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莲花纹饰的本土意象
在《诗经国风》的《郑风山有扶苏》中,已可见关于莲的记载:“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陈风泽陂》中也有言曰:“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以“莲”寓意男女恋爱和婚姻以及子孙繁荣。而汉乐府民歌《江南》则将游戏于莲野间的鱼喻为男子,莲叶喻为女子——“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此时,莲花以其美妙的形态、丰厚的子实、高洁的品格被先民们赋予了神秘高洁的美好意象。今考古发现早期抽象形态的莲花,特别是汉代莲花图纹,常处器物、宫殿藻井、墓室顶盖等的中心位置,以四瓣、八瓣造型,仿佛象征天穹,表现着早期“四方八位”的观念,蕴含了原始哲学观、时空方位观、宇宙观,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纹样。张朋川先生经过研究比对,将莲花纹发展的过程与阴阳五行观念的产生和兴盛作联系,发现了其在时期上的重合部分。同时,由于莲花是一种水生植物,在这个时期又常被绘制在宫殿、楼阁最高处,配以水凫、游鱼的图像,象征“以水克火”,莲花纹成为汉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实证。另一方面,花鸟绘画的逐渐盛行使许多花鸟题材对工艺美术领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土莲纹的发展了沿袭唐宋时期传统的装饰图案及寓意,后又继承了元明以来的吉祥寓意的纹样,一直保持着极强的延续性。唐宋时期莲花纹与鱼纹极为流行,“莲纹并鱼纹”寓意“连年有余”,而“童子执莲花”寓意“连生贵子”,“鹭并莲花”寓意科举顺利——“一路连科”,而莲花莲子纹取莲子“莲颗”之意,寓意“连科”。元明时期流行的“束莲纹”也极有特点,纹样以莲花莲叶为中心,加上莲蕾、莲子以及慈姑等草花束在一起的。它蕴含着多种寓意,一茎两花一般寓意“并蒂同心”象征夫妇和合。束莲纹加莲子加慈姑寓意“华实齐生”,即多生子、连连生子的意义;束莲加唐子纹寓意也为“连生贵子”。元明时代的莲池图寓意“本固枝荣”,发展、繁荣;莲池加莲藕寓意“因荷得藕”,祝福男女喜结良缘。
二、佛教影响下的莲花意象及表现
时局动荡让这个时代的人们更加珍视生命价值,整个社会开始倍加推崇个人魅力、才情性貌。主体意识的自娱、畅神思想的强调、“贵无”思想等许多新的理论的产生,直接影响了魏晋时期的新型审美情趣,成为中国美学的滥觞。在这个“求新求变”的特殊时代,带有强烈思辨性的玄学等思想影响了人们,大家追求着身体精神的双重解脱,举止自由不羁,甚至思想尖锐、行为怪诞。工艺美术也受到很大影响,出现了许多带有新寓意的事物。而由于佛教的传入和影响,被视为佛门圣物的“莲”,成为了不同于本土意象的另一意义上流行纹饰,“莲花尊”“莲花纹”被大量使用在器物的装饰上。如1975年江西省吉安南齐墓(493年)出土的青瓷刻莲瓣纹托盏是最早带纪年款的茶具之一,造型浑圆饱满,施青绿釉,制作十分精细,其盏和托全都装饰着莲瓣纹。在佛教工艺美术中,我们最易找到莲花的形象,并且佛教中的莲饰与民间工艺美术中的“莲”一样,在纹样和意象上也不断发展变化着,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加固了莲花纹饰的延续性。作为多年生水生植物,莲花在古人看来花萎根不死,来年重发,是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转生的象征,而其洁身自处,傲然独立的姿态与佛教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的契合感,顺理成章地与“法螺、法轮、宝伞、白盖、宝瓶、双鱼、盘长”一同,成为佛教吉祥宝物之一,是为圣洁的象征。《无量清净尘经》《阿弥陀经》等许多佛教经典中都有关于莲花的记载,它以清净、庄严、无染、圣洁、光明之义,被喻为修行者,“身处五欲六尘,而不受五欲六尘之所染污,而身心得以清净、解脱、自在是也。”大乘佛教典籍中极有影响的《妙法莲华经》以“莲花”入经名,正是取“花果同时,出淤泥而不染,内敛不露”之意,喻佛之教法清净微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佛教美术中无处不在的莲花,其实是宣扬佛法、激励信众的一种佛学符号。在虔诚的信徒心中,无关工艺美术纹饰本身,佛即是莲,莲即是佛。我国各地禅寺丛林常能看到莲池,以敬圣洁之花;佛教石窟壁画、柱、柱础、砖瓦皆以莲纹作饰;三世佛迦叶、释迦摩尼、弥勒及菩萨大都足踏莲花座,亦常手持莲花或头戴莲冠。敦煌石窟的窟顶图案中心即绘以巨大的莲花;龙门石窟中名为“莲花洞”的石窟四壁雕佛陀、菩萨及供养人像,顶部雕的亦为巨型莲花;四川大足石刻中,有一尊媚态观音,身披璎珞,头戴花冠,足踏莲花,雍容自在,意态娴雅。佛教发展至唐代,中国本土出现的净土宗更被称为“莲宗”,他们认为污泥中的白藕就是莲花不死的灵魂,属“生命轮”的表现,一岁一枯荣。佛教的发展让莲花的意象更为受到重视和推崇。佛教常称莲花为“人中好华”,其典型的象征意义与佛教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奠定了莲花这一纹饰在我国工艺美术纹饰上的重要地位。
作者:张潇尹 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