具有研发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其一,对现有的教师队伍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发挥其在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二,让各个专业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创业教育之中,使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其三,聘请创业风险投资家、创业家、实业家、初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作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四,合理利用在各行各业中就业的校友,让他们为在校的学弟和学妹们提供实习场所,并传授从业经验,培养他们从事商业经营所需要的各项技能。3.在日常教学中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创业教育不属于正规教育的范畴,只是在课余时间进行就可以了。其实,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活动,还是一种教育理念,应该把创业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和学校开展的多项活动中。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不是仅靠一两门课程的学习就能实现的,而需要把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在各科教学以及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这就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都要体现创业教育思想,传授与创业教育有关的内容,并在各项活动中渗透创业教育思想,创造创业氛围,逐步改变大学生对创业的错误认识。同时,作为学校和相关主管部门,也要针对学生创业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其中,在政策方面要与时俱进,针对创业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更新和补充。加大对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监督和管理,比如建立对创业教育过程和效果的评价机制,保证有关创业教育的政策、资金和软硬件建设得以落实,避免形式主义。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创业实践能力作为创业题材的重要来源,要重视各类创业大赛参赛作品的培育及质量,促使创业大赛的成果转化。学生参与创业大赛的作品应该在创业方面的专家指导下进行,要注重作品的合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出详细的创业计划方案,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成果的转化。作为技术培训和储备的一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专利的申请,并帮助学生把所申请的专利转化为产品。建立模拟从事商业企业经营的培训平台,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基地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从模拟商业企业运营中学到所需要的各项技能,这样一旦他们选对创业题材,就可以比较顺利进入角色展开工作。

四、结束语

高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校氛围、管理体制、实践环节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和建设,使创业教育成为完整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融合于其中。健全、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必将为创新和创业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对已经毕业并且创业取得一些成绩的两位大学生的访谈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这两名学生都来自农村,读大学只是想跳出农门,毕业后找一份稳定工作,从未想到要创业。可是,大学阶段的经历成就了他们今天的创业硕果。这两名学生都认为,他们很幸运,在大学阶段得到了老师在创业方面的指点,老师帮助找到了实习的工厂,在工厂里训练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工厂的各个部门都有所了解。那时便有了创业的想法,又加上学习到了一些技能,毕业后进行了创业,并取得了小小的成绩。所以,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创业,都能创业成功,但是如果能在大学阶段得到很好的创业指导,培养出良好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就有可能产生一批又一批未来的企业家。

作者:王香丽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期刊中心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创业教育发展问题与改进措施(6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104018.html

    相关专题: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论文


    上一篇: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分析
    下一篇:民族影视文化传播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