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旅游管理课程建设的探讨

1学生培养的需要

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我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根据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统计,至2003年底,我国有本科旅游院校170所,专科旅游院校近400所,旅游专业在校生274701人[1].同时,旅游业很多岗位就业门槛比较低,旅游专业的毕业生经常要和其它专业的毕业生同台竞争,这给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增加了就业压力.我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很大发展,从单一的入境接待旅游到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的全面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企业经营的多元化,需要大量高质量的、复合型的人才,这是旅游业界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北京旅游精品课程群的建设,以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共同提高课程质量为重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自觉深化教学改革,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科学探索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本课程群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北京、热爱北京、掌握在北京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在北京经营旅游的技能;深入研究对于北京旅游中食、住、行、游、购、娱的安排方法.让学生受到高水平的旅游专业熏陶,培养良好的首都旅游经营意识,较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北京旅游精品课程群建设的初步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北京旅游精品课程建设群建设的初步目标是:2.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目前,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有7门,专业核心课程有8门,专业必修课程有9门,专业选修课程有两个模块,共有18门.相对于我校传统专业来说,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比较新的专业,因此学科积淀不深,专业课程研究难免分散,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也一直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学科地位定位不准,直接导致了各旅游高等院校(系)在专业设置操作上的困难、盲目与混乱[2].这是我国旅游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北京旅游精品课程群的建设,以“北京旅游”为龙头,构筑了一个有的放矢的平台,把以上专业课程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聚焦到北京旅游业,从而建立一个有区域特色的整体课程体系,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化建设的新探索、新尝试.2.2带动群内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群的建设中,主持人是北京市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曾经获得首都师范大学第二届“优秀教师”奖、首都师范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并多次获得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奖,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能力.在主持人传、帮、带的作用下,在充分发挥已有精品课程《北京旅游》的核心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的基础上,使授课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使课程群中其他课程的建设得到提高.

3北京旅游精品课程群建设的重点

3.1整合课程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专业课程设置在不同的高校之间有很多不同,授课内容也有比较大的差别.同时,由于每个人只关注自己的课程,课程内容有些重复,这是不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诟病的原因之一.课程设置是专业教学的重要方面,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必要的知识储备.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流出旅游业的情况严重,旅游教育和旅游行业出现了一定的“供需错位”,从而出现大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可度不断走低,本科生旅游行业内就业率不高,企业不敢用本科生、留不住本科生等诸多负面现象[3].上述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和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白凯等研究了现阶段旅游管理本科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和评价情况,发现专业教学与专业总体认同关联度很高[4].他们认为,应该审慎对待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这是培养学生专业认同的主要渠道,而专业教学的测量项目包括“我们用的教材适合我们的学习需要”、“我们课程设置很符合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我们专业实习安排很合理”、“老师的授课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等,课程设置成为影响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精品课程群的建设,给旅游管理专业调整和修订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思路对相关课程教学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然后进行共同讨论和分析,努力找寻共同点,达成共识,使课程教学更加完善、充分.参与课程群建设的老师中,有些老师曾经讲授过同一门课程,他们的共同参与,会使所有参与教师从多角度思考教学内容的选择,作业的处理,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呼应等等,而这些方面的改进,不仅使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得到改善,而且通过课程间的互相联结、互相渗透,在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构成一个统一的知识整体.3.2整合授课教师教育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发展,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高校工作的特殊性,即使是同一个院系的教师,很多人很少见面,彼此也缺乏交流和沟通,更不要提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构思的共同讨论.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在教学团队建设和培养青年教师两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北京旅游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共有10位教师参与其中,囊括了绝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通过精品课程群的建设,这些授课教师能够有机会共同参加教学研究和讨论,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分析磋商、研究探讨、合作互助的平台.教研活动的组织,发挥了集体的力量,集中了众人的智慧,开启了教师的思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北京旅游精品课程群建设至今,既有全体参与教师的共同讨论会,也不乏参与教师之间个别的讨论和交流,由于树立了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大家交流的内容相对集中,通过相互学习,交流的效率、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每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都是带着问题参与其中.然后通过共同研讨,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进行活动设计、操作,在这样循环地学习、实践过程中,教师的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会得以锻炼和提高.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而一流的师资队伍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归宿[5].精品课程群建设应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能力的提高上,必须以教师团队的建设为突破口.加强教师团队的自我建构才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教师团队创建精品课程的能力[7],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提升使得精品课程群的建设达到目标,而精品课程群建设又能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准迈上新的台阶,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群建设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团队建设起着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作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既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6].精品课程群的建设,特别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由于我校目前的选拔政策比较偏向于科研,能够到学校工作的青年教师都是科研方面的强手,教学能力是其次考虑的问题.但是,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一定会承担教学工作,有不少青年教师毕业于非师范专业,没有受到有关培训,教学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精品课程群的建设中,通过集体研讨、听课评课,上展示课、汇报课、评优课等各种活动,将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思想传授给年轻教师,可减少和避免青年教师走弯路,使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从而实现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3整合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要做到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开放共享,通过集中研讨,参与教师团结合作,共同探索,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教案、相关的教学大纲、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这些教学资源可以在精品课程群内达到共享.进一步地,鼓励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络教学资源共享,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4北京旅游精品课程群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精品课程群涵盖课程多,体系复杂,因此精品课程群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负责人和参与教师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学校出台一系列支持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支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4.1基础设备的投入北京旅游精品课程群中,有些课程需要模拟实际操作,例如《北京旅游》和《饭店管理》,需要添置一些基础设备,例如酒店的管理软件等配合教学改革进行.4.2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的配备北京旅游精品课程群中,有一些课程有比较多的实验内容和实习内容,例如《北京旅游》、《饭店管理》和《旅游资源学》.实验和实习内容的教学,一般需要分组进行,所以需要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以保障课程内容的授课效果.4.3学生实习和实践活动的经费划拨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在学生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并不多,旅游行业的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作为实习生,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于企业具体操作业务并不熟悉,很多时候大学生到企业的实习不仅不能帮助企业员工的工作,企业员工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指导大学生,因此,在教师给学生努力争取和创造实习机会之外,需要一定经费的支持,用于支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损耗和企业员工的指导费用.我校师范生的学校实习都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希望其他非师范专业也能够享受到同样的政策.4.4教师的奖励我校目前的课程建设经费中,只是支持教师外出参加会议或者论文发表的版面费,不支持发放教师的劳务费和各种奖励.而在具体工作中,教师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课程建设,如果能够列支一定劳务报酬,对教师的额外劳动给予补贴或奖励,将促使更多的教师投入教学,投入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群的建设,需要更加灵活的政策配套,这需要学校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形成一定的制度,才能保证工作的持续顺利实施.旅游业发展的根本支撑是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如何培养数量适当、结构合理、质量上乘的高素质旅游专门人才,便成了旅游教育面临的和需要认真解决的大问题[8].旅游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质量竞争阶段,这也提醒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者和研究者,如何在诸多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中提高自身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是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精品课程群建设之外,还应该从多方面研究,获得真实的专业发展动态情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为社会服务”的学科发展理念.

作者:文谨 刘洪利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旅游管理课程建设的探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96776.html

    相关专题:护理论文发表期刊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上一篇:美术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下一篇:推进生态经济建设问题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