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性竞争和平等地位有助于私立高校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
《世界教育信息》:您在《俄罗斯的中国学生》一文中指出,2010-2011年,超过2/3的中国学生选择去俄罗斯教科部直属的高校学习,中国学生对俄罗斯私立高校的教学质量不够信任。在您看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善这种现象?俄罗斯政府对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扶持措施有何不同?阿列费耶夫:几乎所有到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学生都倾向于在国立高校就读,因为国立高校的条件更好。例如,国立高校能获得必要的国家财政支持,如科研活动基金;有可以自主支配的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体育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相比之下,大多数私立高校没有自己的校园,需要租赁场地开展教学活动;没有实验室和学生宿舍,图书馆基金也有限。所以,私立高校,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私立高校,没有设立工程技术专业和自然科学专业。除此之外,俄罗斯联邦政府给外国留学生提供的免费学习名额也几乎全部分配给了国立高校,在中国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我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对于私立高校和国立高校,不仅应该要求它们遵守同样的教学标准、保证同样的教学质量,也应该确保它们有同等的条件开展自己的工作,给予它们同等水平的国家预算财政拨款。最重要的是,要让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招生、科研项目立项等领域开展公平竞争,通过高校自己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从科研或教学活动中获得收益。目前,共有3个比较著名的世界一流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QS)、《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HigherEducationWorldUniversityRankings,THE)、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ARWU)。在这三大排名中,前10名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私立高校。
二、俄罗斯高等教育体系具有自己的特色,学以致用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
《世界教育信息》:俄罗斯的高等教育系统和中国、欧美等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不同。例如,中国有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学位,而俄罗斯在硕士和博士之间还有副博士。您在《俄罗斯的中国学生》一文中提到:“没有人愿意在俄罗斯攻读博士学位”。作为教育领域的专家,请您结合中俄两国高等教育的差别,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阿列费耶夫:在苏联时期,外国留学生和苏联学生都需要学习5-6年制的学历课程。此外,科研人员还要学习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2003年,俄罗斯加入“博洛尼亚进程”,采用国际通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取代了原来的全科专家培养方案,中国留学生愿意选择的本科生培养项目和硕士生培养项目都有所增加。目前在俄罗斯,5-6年制的专家培养项目主要是培养工程师、医生和艺术家。同时,俄罗斯副博士和博士研究生两个阶段暂时还没有合并成一个阶段,即博士研究生。这在很大程度是因为最近几年俄罗斯培养了很多科学博士,而这些人不愿意简化培养过程,失去自己的特权。我认为,现行的博士生培养制度需要改进,通过一场论文撰写和答辩展现自己的科研能力就够了,完全没必要再花费几年时间准备另一场答辩。要想参加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论文答辩,还需要在大学或研究机构中有一定的职位。在中国,没有类似的博士生培养项目(中国的博士研究生被认为是俄罗斯的副博士研究生)。因此,中国留学生倾向于在俄罗斯研究生院学习,完成一次学位答辩,取得的学位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被认为等同于博士学位(PhD)。《世界教育信息》:作为世界上杰出的教育家,您一直关注人才培养。在您看来,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您曾撰写过《俄罗斯为外国培养人才的经验》一文,请您结合中俄两国教育交流的情况,谈一谈俄罗斯培养中国留学生的经验。在俄罗斯人的眼中,中国留学生是怎样的?阿列费耶夫: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在于帮助年轻人将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实际运用。教育机构生产出来的教育产品是否合格的基本检验标准是其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公司、企业和其他各种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书的最初几个月,专业对口的就业率是衡量教育科研活动成功的指标之一,这并非偶然。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要么为了找到工作被迫再学习,要么在开始工作的最初阶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掌握必需的职业技能。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胜任本职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俄罗斯教师认为,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求知若渴、勤奋努力、有责任心。中国学生对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在俄语学习方面———尽管大部分中国学生的俄语基础为零。在短短一年的预科学习阶段,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俄语的,有时候他们不得不在第二年入系学习的时候仍然参加俄语语言培训。调查显示,在所有拿到俄罗斯学生签证的申请者中,只有10%的申请者是真正到俄罗斯高校就读的学生,其他的申请者只是通过语言课程或培训获得俄罗斯高校的在读证明,以获得在俄罗斯逗留的权利,从而从事商贸活动。俄罗斯社会对待中国人的态度非常友好,俄罗斯人一致赞赏中国人很有礼貌,有非凡的吃苦耐劳能力。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ЦентрИзучения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Мнения)2014年10月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1%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重要朋友。
三、中俄联合大学的成立将开启
中俄两国教育合作新篇章《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中俄联合大学在深圳选址开工,开启了中俄教育合作的新篇章。在您看来,这种趋势会给俄罗斯教育服务出口带来怎样的变化?俄罗斯教育服务的特色是什么?您认为,中俄两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应该重点关注什么?阿列费耶夫:首先,我要祝贺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以下简称莫大)和北京理工大学在深圳成立中俄联合大学。这一合作是我一直所期待的。俄罗斯在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等国家已经成立了一系列的联合大学。据我所知,中俄联合大学将于2016年正式启动,优先培养方向是俄语语言文学、文化和艺术、信息技术和应用数学、经济学、国际贸易法、金融、应用化学、物理学、空间探索、汽车制造、运输系统、物流等。教师将用俄语、英语和汉语3种语言讲授课程,毕业生会获得两个毕业证书:莫大的毕业证和中俄联合大学的毕业证。联合大学不仅招收中国学生,也招收俄罗斯学生,而且学生会在中俄两国大型企业进行实习。在这个项目中,俄罗斯投入了知识产权、教学项目和学校品牌———莫大的毕业证书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都享有很高的评价。这确实是中俄两国教育合作的新阶段。2014年,中国公民在俄罗斯高校免费学习的名额超过800名,比2013年的450名有大幅增加。我认为,这一名额在2015年会更多。中国政府也给俄罗斯公民提供了更多在中国高校免费学习的名额。中国留学生在俄罗斯高校接受教育有着诸多裨益,如高质量的专业培养、学费不高(类似的培训项目,俄罗斯的留学费用比西欧和北美国家的留学费用便宜得多)等。今后,中俄两国要进一步促进本科、硕士、副博士/博士联合项目的发展,扩大两国青年的友好交流,在大众媒体和网络上传播更多关于两国青年到对方国家学习的信息。此外,中俄两国的大学还应该更加积极地参加双方举办的教育展览。
四、切实提高俄罗斯高校在世界一流大学
排名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世界教育信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这对俄罗斯高校产生了哪些影响?俄罗斯高校又是如何应对教育国际化挑战的?阿列费耶夫: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大众化不可避免地加剧了教育服务市场的竞争,不仅是国内市场,还有国际市场。俄罗斯的中学也面临着这一挑战。在苏联时期和解体后的10~15年里,高校的声誉取决于学校的知名度和毕业证书的权威性,衡量这些高校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是在读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传统上,人们对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地区高校的评价较高。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加速,世界大学排名和教育机构横向比较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前,俄罗斯没有对这些指标和客观要求给予足够的重视,如副博士和博士两个阶段的培养、教职员工在英文杂志上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国际教师的比重等。近年来,俄罗斯教科部对国立高校和私立高校及其大量分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监测。最近,有200家教学质量不佳的高校被关闭,一些学院、研究院和大学合并成一个教育机构,暂停了600个副博士和博士答辩委员会的工作等。这对俄罗斯教育机构来说是一场“大整顿”。2013年3月16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发布第211号决议《关于提高俄罗斯高校在国际一流高等教育科研机构中的竞争力的国家扶持措施》。颁布这一决议是为了到2020年至少有5所俄罗斯高校进入3个著名世界一流大学排名(QS、THE、ARWU)的前100名,这一计划被民众称为“5-100工程”。经过激烈的竞争,俄罗斯教科部挑选出了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俄罗斯高等教育代表的15所高校。“5-100工程”为入选的高校提供了史无先例的财政支持:2013年,“5-100工程”的高校获得了大约90亿卢布的经费;到2016年,完成在世界一流大学排名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路线图”的经费总额将达到435亿卢布。在3个著名的世界一流大学排名中,英语国家的高校占很大比重(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的大学),而俄罗斯大学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挑选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指标首先取决于以专家评议为基础的学术声誉和学术活动的成果。这里的学术活动成果主要指的是被爱思唯尔的“斯高帕斯”(Scopus)数据库和汤森路透社的“科技网络”(Webof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教职员工论文数量、论文引用率、创新收入等,还有师生比、外籍教师比重、学生数量、雇主声誉、诺贝尔奖获得数量、菲尔兹奖(FieldsMedal)的获奖数量等。目前,影响俄罗斯高校在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学术声誉暂时不是很高、在权威的英语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有限、大学的商业化氛围薄弱、外国师生的比重较低、缺乏有效的管理系统。我们希望“5-100工程”和其他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措施,如签订《博洛尼亚协议》、建立研究型联邦大学等,能在近期对俄罗斯教育界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促进教育和科研新标准的推进,切实提高俄罗斯高校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五、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远程教学质量
《世界教育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慕课(MOOCs)作为一种新的在线课程模式迅速发展。据我们所知,世界多所高校都开设了慕课,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就可以完成学业。请问,您是如何看待慕课的发展趋势的?俄罗斯高校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挑战的?阿列费耶夫:传统的苏联函授形式在20世纪20年代下半期发生了改变,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方便在职人士学习。近几年,俄罗斯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兴起了远程教学。事实上,所有在夜校、函授部学习和以自考形式学习的俄罗斯学生正在利用各种各样的远程技术(E-Learning)获得知识。据统计,通过远程教学授课的高校数量超过了俄罗斯高校总数的一半。一些俄罗斯高校,如莫斯科国立经济统计信息大学、莫斯科现代人文学院等,开始专注远程教学。远程学习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学习方式,几乎所有的俄罗斯高校都在研发和改进远程学习教程。2012年,俄罗斯在联邦立法中允许高校进行远程教学,促进了远程教学的发展。但是,同时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远程教学的质量堪忧。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远程教学,如医生、音乐家、飞行员、外语人才的培养就不适合。这些职业的专业培养在起步时最好采用面授的形式。最适合远程教学的专业首先是经济、人文社科领域的专业。因此,在俄罗斯高校中,大多数学生通过远程方式学习经济、金融、管理和法律,很少有学生通过远程方式学习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专业,因为这些专业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室和生产实践。此外,远程教学非常适合继续教育。新技术和多媒体在俄罗斯高校中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纸质教材和其他纸质学习资料正在逐渐被电子教材所取代,这也使面授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远程教学也有利于扩大教育服务出口。例如,2012年在境外联合大学、境外分校和其他俄罗斯高校的附属部门学习的7万名外国公民中,90%来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讲俄语的家庭,其中2/3是通过函授进行的,需要借助远程教学技术。电子产品在中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从2015年1月1日起,俄罗斯所有的中学教材都将会有电子版本。具备相应电子版本是教材纳入俄罗斯联邦教材采购清单的强制性要求。俄罗斯联邦的中学有权利在教学活动中只选用该清单上的教材。但是,这个过程也面临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困难:虽然所有的俄罗斯中学都能上网,但不是所有的教师(尤其是年龄大的教师)都能熟练操作电脑,有效地利用电子教材;对于作者和出版商来说,在2015年初为所有现行的中学教材制作出电子版本也比较困难。至少,俄罗斯正加速在所有类型的教学机构中推广电子技术和多媒体。
六、中俄语言交流与合作
是深化双边关系的必要条件《世界教育信息》:您对俄语在世界上的地位有着深入的研究,请您介绍一下相关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您如何评价俄语在世界上的地位?阿列费耶夫:20世纪,俄语推广取得了巨大成就。1914年,掌握俄语的人数超过1.4亿,这一数量与掌握英语的人数持平。苏联解体前夕,俄语使用人数为3.12亿;在推广程度方面,俄语在世界上占第4位,位于英语、汉语和西班牙语之后。2010年,掌握俄语的人数减少到2.6亿,这一数量甚至少于掌握印地语、乌尔都语和阿拉伯语的人数。2015年以后,掌握孟加拉语和葡萄牙语的人数也会超过掌握俄语的人数。根据一项最重要的指标,掌握外语达到母语水平的人数中,掌握俄语的人数为1.46亿,在2010年排在世界第8位,前7位分别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印地语、孟加拉语和葡萄牙语。俄语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非常遗憾的是,俄语是最近1/4个世纪里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10~12种语言中唯一的在世界主要地区逐步失去自己的主导地位的语言。《世界教育信息》:您曾经说过:“语言的传播和普及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与其他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和学习俄语人数的减少必然会降低世人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兴趣。”请问,俄罗斯政府针对俄语普及有何具体措施?阿列费耶夫:俄语普及意识薄弱和财力投入缺乏是导致俄语在世界上萎缩、影响力远远低于英语、法语和德语的主要原因。俄罗斯每隔4年制定一次联邦目标方案———《俄语》。该方案中制定了支持俄语在海外发展的措施。现在,俄罗斯正在制定2016-2020年的俄语发展目标方案,计划大量增加在世界上推广俄语的资金,甚至制定了俄罗斯联邦的国家构想来支持俄语在海外的推广。俄罗斯领导人十分重视俄语在世界上的地位,支持俄语在境外的推广和发展。俄罗斯教科部下属的各部门之间紧密协作开展俄语的普及推广工作,主要措施有:出版更多的把俄语作为外语学习的教学方法文献;到2020年,每年邀请各国俄语教师、研究俄罗斯语言文化的学者到俄罗斯进修的数量增加4倍,数量将达到1.5万人;海外开展俄语教学的学校将获得定向支持,扩大“俄罗斯世界”基金会①的资助范围;增加在海外宣传俄语和俄罗斯文化节目的数量,在各个国家举行俄语主题节日和奥林匹克竞赛;采取决议,从2015年开始进入俄罗斯的劳务移民需要通过俄语考试;分布在50个国家的56个俄罗斯文化中心启动俄语培训课程,这些俄罗斯文化中心2012年培训了2万余人,比2011年增加了30%;加强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作为对外俄语教学与科研中心的作用;2013年11月建立俄罗斯联邦政府下属的俄语理事会,2014年6月成立总统俄语委员会。《世界教育信息》:俄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中国有很多人在学习俄语。2009年中国举办“俄语年”,2010年俄罗斯举办了“汉语年”。您是如何看待中俄两国在语言上的交流和合作的?在您看来,这些活动对于推动中俄双边关系、经济领域等合作有何作用和意义?阿列费耶夫:语言的相互学习是扩大国家间经济政治合作的必要条件。大家都记得,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是中国的重要同盟,帮助中国发展国民经济、教育和科技,俄语是中国当时最流行的外语。但是在今天,中国最普及的外语是英语:中学的英语教科书种类超过100种,数量超过百万份;不少于1/4的中国公民或多或少地会说英语。但我估计,会说俄语的人数只有65~70万,而且主要是中老年人,占总人口的0.05%。2010年,在中国的中学里有8万名学习俄语的学生,现在大约减少了1/3,因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掌握英语,尽管中国的教育部努力促进俄语的学习。例如,在高考的时候,俄语考生与英语考生相比,会比较容易得到更高的分数。在高校中,把俄语作为专业学习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从2010年开始增加,2013年达到1.8万人,但把俄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的人数减少了一半(2010年为3.5万人),原因在于中学学习俄语的人数减少了。毫无疑问,在中国,俄语学习的需求是存在的,特别是在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交界的地区和与俄罗斯商贸往来的人群中。人们不仅可以将俄语作为一门专业,在学校里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各种语言培训课程中学习俄语,包括附属于各大学的语言培训课程,以这种方式学习俄语的有5000人至1万人。2011年,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开设了俄语培训课程;2012年,有266人在这里学习俄语。根据2010年的调查数据,在俄罗斯,掌握汉语的有7.1万人,占俄罗斯总人口的0.05%;根据2008年的数据,在俄罗斯中学里有1.1万名孩子学习汉语,2013年增加到1.21万;在俄罗斯高校中有1.45万本科生和副博士学习汉语,2013年增加了5000人。除此之外,还有超过2000人在各个大学的孔子学院里学习汉语。毫无疑问,中俄双方应该进一步鼓励两国人民相互学习语言和文化,邀请更多的中学生、大学生和教师去对方国家进行语言实习和进修。两国学习对方语言的人数可以而且需要进一步扩大。
作者:熊建辉 肖伟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