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琴演奏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奏者需要在演奏的瞬间将自己之前的钢琴练习结果进行表现。在这种短时间的展现内,集中体现了演奏者的演奏动机、表现欲望、记忆、联想、节奏控制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演奏者的心理情况对最终的钢琴表演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如何在演奏的时候将演奏者的心灵和身体充分结合,成为钢琴演奏者表演追求的目标。本文在阐述音乐表演心理素质内涵和结构特征,以及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分析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对钢琴演奏者的作用,并为如何提升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音乐表演;心理素质;钢琴演奏者
音乐是一门音响艺术,音乐活动的完整化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几个部分。在这些部分中,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充分显示出音乐的生命力。音乐的表现离不开表演,音乐表演是指演奏者将乐谱上的符号转化为一种具有生命气息的音响运动。这种活动的实现需要演奏者来作为媒介支持。音乐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音乐作品的创作在本质上源于人的心理活动。演奏者的心理状态对最终的音乐表现效果具有影响意义。根据钢琴演奏发现,钢琴的学习不是完全顺利的,练琴的过程是曲折的,由此会让人们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会影响人们的钢琴学习。在钢琴考试和公开演奏之前,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演奏者虽然在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实际发挥效果却不理想。由此可见,钢琴的演奏不仅需要良好的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基于此,本文对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对钢琴演奏者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一、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概述
(一)内涵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具有心理素质研究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表演自身艺术活动的特点,是通过对表演者表演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艺术化来实现的。在本质上,钢琴音乐表演者的表演是由音乐艺术在各种表现形式、各种性质决定的。钢琴音乐表演者的心理素质结构是指以钢琴演奏表演艺术活动为中心的演奏者情感体验、情感表达为一体的,能够和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情况等进行动态组合的结构。
(二)特征
1.心理素质结构再现性特点钢琴音乐演奏者的演奏活动是艺术形式再现的过程,演奏者在进行钢琴音乐演奏的时候,需要借助音乐表演的乐器、周围环境来进行。在演奏之前,钢琴音乐演奏人员需要对所要弹奏的音乐作品进行了解,之后结合自己的认知来表达音乐作品。钢琴演奏的目地是通过音乐演奏者的表演,设定一定的音乐情境对音乐作品进行恰当的表达和再现。在某种程度上,音乐演奏者赋予了音乐作品鲜活的生命。在呈现给受众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往往体现了表演者的个人气质、性格特点等。2.心理素质结构的对象性特点钢琴演奏者需要借助音乐表演来展现自己的音乐情感和对音乐的感受。每一种情感体验和情感的表达都具有对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钢琴演奏者对作品产生的独特性的情感体验,作品成为主题情感的重要表达对象。演奏者作为表演的主体,将自身的情感表现在了演奏对象的身上,赋予了演奏对象性格和独特的属性。3.心理素质结构的调控性特点钢琴演奏者表演音乐时的心理素质结构调控性主要表现在从空间角度和时间角度对艺术形态下所有情感体验的一种持续过程中情感转换时的不同心理状以及音乐表现的不同心理强度。在时间角度上,钢琴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和延续是表现在音乐表演者所显示出的一种虚幻的时间表象。在空间角度上,钢琴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和延续主要体现在声音在虚幻空间中的深度变化。时间和空间角度的调控都依赖演奏者自身的生理调控。4.心理素质结构的适应性钢琴演奏者在音乐表演中,心理素质结构存在的适应性因素是音乐的行为、音乐的形态和音乐的意识。首先,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行为为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结构做好了表演之前的准备,为钢琴演奏表演中心理过程的变化提供了专业的心理适应性能,主要包括了钢琴演奏的专业技术适应以及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适应。其次,音乐表演的形态为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结构提供了艺术性的心理适应性。音乐表演过程中的声音也是音乐心里情感的一种外在化表现形式,借助创新性的音乐韵律和音乐美感存在,体现了一种独特性的音乐演奏审美特性。最后,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结构适应性还体现在审美中的职业化心理适应性,具体表现在艺术性、专业性和职业性几个方面。
二、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的理论依据支持
(一)情感表现理论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音乐艺术作品在本质上是音乐艺术家创造的一种具有主观性的体验报告。音乐艺术家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和个性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一种主观感受。可见,音乐是一种人类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语言。人类情感集中在音乐的形式中,也加深了音乐自身的本质。在十九世纪的后期,也就是音乐中音的概念本体论发展时期,从音乐演奏者自身的心理素质结构上看,演奏者在展现自身音乐技能的同时,也构建了音乐演奏的心理素质。音乐演奏者以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为基本中心,在演变中逐渐发展形成了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情感表现理论。
(二)有效的活动素质理论
心理学家将有效的活动素质理论的第一种划分方法是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几个方面。有效活动素质理论的第二种划分方法主要是根据音乐演奏主体的个人意志和心理行为活动的内容将心理素质细分为意向、智能、身体素质和个性化的心理。第三种划分方式是有效心理活动素质理论发展必备的一种素质,这种素质又被细分为对主体活动影响的一种倾向、个人发展目的方面的素质、主体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影响。有效活动素质理论对音乐演奏主体的心理发展动向和心理发展目的素质一般包括演奏者的情感表达、情感体验心理素质。其中,能够对音乐演奏者一系列音乐表演活动产生影响的是心理适应性素质,对音乐演奏者个人演奏活动进行有效调控的素质一般和演奏者个人素质有关。
(三)认知因素、个性化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理论
认知因素、个性化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理论是由专家以实证的方式在借鉴了他人的心理机能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主要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的角度对心理素质结构进行新的构建,对音乐演奏者个人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认知因素、个性化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理论强调行为因素对音乐演奏者心理素质结构活动的基本导向作用,适应性因素着重体现了音乐表演的一种角色化特点,着重体现在艺术性角色、社会性角色和专业性角色几个方面。另外,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对音乐演奏者的心理素质结构具有不同层次的划分意义,且理论重点强调的是个人的生理方面特点,能够更好地通过音乐演奏实现情感的表达和情感心理素质的构建。
三、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方式分析
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的重点是钢琴演奏者表演情感素质的构建,一般体现在情感表达和情感的体验。而情感的体验细化包括了情感的感知、对情感的记忆、对情感的想象以及情感直觉体验等多种方面的素质。情感表达的心理素质包括了对情感表达的选择、匹配、协调以及相互影响等。音乐演奏者心理素质中的基础是演奏者的表演认知,一般体现在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对音乐作品演奏所要营造情境的认识以及钢琴演奏者的自我认知等几个方面。另外,演奏者自身的个性特点也能对其音乐表演的心理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关乎心理素质功能之间的协调实现,一般包括心理调控素质、音乐演奏者的表演动力和心理坚持等几个方面。音乐演奏者的表演适应性一般是指将音乐表演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和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对音乐的特征进行表示以及在表演过程中和其他元素之间的适应,包括音乐演奏者的角色适应、音乐演奏职业适应等。
四、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调节
由上文的叙述可以发现,钢琴音乐演奏者个人心理素质会对其音乐演奏的过程和演奏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在钢琴音乐演奏者的个人心理素质中也具有个性化的气质、性格以及情绪变化等特点。钢琴音乐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是自信心、好奇心、认知能力、对待突发状况承受能力的综合性心理品质体现。音乐演奏者心理素质的形成一方面是先天,一方面是在个人的学习发展中形成的。钢琴演奏者想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在钢琴演奏的练习中排除自己练习的心理障碍,以良好的心境进行钢琴演奏,从而实现最佳的钢琴表演效果。
(一)针对钢琴音乐演奏高原期的心理调节方式
钢琴音乐演奏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影响学习进度的阶段,一个是钢琴练习没有进展的阶段,一种是钢琴练习中间阶段出现的高原期。第一种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上一般能够克服,第二种阶段往往是和钢琴练习者自身大脑神经、肌肉紧张程度有关,不能通过外界的力量来实现缓解。另外,在钢琴音乐演奏学习的心理适应性活动中,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挣扎心理、恐惧心理、逃避心理等都是钢琴演奏高原期的不良心理反应。高原期出现之后需要演奏者从思想上正视这个问题,尽自己的努力来缓解心理和生理上的烦躁疲惫,以一种轻松、良好的心态克服钢琴演奏练习的高原期。1.改变自我认知,实现对自我的科学认知首先,对自我价值正确评估。克服钢琴演奏练习的高原期需要对自身形成清楚的认知。要认识到,钢琴的练习是一种复杂化的过程,在练习的过程中会遇见各种问题。为此,需要钢琴演奏者在多加练习的同时,对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形成清楚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适当的练习。其次,改变不合理的练琴理念。钢琴演奏的练习需要脱离绝对化的要求,即不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完全以自己的意愿来考虑问题,而是需要对现实因素进行考虑。最后,保持钢琴练习的自信心,对自己的认知态度进行改变。在钢琴演奏练习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练习问题,都需要时刻保持自信心和练习的勇气。钢琴演奏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会出现身心疲惫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钢琴音乐演奏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之后,钢琴乐曲自身对演奏者能力的要求提升,在演奏动作变化大的情况下,演奏者学习的强度也会增加,以至于大脑长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进而引发心理上的疲劳。对于这种疲劳演奏者需要将自身技术掌握情况和钢琴乐曲特点进行结合,找出问题予以克服。2.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首先,钢琴演奏者要抛弃学习的杂念。钢琴演奏者的演奏需要全神贯注的进行,不能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学习和练习心态。其次,要以积极的心态进行练习。在遇到钢琴演奏练习的瓶颈阶段,需要演奏者能够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
(二)提升钢琴演奏者自身心理适应能力的策略
1.提升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策略首先,钢琴演奏者要形成科学正确的钢琴演奏表演观。钢琴演奏者演奏的基本素质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钢琴演奏。对待钢琴演奏的结果要抱以轻松的心态。其次,在钢琴演奏的实际操作中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钢琴演奏者的演奏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表演观念外,在平时的练习中也要有意识地去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在日常的练习中提前预演感受比赛的紧张氛围,从而在真正的演出中提升演出成功的概率。(1)钢琴演奏者要坚定自己的钢琴演奏意志力,即能够在演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坚定信心进行演奏。(2)集中注意力进行钢琴演奏的集中训练。根据钢琴演奏者的演奏心理分析可以发现,钢琴演奏者的临场表现和注意力是影响钢琴演奏的重要因素。一些钢琴演奏者在台上表演的时候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干扰,为此,需要采取措施提升钢琴演奏者演奏的集中性。比如可以静坐思考。每天在钢琴演奏练习之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闭眼静坐,同时在脑海中回想之前的钢琴演奏练习片段,对之前学习的钢琴演奏内容进行巩固。另外,还可以进行抗干扰的练习。钢琴演奏的抗干扰练习主要表现为对抗外界和自我注意两种。在钢琴的正式演奏之前,除了要对之前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回想,还需要安排小范围的观众模拟现场演奏。(3)适当地进行心理练习。心理练习主要是指摆脱钢琴和乐谱,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在脑海中回想之前钢琴演奏的动作。心理练习是一种假想性的练习,在具体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条件的限制。(4)加强沟通,提升钢琴演奏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钢琴演奏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从而在真正演奏现场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5)为学生的钢琴演奏创造更多的演出机会。钢琴演奏者第一次上台演出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水平。为此,需要教师为学生安排更多演出练习的机会,为学生的钢琴演奏积累舞台经验,锻炼学生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2.钢琴演奏者现场演奏的自我心理调适第一,演奏之前的心理准备。在钢琴演奏上台之前,需要借助一些技术手段来完成演奏准备,做好心理上的演奏准备。对于平时钢琴演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模拟性的训练,从而在心理上帮助学生克服演奏表演紧张的心理。(1)演奏之前保持轻松的心态。在钢琴公开演奏之前,演奏者需要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这种了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对自己演奏水平认识之后,为了保持演奏的最佳兴奋点,需要在演奏开始之前的几天多进行练习。同时,练习的频率要适当。(2)对于怯场心理的克服。钢琴公开演奏中怯场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为了客服这个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对怯场的心理进行克服。常用来克服怯场的方法有自我心理暗示法、“吃”的方法、呼吸调节法以及文字辅助手段方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最终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钢琴演奏本身体现的是一种复杂化的心理过程。为了带来更好的钢琴演奏效果,在钢琴演奏的时候需要对钢琴演奏心理因素可能会受到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保持轻松的心态、灵活的头脑、坚定的信心,并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为钢琴演奏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美环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
相关专题:福建体育科技 官网 中小企业营销竞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