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网版画的发展历程
据史料记载,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了夹缬印花方法,至东汉时“夹缬蜡染法”已普遍流行。至隋代大业年间,工匠们开始采用绷有绢网的框子进行绢帛印花,使夹缬印花工艺转变为丝网印花,唐朝宫廷里那些精美华丽的服饰有些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印制的。宋代,匠人们改革印染原料,在染料里添加淀粉类胶质浆料,使色彩更加艳丽华美。清代以后由于中国国运衰微和西方的工业革命,中国的丝网印刷技术一直停滞不前,而孔版印刷技术在西方却得到长足发展。20世纪初,英国人塞缪·西蒙研究出以丝网作版印刷的方法,随后,丝网印刷术得到广泛应用与传播。1915年,美国人彼得和伊梅里等人发明了用乳剂调和重硌酸钾和重硌酸铵等感光材料制成的感光剂。日本画家万石和喜政对丝网印版画技术进行了研究,于1923年取得了“聚合帛版法”专利,1924年完成直接感光制版法[1]。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丝网印刷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纺织印染工业中,当时的艺术家被邀请来设计独具有时代和艺术气息的印染图形,然后利用丝网印刷技术,批量生产。20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使大众青睐更加符合消费能力的丝网版画,于是一些美国画家转向对这种版材的试验,使得丝网版画能摆脱商业气息,成为具有个人风格的版画艺术。自此,丝网印刷开始走出商业的牢笼,进入艺术的殿堂,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代表作品《金色的玛丽莲·梦露》就是采用丝网套色技术制作的丝网版画。1982年国内第一个独立的丝网版画工作室在中央美术学院诞生,标志着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丝网版画教学体系的初步形成。随着教学和研究的深入丝网版画很快成为版画艺术的主要制作方法之一。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平面设计与丝网版画
二十一世纪之交,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数码技术迅速普及,数码技术的普及貌似使设计成为普通大众都能触手可及的事物,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设计师。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除了会使用那些必须的数码软件以外还有文学、史学、美学、哲学、色彩学、心理学、市场学、人体工学、创意思维、造型能力……等都需要作一定程度的积累和素养。在信息时代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世界是平的,无论是国际化大都市还是穷乡僻壤,世界都以互联网为纽带保持同步,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与世界保持同步。近三十年,平面设计的媒介不断更新,但无论是互联网诞生之前的“纸媒”还是web2.0之后的“数字媒”,平面设计的核心一直没有变化,那就是创意和视觉。丝网版画正是因为在视觉上能丰富平面设计的形式语言,才被引入设计教学中的,具有很强的设计实验性。在国内,市场经济对纯艺术的影响是革命性的,被视为纯粹神话的审美和艺术,在国际化的经济大潮中开始走下神坛,商业设计,在潮流中应用而生。在设计领域里,成果被主观地衡量,有一种颠覆已被接受知识的倾向。在科学界单个的人就可以完成有价值的实验,但一项设计实验根植在墨守成规的基础上只能因反对其他人的常规方法而存在[2]。数码实验是一种随着现代数码技术发展而应用而生的丝网版画创作技法,是将传统版画与数码技术相结合的将艺术与科技相融的实验性技法。丝网版画正因为能将先锋的数码技术与平面设计艺术相结合而获取与当代艺术观念相符的视觉效果,是商业设计和纯艺术间共同覆盖的交叠地带,既能避免因商业目的泛滥而功利、庸俗又能摆脱因纯粹艺术而清高、虚伪。
三、丝网版画实训室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项精美的艺术程序,丝网版画与商业性的、工业性的印刷程序都有着直接联系,在绘画、陶瓷和纺织品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3]。丝网版画是绘画种类的一个分支,与架上绘画有所不同,丝网版画给观者的信息量可能更大,除了笔触效果和肌理变化以外还可以将电脑的数字图像根据需要用数字技术处理后调入画面中,这一点上,与平面设计有一个共通性。很多时候,平面设计的思路与想法都被电脑以固化的软件程式所取代,经图形处理软件加工过的图永远都是千篇一律的相似,艺术性被电脑程式所破坏,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才要将丝网版画的那种手工的、偶然的肌理实验与笔触带入到平面设计中来,让视觉的活力在手工实验中绽放。
1、丝网版画和平面设计都是围绕印刷媒介为主体展开的
平面设计原称装潢设计也叫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的作品大多都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展开的,平面设计中无论是广告、包装、样本、视觉形象、书籍还是海报招贴基本都与“纸”发生关系。丝网版画是一种印刷方式,虽然与传统的平版胶印有所不同,也是与“纸”发生关系,在二维空间进行视觉表现。丝网版画由于表现力出色、社会适应性极强,以及在印制技术方面所体现的现代性等优势,与平面设计结合较为密切。在欧美,丝网版画早就突破绘画、设计等艺术门类领域的界限,在平面设计中大放异彩。在国际化的海报设计竞赛中,主办方都要求胶版印刷或者使用丝网印刷的作品参赛,而拒绝数码喷绘的作品,因为数码喷绘的作品艺术性偏低不具有收藏价值。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材料媒介和表现技法的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把丝网版画语言与多种艺术表现手段进行综合运用,形成开放的思维与表现空间。围绕印刷媒介,用“视觉实验”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创造性思维,以达到设计作品最佳的呈现效果。
2、部分设计课程可以适当进入丝网版画实训室展开
平面设计专业有很多设计课程是可以在丝网版画实训工作室展开的。譬如:二维设计课程、图形创意课程、插图设计课程、招贴设计课程、毕业设计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后期作业制作中可以开放丝网实训室,让学生进入实训室运用丝网版画设备进行实验创作。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艺术乃是一种视觉形式,而视觉形式又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媒介[4]。通过动手的实验来获取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的视觉艺术效果,动手的实验往往能启发动脑的创意思维。如果我们单纯地进行丝网印刷材料与工艺教学,而不去强调版画艺术语言,研究图形与图像之间的关系以及版画的发生论、美学意义等等,那么丝网印刷材料与工艺教学就失去了主要课程的意义,它教育目的个性化体现和艺术的原创性就不能得以实现[5]。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本体语言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内容设置,在具象图像转换成为抽象图像、平面形态转换成为立体形态、绘画语言转换成为设计语言上进行探讨,同时强调丝网版画语言学习与材料、工艺、技巧等多方面探索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的悟性。
3、注重丝网版画的教学成果与市场接轨,实现教学成果艺术化、产品化、市场化
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划清专业界限,要通过强化专业的兼容性,拓展艺术思维,给学生更加广阔发展空间。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充分发挥丝网版画的表现优势,拓展应用空间,丰富创新的表现形式,实现丝网版画与艺术设计领域的良好衔接,将教学成果以产品的形式固化。譬如:在图形创意课程或者插图设计课程中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旅游文化以及特色手工产品进行图形、图案的创新开发。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市场化运作,从学生作品中挑选优秀作品,用限量印制的方式利用丝网版画工艺印制在鼠标垫、文化衫、油纸伞、手提袋、笔记本……等产品上,在旅游景区以特色纪念品的形式销售。不仅让同学们在经济上有收益,最为主要的是摆脱教学成果停留在“孤芳自赏”的局面,并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与专业兴趣,最终实现教学成果从“创意”到“产品”的蜕变。
四、结语
丝网版画在平面设计专业中不仅是对艺术设计语言的丰富,而且通过设计实验拓宽丝网版画材料、工艺的内涵与外延,并由此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创作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较顺利地胜任广告、印刷、出版、网络、包装、展示等艺术设计领域的相关工作。
作者:郭建忠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