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影像学疗效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随疾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是临床治疗的LDH的常用方式,如:椎板间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经皮椎间摘除术、显微镜或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等,短期手术效果为75%~95%[1]。多项研究表明,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疾病相关症状明显改善,但影像表现与术前差异并不明显。可见,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与影像学表现存在密切关系。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I逐渐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因其具有分辨率高、图像质量好、无创的特点,可清楚显示脊髓、神经受压等情况,在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估疗效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对此,本文分析了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临床体征及MRI表现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节腰椎间盘突出,术前经MRI检查结果证实。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为32岁至65岁,年龄为(46.34±3.67)岁;病程为4个月至6年,平均(3.06±1.10)年,其中21例L4-5,11例L5-S1。本组32了患者入院后均主诉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经医院伦理协会通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术前MRI影像资料缺乏、经保守治疗医院、存在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术前椎管狭窄、脊柱畸形、全身感染者。

1.2手术方法

本组32例患者入院后均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术中取俯卧位,将腰椎垫高,腹部呈悬空状态,C臂透视下定位。根据术前MRI检查结果确定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于突出侧腰侧(距离后正中线12厘米左右)常规穿刺,行局部浸润麻。深入穿刺针至突出髓核内,注入美蓝与造影剂的混合液,行椎间盘造影。经穿刺针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于进针点取手术切口,切口长度为8mm左右,经导线依次置入导杆、导管等,与C型臂X线机辅助下,切除增生骨质和关节突,扩大椎间孔,置入椎间孔镜,切除蓝染髓核及纤维环裂隙周围肉芽组织等,术后行彻底止血。辅助患者卧床休息,根据恢复情况,辅助其早期行功能训练。

1.3MRI检查

术前1周及术后5~8周分别行MRI扫描。采用美国公司生产的磁共振仪,线圈为全脊柱表面线圈。分别行横断面、矢状位扫描。扫描参数:SE序列T1WI:TR为500ms,TE为15ms,层厚为4mm;FSE序列T2WI:TR为5000ms,TE为120ms,层厚为4mm。1.4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采用改良Macnsb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优:临床症状消失,生活恢复正常;良: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未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可:临床症状减轻,活动功能受限;差: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②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总分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③手术前后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总分为0~29分,分值越低功能障碍越严重;④对比术前、术后MRI影像资料,了解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的大小等表现情况;⑤随访术后1年,分析两组软骨退变情况。Ⅰ型:T1WI像上终板及终板下骨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病理检查结果为水肿;Ⅱ型:T1WI终板信号明显上升,T2WI轻度升高,病理学检查显示骨髓脂肪变性或缺血坏死;Ⅲ型:T1WI、T2WI终板表现为低信号,病理学检查显示为骨硬化。

2结果

2.1手术情况

本组3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9.61±3.2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2.16±4.29)ml,平均卧床时间为(1.03±0.11)d,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5.09±0.43)d。本组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为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1例一过性神经麻痹,经针对性处理后均明显好转。术后1个月评估临床疗效,19例优,9例良,3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87.5%。

2.2VAS评分和JOA评分

治疗后VAS评分为(3.07±1.06)分较治疗前低,JOA评分为(23.94±3.27)分较治疗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硬膜外压痕和椎间隙高度对比

治疗后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椎间隙高度分别为(3.98±1.85)mm、(9.52±4.06)mm、(9.05±2.61)mm均较治疗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4软骨退化程度治疗后软骨退化程度较治疗前轻,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5MRI表现术前32例椎间组织上T2WI信号减少,MRI影像资料显示,神经根明显增粗、变性,T2WI为高信号;术后28例椎间组织上T2WI信号明显回升;32例神经根增粗、变性改变,T2WI信号减低,见图1~2。

3讨论

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由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纤换环劈裂,造成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后方椎管及周围神经诱发的疾病[3]。患者发病期常伴随疼痛、下肢麻木等疾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保守治疗是临床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式,但部分疗效不佳,需行手术治疗[4-5]。以往常行开放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不易被临床所接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中,取得满意效果。有研究指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可扩大椎间孔神经,减少术中对椎间盘的损伤,不仅有效缓解疼痛症状,还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疾病复发率,易被临床接受[6-7]。目前,临床关于手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效果评估尚存在争议。多项研究表明,患者疾病相关症状与髓核突出情况无相关性,若仅根据临床评估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可能与实际不符[8]。因此,临床需结合影像学资料联合临床症状评估手术效果,为预后治疗提供客观资料[9]。近年来,MRI逐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中,取得满意效果。MRI具有无创、图像质量高、分辨率高的特点,可利用不同扫描序列了解不同组织的信号表现特点,还可清楚显示硬膜外脂肪及椎间孔脂肪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0-12]。术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影像学显示,均存在硬膜囊受压情况,硬膜外压痕、椎间隙高度也相对较高,椎间组织上T2WI信号减少,MRI影像资料显示,神经根明显增粗、变性,T2WI为高信号。经手术治疗后明显改善,硬膜外压痕、椎间隙高度减少,术后28例椎间组织上T2WI信号明显回升;32例神经根增粗、变性改变,T2WI信号减低。结果显示,MRI能显示硬膜囊受压情况、椎间高度、神经根揭解剖关系等改变情况。有学者指出,术中摘除椎间盘后,可降低脊柱的承重作用,降低腰椎间隙的高度[12]。国内研究表明,MRI能够反映神经手刺激现象,在评估临床疗效中具有优越性[13]。目前,临床常采用Modic退变分类法评估是软骨退化程度的常用方式。本组研究中,32例术前以Ⅱ型退变为主,经手术治疗后,明显改善,Ⅱ型退变几率较治疗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表明,术中在椎间孔镜辅助下行手术操作,可减少对终板的损伤,预防出现软骨Ⅲ型退变[14-15]。综上所述,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术后应定期复查MRI,观察椎间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终板退化及不同组织信号的改变情况,结合临床症状,评估临床疗效。

作者:辛欣 刘新新 单位: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骨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红会医院核磁共振室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影像学疗效评价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90112.html

    相关专题:论文范文 北京警察学院


    上一篇: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论文
    下一篇:大学生创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