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理论做出的创新和重大发展,是我们党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大创举。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积极、有序地开展,重申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新时期群众路线的贯彻,要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着手,发挥多方力量推进改革进程。这是对每个党员党性教育的又一次洗礼,加强党建工作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一、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其丰富内涵源于我们党的历史。刘少奇对群众路线内涵有四个方面的表述: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概括了群众路线的要意,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明确指出了“为了谁”、“依靠谁”和实现途径的问题。从思想路线层面上分析,群众路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体现,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历史的缔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最客观、最现实的实际,而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正是强调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源头。从组织路线层面上分析,党的组织路线规范着广大干部队伍的建设,其依据是一定时期党的工作任务与政治要求,所规定的组织工作方针和准则,都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做好党的组织建设,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务必立足于民,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工作作风层面上分析,群众路线思想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紧密团结群众,依靠群众。脱离群众,将会践踏人民的利益,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二、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
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初步提出、走向成熟、全面推进和进一步深化四个不同阶段。
(一)初步提出期
李立三第一个涉及了“群众路线”思想。1928年11月,他在同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说:“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3]此时只是初步涉及到群众路线,其具体含义还不是很明确。1929年9月周恩来在主持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最早明确提出了“群众路线”概念。他在信中指出,应该从群众日常生活斗争引导到政治斗争以至武装斗争……没收地主豪绅财产是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但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4]随后,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需要争取大多数的工人阶级队伍,从农村发动农民群众,从城市发展城市贫民;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发动人民群众才能保证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在1934年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论述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问题时提出,革命战争就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够进行战争,党的工作应当注意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而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5]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到延安时期,我们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也是从只字片语地提及,逐渐形成一种工作方法,并在党的初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日后群众路线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二)走向成熟期
到了1935年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思想逐渐走向成熟。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抗日战争之伟大,其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6]1094强调了人民力量之伟大,指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需依靠人民。此时的群众路线思想已不仅仅停留在党的建设与发展方面,而是拓展到了抵御外侵,保家卫国的对外战争层面。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即将群众的意见(是指一些无系统的、零散的意见)集中起来(是指经过探讨、研究,转化为有条理的、系统的意见),之后再到群众中去解释、宣传,进而转化为群众意见,让群众坚持下去,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并在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的正确与否。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加正确、更加生动、更加丰富。”[6]1094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具体开展方式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他指出群众路线的践行要分步骤逐步开展和深入。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正式将群众路线写入党章。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工作的出发点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人民的利益,要保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负责的一致性。[7]群众路线的思想和党的宗旨紧密结合为一体,党的工作向人民负责的观点已成型。
(三)全面推进期
解放后,党的工作重心逐步向经济建设方面转移,群众路线的思想也随之得到了全面推进,延伸到现代化建设中。在此期间,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群众路线的思想还是渗透到了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毛泽东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就像鱼和水的关系,如果党群关系出了问题,那么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就不可能获得成功。[8]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思想进行了进一步挖掘,以便服务于改革开放的新历程。邓小平在分析群众路线时,特别指出执行群众路线所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他指出,走上执政党地位后,一些同志很容易沾上官僚主义习气;对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比过去增加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是脱离群众的必然结果,这种错误在党内也比前几年增加了。[9]在党内,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客服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两大“主义”是滋生腐败、脱离群众的温床,是影响经济建设的毒瘤。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即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这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集中体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
(四)进一步深化期
党的十八大后,群众路线思想得到了再次深化。当前,所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将促进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滋生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腐败、失业、环境污染、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下滑和养老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损害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都将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十八大后,衡量社会发展不再停留在GDP层面,而是进一步深化。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保障,幸福指数的提高,社会公平正义的倡导等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十八大报告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进而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10]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决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和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依靠群众去想办法、找出路。脱离人民群众,甚至是人民群众凝聚力不够,都将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
三、新时期所面临的新挑战
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给党群众路线的开展提出了新问题、新任务、新阻力和新压力。
(一)社会结构的变化给群众工作带来了新问题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结构、经济结构、行业结构、家庭结构和社会阶层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财富占有日益两极化,社会阶层明显分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社会思想、信仰、文化取向、道德伦理、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甚至去主流化,显现出来的问题就更多、更复杂。这些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工作的难度。
(二)人民群体的变化给群众工作带来了新任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更高,信息来源更广,利益需求日益多元化,对政府的要求更多,对个体利益的追求逐渐强烈,进而使得人民内部的矛盾日益凸显。广大党员干部要应对人群群体变化带来的新任务,就必须真正地深入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化解干群矛盾,解决群众问题。
(三)党情的变化给群众工作带来了新阻力
一方面,党员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党员是从家门到学校,从学校到机关,缺乏在艰苦环境中历练的经历,缺少与基层群众的沟通,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党员的社会身份更加多元化,他们来自不同的利益群体,价值趋向存在多样化。一些缺少长期党性锻炼的党员,容易受到腐朽、享乐等思想的侵蚀,给党的队伍尤其是领导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带来了巨大威胁,给执行群众路线带来了新阻力。
(四)国际形势的变化给群众工作带来了新压力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世界局势错综复杂,各种矛盾交错呈现,挑战纷呈。国外敌对势力时刻不忘通过各种手段,破坏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进而破坏我国的各项建设,破坏已有的稳定的发展环境。这使得我国的发展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遭受着更大的挑战。新时期,我们必须要抓好群众路线,才能顶住外在压力。
四、新时期做实群众路线应从“四个坚持”入手
当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贯彻群众路线的总体情况是好的,大部分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然而,也有一部分党员群众观念淡薄,群众立场不坚定,严重脱离群众,集中表现为“四风不正”。要将群众路线思想真正贯彻到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之中,就应多管齐下,上下一心。
(一)坚持从思想教育的引导入手
做好群众路线,必须把教育引导贯穿到党员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的全过程中,从源头上进行正能量的教育引导,夯实人民至上的思想基础。一方面,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研读红色原著,深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表述,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如今,很多干部存在学习少、读书少、读原著更少的情况,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一些党员几乎没有翻过,对群众路线的了解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另一方面,加大对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对广大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既要加强正能量的积极宣传倡导,也要通过一些反面事例给大家敲下警钟。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强,震慑力大,尤其是一些身边的具体案例具体实在,对党员干部的说服力强,印象深刻,是必不可少的一剂“清醒针”、“预防针”。
(二)将群众路线思想制度化
做好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更重要的是要有制度化保障,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安排,以便有章可寻。当前,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把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和思想以一种具体制度形式予以固化,将更具有约束力和可操作性,这也是发挥群众路线行为指导功能的必然要求。群众路线要对广大党员的日常行为起到指引作用,必须明确地告知他们哪些做法可为,哪些做法不可为。这样以来,群众路线思想就转化成了具体的规则,明确的制度。要贯彻好群众路线,同时还要深化现代民主建设。民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需要以制度的形式赋予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并落到实处,做好政务信息公开,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坚持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力量源泉。党的领导干部不能仅仅把群众路线看作单纯的工作方法,而应把它当作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一要在情感上,真正地“爱”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与群众产生矛盾的时候,要能够理解群众,积极主动地和群众沟通,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二要在思想上,真正地“信”群众,相信群众的力量,相信群众可以帮助自己,可以解决问题。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认为自己在学历、精力及能力等方面都比群众强,缺乏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思想意识。三要在行动上,真正地“靠”群众,依靠群众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依靠群众力量监督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如今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一些党员干部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时显得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就应该走进群众,汲取广大群众的智慧,相信的群众力量。
(四)坚持将加强作风建设贯彻到底
作风建设不抓好,就必然会脱离群众。加强作风建设,首先,要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即要有规范的机关工作机制和运作机制。2012年12月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各级党委也相继出台了更为细致的制度规定。但是这还不够,今后我们要制定更为细致的、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使加强党员作风建设更加具体化,更加有据可依。其次,要加强监督。要有监督检查的制度措施并严格落实,要向群众提供更多的监督渠道,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到监督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对于发现的在作风方面有问题的党员,要严格处理,绝不姑息,毫不手软,真正做到“苍蝇、老虎一起打”。
作者:崔婧婧 单位:中共长丰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