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须坚持“三个统一”

摘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立意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及其育人目标的实现,从学科性质、教育功能和教育方式三方面分别予以阐释论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须坚持“三个统一”,即在学科性质上要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在教育功能上要坚持世界观教育与方法论教育的统一,在教育方式上要坚持理论内容的系统开放性与教育形式的具体多样性的统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三个统一”

中图分类号:B023/J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98(2015)06-0001-05

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其育人目标,就要对与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学科性质、教育功能和教育方式等方面问题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准确地把握和切实的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一个学科、一个理论知识系统,又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意识形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三观”教育,又是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的方法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开放性要求其教育内容也要系统并与时俱进,而且要采取具体多样的教育形式或方法具体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须坚持“三个统一”。

一、在学科性质上要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性即阶级性、意识形态性,学术性即科学性、真理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单纯的政治说教,它作为无产阶级或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首先具有理论知识的真理性诉求。它不仅告诉工人阶级应当怎样做、奋斗的目标是什么,而且同时指出了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追寻某种理想目标的理由和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不仅参加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而且终生致力于革命理论、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探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能单纯突出其政治性的一面,更要彰显其科学性的一面;既要作为体现统治者意志的政治理论来宣讲以让人们信仰,还要作为科学真理来讲授以让人们信服。只有把政治性与科学性统一起来,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政治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坚持政治性原则。这首先是由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教育本身就有阶级性,任何阶级的教育都是为其经济基础、政治统治和阶级利益服务的。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教育的目标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坚定政治方向的创新人才,所以具有政治性。其次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三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具有政治性。再次是由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他们心理上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尚处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其指明方向。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但坚持政治性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就是单纯政治斗争的工具。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由于受单纯的政治化倾向的影响,大大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公信力。其实,一种科学理论要让人们接受它乃至信仰它,仅仅满足于概念化、公式化、结论性和颂扬式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性、阶级性的同时,还应在充分揭示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上下功夫,这应该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着力点。列宁称马克思主义“十分完备而严整,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做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1]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其内容的丰富性、科学性和体系的严整性、彻底性而著称于世。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来看待,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方面。在这里,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论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不仅要学习其科学结论和科学预言,还要学习掌握其得出科学结论、做出科学预言的科学方法;实践的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理论根据,是我们从事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指南。领会掌握了这一科学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有了科学基础。二是把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新性。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实践的理论和开放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一种真正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才能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要求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坚持科学性原则。首先,富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求教育主体要端正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本身应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并能及时应对新时代新理论给马克思主义带来的新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必须科学合理,理论视野广阔,能够以相关背景知识阐释马克思主义。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要坚持文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文本是指以原著形式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坚持文本原则,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讲授不变形、不变味、不走样,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思想实质,并挖掘出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时代意义。教育者要从整体上讲解马克思主义,用过程论的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个范畴、结论、原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总体中剥离出来的错误做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性要求教育者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做到与时俱进。再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应具有科学性。这正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新特点要不断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质以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等方面因素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性、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科学性、真理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应以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传授科学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性与科学性应是统一不悖的。失去科学性的政治性是没有根据的、毫无说服力的政治说教;失去政治性的科学性也就失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意义。对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的好:“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9

二、在教育功能上要坚持世界观

教育和方法论教育的统一广义的世界观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亦称“三观”教育;方法论由世界观转化而来,方法论教育亦称思维方式教育。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理论,又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我们党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3]这种科学的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这些论述精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内在统一性的本质功能。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成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又反过来指导人们去正确地看待事物、分析矛盾、解决问题,并最终决定着人们对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成为人们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同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也支持并影响着它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之所以能以其逻辑的严整性、理论的彻底性、体系的科学性而著称于世,正是由于它以科学的方法论作为自己赖以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支柱。因此,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高度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只有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原则去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坚持世界观教育和方法论教育的统一。世界观教育,即“三观”教育,是学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关键。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念。这些都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三观”教育。首先,“三观”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树立正确的“三观”作为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其次,“三观”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制约着人的知、情、意、行,为人们的思想、信念和行为提供总的原则,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起着导向和规范的作用。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于人生的目的、道路和意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人生观的核心是为什么活着、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以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如何统一的问题。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价值的本质和价值现象的认识,是人们对行为有意识地选择和追求;价值观综合地体现了人们的理想、好恶和追求,成为度量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基本价值尺度,并制约和影响人们的思想动机、行为规范和对人生的态度。“三观”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在“三观”教育中应确立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思想。当前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着重培养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信服感,即解决“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还行不行”的问题;二是强化科学方法论的教育,解决一个如何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和改造社会的方法问题。关于其一,过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分侧重于理论体系的诠释和理论内容的灌输。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应单纯地灌输,而要通过有针对性、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专题理论教育,使学生感到马克思主义就在身边,确实有用,产生认同感和信服感,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的实效性。关于其二,片面注重世界观的道德塑造而忽视方法论的引导,这是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界定的又一个缺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固然重要,但世界观塑造与方法论的引导不能厚此薄彼。方法论教育不可忽视的理由在于:首先,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功能。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19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工具而发挥作用的。如前所述,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其次,方法论是世界观的运用、展开和实现。进行有效的方法论教育并指导学生加以运用,才能使世界观的树立落到实处。否则,单纯、片面地强调世界观教育,会使学生感到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的大道理,这反而影响了世界观教育目标的实现。再次,由于没有掌握观察、分析、认识社会的科学方法,也导致了当前青少年在思想、心态以及价值观念上的一些不健康现象。他们对于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现象,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分清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积极与消极,对改革实践的得失产生片面的、偏激的、甚至是颠倒的反映。这种状况迫切要求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加强科学方法论的引导。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是世界观教育,而且是方法论教育。由此在教育功能上就提出了世界观教育和方法论教育相统一的要求。

三、在教育方式上要坚持理论

内容的系统开放性与教育形式的具体多样性的统一“系统开放性”由“系统性”和“开放性”构成。系统性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系统,它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首先要着眼于它的理论的系统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当保持相对固定的基础内容、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和比较规范的基本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具有系统性,而且具有开放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要坚持系统性原则,而且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指理论的与时俱进性和在斗争中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但不是僵死不变、一劳永逸的系统,而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体系。要使教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就不能固守既定的内容,而要把教育置于开放的环境中,以开放的态度抓教育。其实,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已经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许多崭新的时代内容,思想的开放与活跃也给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冲击。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要积极置身于时代的前进和发展之中,又要勇敢地投入与各种错误思想的碰撞和斗争之中。就是说,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同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更新内容的自我开放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自己的自我开放过程。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现实问题,丰富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又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并扬弃其他各种理论思潮,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始终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正确的思想总是同错误的思想相对立而存在的,人们接受一种思想往往也是在两种思想激烈碰撞、相互比较之后进行取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不是靠回避其他理论,正是在与其他理论的斗争中才得到保持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理论的比较、碰撞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也是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有功能、永葆其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系统开放性决定了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要坚持系统开放性的原则;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性质和特点也决定了我们要采取具体多样的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育的性质、功能和内容明确之后,教育形式、方法就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胡锦涛于2002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战线……要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的一致性,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努力把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大众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使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群众所乐于接受,能够回答群众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这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途径上,不能靠单纯的理论灌输,概念式的说教,而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通俗化、生活化,消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人为屏障,使马克思主义精神融入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成为人们的生命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通俗化,就是说要像科技工作者宣传、普及科学技术那样借用多种渠道和形式把晦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变得通俗易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活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国化、当代化、现实化,就是要立足现实生活、感悟时代的真谛,把握自己的真实存在。面向现实生活,要做到三个联系:一要联系国内外的社会实际,使受教育者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和生命力,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和政策;二要联系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答疑解难,澄清认识上的误区;三要联系党史、国史、世界史,介绍详实的历史背景材料,使理论充实丰厚。教育者要力求使理论教育情景化,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改单纯理论灌输和空洞概念说教为与通俗化、生活化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和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多种途径,其中的课堂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过程应是一种激发理论兴趣、启迪哲学智慧、交流思想观念、碰撞内在心灵、师生双向互动的积极过程。因此,以下三种学界热议的教学方式值得尝试,即问题式教学、对话式教学和情感式教学。首先,问题式教学。以哲学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起源于人类的好奇心,诞生于对问题的思考,以批判为发展的动力。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产生在批判中,理论思维的习得也发生在问题和困惑中。问题式教学是以“问题”带动理论的展开和深入。以“问题”为工具才能启动学生的“思”,以“问题”为手段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在“思”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问题”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世界并又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还要切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且要使问题的提出及其解答在课堂中获得一种逻辑的必然性。问题式教学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其次,对话式教学。对话是心灵沟通的渠道,是人类智慧的积极碰撞,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重要手段。对话的前提是平等、谦恭和充满爱意。不要把教育对象看成是拉美特利式的一架思维机器,要看成是一种作为知、情、意综合体的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要从主体间性出发,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共同关注研讨相关的理论问题。变教师的“独白”为师生的“对话”、变“讲授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变教学双方的“主客”关系为“主主”关系,以使教学富有生命力并激活学生的思维。“对话”的形式主要有:问答式对话———可采取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等形式,它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辩论式对话———可采取分小组、分班和大课堂等形式,可在师生间,亦可在生生间展开辩论,其中的思想交锋和观点碰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谈话式对话———教师围绕教学大纲谈重点、难点,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谈疑点、热点,它可使教学成为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认识活动过程。再次,情感式教学。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5]在人的认知活动中,主体的意志、情感、欲望和需要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却能对人认识活动的激发或抑制、对主体认识能力的运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能激活人的潜能,加速并推动认识的过程,达到较好的理解效果。情感式教学要求以“感性悦人”———要具体形象,教师要借助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来阐述深刻的理论道理,激发教育对象的理论兴趣;要声情并茂,教师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通过声调、姿态、动作和神色等的调节、表达,以此感染学生,引起共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讲理、以理服人,也要讲情、寓情于理,以情悦人。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教育者要讲理、讲情、讲出美来,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要通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学科性质、功能和方式,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背景和辩证睿智的思维方式,要具有融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于一身的人格力量,做到在教育教学中视野开阔、挥洒自如、情理交融、引人入胜,以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1-44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5]列宁.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55.

作者:高家方 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须坚持“三个统一”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87868.html

    相关专题:即时口译 漫游电世界


    上一篇:材料发展对建筑装饰设计影响
    下一篇:急诊护理风险分析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