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课堂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化脚步的加快、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升学制度的影响下,很多学校因为信息技术是拓展课程,忽视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没有打下信息素养的良好基础,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通过阐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关应用对策,希望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解决策略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掌握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老师上课多是依据书本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动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是我们需要探究的课题。
一、初中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
1.作为拓展课信息技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升学制度的影响,学校师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考试上,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学习信息技术。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的重要性,是当下学校普遍存在的弊端。对信息技术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体系与结构的建立。2.信息技术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在初中,教信息技术的老师并不多,还会出现其他的科任老师来代替讲解的情况。大多数的老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平时也没有过多地关注过信息化知识的更新。这种现状成为学生提升信息素养的阻碍。3.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还不完善,教学方式还很单一,缺乏灵活性,基本上就是老师教授什么知识点,学生就学习什么。多数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实际操作较少,使得学生渐渐对信息技术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应用对策
1.增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改变教育观念学校和学生要打破升学制度的束缚,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彻底改变对信息技术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教学时应该增加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独立完成信息的获取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还可以把信息技术加入考试的科目中,成绩计入期末成绩,不再是拓展课程,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和标准,采取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2.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所选的教学内容要尽量地有实用性,且平时生活中要多关注信息技术方面的消息,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既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又可以因为实用性,而加大学生的热情。不光是老师自己关注,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实用的新信息,上课的时候进行汇报。或者老师根据所讲的内容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际操作。3.适当增加课时、老师定期培训考虑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该适当地增加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学校不要占用信息技术的课时,以确保信息技术的课程任务能顺利完成。因为信息技术更新过快,书本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满足不了讲课的内容,提高老师的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培训老师能够自如地掌握软件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4.学习方式要灵活多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等等。所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讲解《初识Excel》一课中,由于初二的学生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自己去查找信息了。在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试着在网上搜索Excel的相关知识。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示操作,演示结束后,老师针对刚才学生演示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的知识点再进行补充。在讲解本课的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和难点“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和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时,讲解完基本的概念和实际操作之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每小组派名代表上台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解答步骤及方法,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和相对的应用策略,我们了解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须性。随着网络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也显得极为重要,在初中的时候老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分辨和获取信息。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让计算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阐述,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立足和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琼.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3):93-95.
[2]陈文慧.浅析初中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2(2):243.
[3]王亮.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0):70-71.
[4]张现雷.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周刊,2014(24):53.
作者:廖国栋 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南联学校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高涨的积极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当学生坐到计算机前,难抑操作欲望,往往我在前面操作演示,学生想尽设法脱离监视,自行上网、玩游戏。教学效果往往收获甚微。正因为信息技术课这一特殊性,如果高效率地上好这门课,一直是让我困扰的问题。
1.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日常教学中某些教师上课铃响过后,因手头任务还没有完成或其他事情拖延导致很晚才进入计算机教室;或者上课时,才发现有的学生机器出了问题,又要忙着先解决计算机故障,或正在上课时,被领导或同事打电话喊走帮忙维护计算机,这些行为都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影响课堂正常教学。解决策略:教师应事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提前2~3分钟进教室,让学生有过渡时间做好上课准备,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和部分学生沟通。这样上课铃响后,学生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也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轻松、灵活、高效。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前有很多工作需要准备:①机房计算机和教学需用软件的准备。②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准备。教师只有对教学资源准备充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才有针对性。③对上课学生准备,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准备,这样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点面结合、轻重有别,因材施教,教学效率才会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具有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活力的重要方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也一样,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构建理想课堂。如讲解有关于计算机的Word文件知识时,教师要耐心为学生讲解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讲解Word文档中工具栏的使用方法等。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素养,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帮助计算机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成就感,使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快速提高,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中,有问题才会及时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和谐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4.加强知识的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
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备课中,没有从整体教材或者总体课程出发,直接进入教材各个章节,即边讲边备课,这样,学生对课程教材根本没有立体结构感;其次,教师在初中教学中进行的备课对其教学方法产生一定影响,对知识零散的讲解使初中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能完全依靠方法完成。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好,学生对近期知识掌握较好,而对学过时间较长的知识则逐渐遗忘。这显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加以重视,将知识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如学习FrontPage,可设计一节网站制作课,对以前所学网络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延伸。过去的经验和相关研究证明,在相对有序的结构中提取相对有序的知识,必然是迅速而准确的。显而易见,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具备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的特点,那么他的知识就会更具备可利用性,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及时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建立起有效的知识结构,使知识条块化、网络化、链条化。如学习Excel图表时,结合数学学科中的统计人口实例教学等。
5.运用游戏教学,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好玩中学到信息技术技能
所谓游戏教学,指在教学中以游戏方式把信息技术教学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以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比如: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中,巧用“警察抓小偷”、“太空大战”等富有情趣的闯关游戏,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由于游戏中都设置了由易到难多个关口,学生每闯过一关,心中就多一份成就感,他们在忘情的“玩”中不知不觉地熟练了指法,熟知了换挡键、退格键、功能键等多个键的功能与操作。
6.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许多事例表明:不同习惯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要素,而坏习惯则会导向失败的歧途。因此,学习中要时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平时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如Flash动画制作中,添加形状补间动画的时候,学生往往由于动作补间动画制作的习惯,常常右键添加补间动画。这样会导致学生发现错误时,很难把操作改成形状补间,甚至有时候还要重新操作整个Flash题。这里我要求学生一律在属性面板中修改,同时我将Flash的大部分知识都归结到属性中,培养学生使用属性面板的习惯。在Excel表格中做函数法时,要养成四步骤习惯:第一步放位置,第二步选择函数,第三步选择区域,第四步确定回车。培养这一习惯的目的是防止学生计算时把不该计算的部分数据计算进去。如统计成绩时学生往往求平均分的时候将总分也一起加进去。7.创设参与学习情境,营造“听、说”的氛围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最热衷的课程,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对具体操作比对理论知识更感兴趣”的现象,甚至抱着“上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态度,有些学生上课根本不听讲,特别是让学生表述时,往往会出现“冷场”局面。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教师身上,教师应该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
作者:徐涛 单位:秦皇岛市抚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第三篇:翻转课堂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摘要: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促进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受到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青睐,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对翻转课堂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把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转变师生的角色,充分体现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课前,知识传授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授,知识内化需要在课后通过作业或实践操作等方式来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提升初中信息课堂的教学效率。翻转课堂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知识的传授环节提到了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充分研究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基础知识、重难点、操作流程等内容制作成微视频,结合实际需要配上一定的图片、文字、讲解,并辅以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根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能够快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操作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熟悉具体的上机操作步骤等。同时,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知识,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相互交流,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哪些知识还存在疑问,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课,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图片的处理》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认真研究教材,准确地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视频。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全面了解常用的图片处理软件,掌握图片的美化、校正和制作等处理方法。同时,教师通过视频把“水是生命的源泉”的制作过程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具体的操作流程,掌握如何调整图片的色彩,如何旋转、裁剪、合成和抠取图片,这样学生在课前就能把基础知识牢固地掌握,完成了知识传授的任务,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中,内化知识
1.小组合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翻转课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通过自主学习就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过程,课堂教学只是学生把信息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学生通过课前的知识学习已经能够充分掌握本课教学内容,同时也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存在的困惑记录下来,通过网络平台反馈给教师,教师把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汇总,把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呈现出来,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探究,从而能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学生进行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与学生讨论,做好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工作,让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实效性。最后,教师要让组长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引导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不同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不断提升信息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制作基本动画》这节内容时,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孙悟空七十二变”视频后,仍然对动画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以及动画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之间的区别点存在疑惑,针对这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让其对两种动画的制作方法和区别进行相互交流探讨,明确两种动画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步骤。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让小组代表把本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让不同小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2.教师讲解教师讲解,释疑拓展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并不是摒弃教师的讲解过程,而是让教师少讲精讲,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在预习环节产生的问题,经过小组交流探究之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由教师进行统一讲解,对于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和流畅地进行上机操作扫清障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解决实际的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采用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一些操作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效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内化所学知识。教师在讲解完教学难点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拓展和延伸所学知识。比如:在教学《数据处理与统计》这节内容时,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对于数据的统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查找等知识已基本掌握,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仍对“在Excel中如何使用函数法进行数据运算”理解不透,不会在Excel中灵活地运用函数法求和、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利用“小明和妈妈去超市的购物清单”为学生演示如何对数据进行汇总,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能够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常用的函数及其基本操作。教师在讲解之后,为学生提供一份本班的学生成绩表,让学生利用Excel中的函数计算个人各科成绩的总分、平均分以及各科成绩平均值、最高分、最低分,通过为学生设计相配套的实践操作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
三、课后,在线帮助
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针对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制作有针对性的视频,视频内容大多是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根据实际内容对问题进行分类,让学生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反复观看,直到弄懂为止;有些学生可以以之作为依据进行复习巩固,在复习和考试之前可以对视频重新观看,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帮助学生重温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不断深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课后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后存在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线帮助学生解决反馈信息,从而不断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比如:在教学《表格的规划和修饰》后,教师借助“1996-2012年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统计表格,把如何对表格增加、删除、复制、移动等操作,如何调整行高、列宽,如何运用背景色、字体等手段进行个性化修饰等实践操作过程制成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观看巩固。由于初中信息技术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在课后观看视频,能够进一步熟悉和了解信息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具体步骤,有效防止学生的遗忘。总之,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改新形势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积极融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导学生参与信息课堂教学,为构建高效初中信息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建东,贺玉婷,喻静敏.中学信息技术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92-99.
[2]赵杉,李雅源.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15):113-115.
作者:卓明贤 刘静 单位:无锡市新城中学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生作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有必要熟悉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初中生也有必要掌握和熟悉现代信息技术。
一、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在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虽然不是一门主要课程,但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普及多年,但随着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却越来越难以把握。因为随着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许多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远远大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也就是说许多信息技术在课本上还没有出现,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早已在应用。因此许多学生在接受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一些信息技术,这就对教师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来说,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步伐了。教师只有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信息知识与技术。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措施
1、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教育是一门专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所以说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是有意识的,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开始,也是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所以说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有着引导、协调、评价的作用。一堂课是否确定了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准。那么如何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主要依据一下几点:首先,教学目标必须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标准来;其次,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依据教材的内容来设计;然后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最后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符合教学实际,不能脱离了教学实际。
2、充分准备好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这门课同传统的教育课程不同,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和综合利用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根据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特点。比如,在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验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造氛围,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会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就以《多媒体的整体优化》这节课来说,我就设计了一个“赛车”的教学案例,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呈现了赛车在直行道、弯型道和环型道三种不同路况下的赛车比赛场景。就通过一个这样的案例设计,就实现了直线、曲线和圆形三种不同的动画路径效果,将三个层次的知识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与主动思考。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师的教学方式
由于各种外部因素和若干其他方面的原因,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可能由于平时接触到的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比较多,所以就算他没有学习,但他对一些知识理论却非常的熟悉;而有一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开关机和打字都不会,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设计出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题目,让学生各自适应。例如在学习《电子邮件》这一课时,对于那些知识掌握比较全面,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可以采取以web格式发送和接收邮件,之后让这一层次的学生自己去探讨其他的收发方式,教师在旁加以指导;对于那些知识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演示了用web收发邮件的方式之后,再罗列出其他的收发方式和步骤;对于那些知识和能力都很差的学生,教师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演示和讲解如何用web发送邮件,然后再进行练习,再练习中有问题再进行辅导。
4、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它是一门实践与理论都非常重要的课程,学生对其学习掌握的程度都是依靠其实际操作来表现的,所以想要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就要注重课堂实践。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通过大量的时间练习来考量学生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要做出中肯的评价,并给出恰当的意见,指出学生的问题错误所在,随后让学生进行自我归纳总结,再将问题进行深入的讲解与演示,在使学生正确深刻的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整合
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不仅能加强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深学生对信息知识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结语
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是需要不断的探索的,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建立高效的信息技术的课堂在目前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教学问题,我们还没有更多的检验可供借鉴。所以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学生为本,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积累,不断发展。
作者:刘小虎 单位:天水市秦州区大门中学
第五篇: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分层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个学校信息技术课开展情况不一致、家庭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目前,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针对学生差异问题,提出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主要包括学生差异性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课后目标分层、测试分层。
关键词:信息技术;差异性;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部分应用软件的学习与应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元素,导致学生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可以照顾全体学生,消除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心理元素的影响。各类学生在每堂课中都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很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学生差异性分层
信息技术的教学,要让每个学生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家中是否有电脑、开始接触电脑的时间、小学阶段所学的软件有哪些、对所学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等,掌握了这些信息,就为学生分层打下了基础。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较为浓厚,理解能力、操作能力都较强;B层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对信息技术课有进取心,但学习的自觉性相对较差,理解能力、操作能力都一般;C层的学生基础较差,对以前学过的内容没有掌握,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理解能力、操作能力都较弱。当然,各个层次学生也都不是固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对C层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和辅导,多多鼓励这些学生,力争让他们进入B层次。
二、教学目标分层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中,并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同样的目标,而是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与应用,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将教学目标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彻底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能熟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能力目标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超出大纲要求的水平。B层: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能进一步提高和拓展实践能力。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达到大纲要求的水平。C层: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所学知识,理解所学内容,掌握上机操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分层
对于A层的学生,应多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B层的学生,宜选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多多提问,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A层学生的活动,给自己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力争达到高一层次的等级目标。对于C层的学生,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积极的表现和进步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让他们做一些浅易的练习操作,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学好电脑的信心,唤起他们学习电脑的热情。
四、课后练习分层
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课堂操作练习设计是否得当是学生操作能力能否提高的关键。比如:将一个文件从A盘复制到D盘题目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的复制方法,中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测验分层
在对所学内容进行小测试时,也进行分层。比如,在学完Word后,可以根据层次差异设计出不同的题目。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如让他们制作一份有关宣传环境保护的电子小报,并提出如字体、颜色、大小、布局、行距、页面大小、艺术字等要求,并提供网络,让他们上网查找收集资料。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提供几个样板和素材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设计一张电子小报。低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样板和样板中所需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他们模仿着做。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法,既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克服了两极分化的现象,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徐利.徐利与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实践[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07:261-262.
[2]姚汉芬.关注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的初探[J].教学天地,2008(6):62-63.
[3]李文国,沈静.分层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67.
[4]关丽.分层教学模式研究及实施[J].牡丹江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12-114.
作者:张建宏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