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中医院校学生成绩评定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成绩评定忽略过程,重视结果,难以体现学生学习
质量的高低和综合素质的变化。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现行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大都建立在“以期末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传统评定思维方式上。大家往往将最终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评定一个学生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高低唯一标尺,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这容易误导学生产生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错误思想,造成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只求考试过关的心态,一方面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又助长他们养成投机取巧、浮躁的学习习惯,进而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最根本原因。而这两个方面,恰恰就是医学毕业生应该必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如果我们依然沿用这种成绩评定体系去考量人才培养质量,势必会对医学生的成长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重新构建新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学生成绩评定观念落后,反馈功能缺失,难以促进学生
学习质量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改进。任何一种评价都应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评价理念为出发点,以提供真是、可信、科学、有效的反馈指导意见作为落脚点。换句话说,学生成绩评定体系在反映和测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应该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改进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受到“以教师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统治,教师单纯的把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方式,是教师权威性的体现,而没有真正对成绩进行有目的统计、分析和反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选择考试的内容、形式、方法等。这样既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了解,更不利于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考核的意义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片面的、以成绩为依据的判断上,使评价丧失了最根本的功能,让评价体系无法形成环路,进而失去应有的功能和意义。
2、《标准》与学生成绩评定体系
《标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背景下,对中医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学校办学标准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和目标。一方面,从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临床能力目标三个方面,对中医学本科毕业生具备的各基本(核心)要素进行详细阐释;另一方面,对学校实现学生个人素养、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应达到的办学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而学生的培养质量又是通过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结果来主要说明的。因此,建立一套能够较为科学有效的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体系至关重要。
2.1重新定义评价内容,注重对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评定。
《标准》明确提出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等。这既是对中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做出详细说明,也是对中医学专业学生成绩评定的内容的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就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要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就要有与之相呼应的成绩评定体系。通过成绩评定体系,来保障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完成度。因此,在对考核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医学生培养过程的特殊性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将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适当扩大,各部分之间的比例设置合理,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定,尽可能的反映出各部分内容的特定和特殊意义。
2.2注重运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定方式。
《标准》在学生成绩评定体系的构建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相互结合。形成性评价又称为过程评价,是一种与终结性评价相互补充的一种评价方式,他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策略、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间接评定,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持续观察、记录、分析和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般而言,形成性评定方法包括学习质量自评报告、课后作业、课程论文、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学习过程的总结与反思等。终结性评价是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学习达成的结果的评定,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终结性评定方法包括课程结课考试及毕业综合考试等。二者各有千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结合医学生的培养特点,我们在学生成绩评定方法的选择上,我们必须创造性的将二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得以体现。新构建的学成成绩评定体系势必要能够反映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既要考虑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又过程说明结果,用结果来总结过程。
2.3注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评定目标。
《标准》在学生成绩评定体系的构建中,明确要求我们在学生成绩评定体系中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人的发展在德、智、体、美等基本面上的相对完整性和和谐性。而个性化发展是个体在需求、生活习惯、性格、能力、爱好、兴趣等方面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稳定的特殊性。全面发展是个性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个性化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延伸。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是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因此,在学生成绩评定指标体系的设定中,不仅要包含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指标,一般包括道德、职业素养、知识和技能培养,还要突出在以上能力培养中学生可能体现出的身体、心理、情感、喜好、不足等之间的差异,并对考核标准进行分类说明。
2.4注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理念。
《标准》在很多方面都反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本质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差异性,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和保护,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成绩评定是学生培养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构建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及时更新观念,积极改进和调整相应的指标体系,不论是在对考试形式、考核方式、评定方式的选择上,都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可发展区域,积极与学生沟通,重视学生的意见,积极修订和更正评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只有时时事事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才能更好的达到评价的效果。
3、对高等中医院校学生成绩评定体系构建的思考
学生成绩评定体系是对学生综合能力测评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当前世界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占据世界发展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培养的医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学术基础,更要有过硬的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处事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上述各种综合素质,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学生成绩评定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应顺应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发展趋势,结合学习成绩评定的核心要素,并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人成长“愿景”,开展以过程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的成绩评定活动。
3.1加强对临床实践课程及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核,注重医德医风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是未来人类健康的守护者,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医学生的培养过程,应该至少氛围两个阶段: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道德素质的养成阶段;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处理医院事物能力的培养阶段。因此,相应的学生成绩评定模式也应该根据二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有所区别。加大对临床实践课程学习质量的考核以及实习阶段学生在医院的期间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3.2调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的权重系数,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是教育活动最不稳定的因素,同时也是挖掘教育活动发展潜能最具可能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评价活动中,紧抓学生中地位不动摇,调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间的权重系数,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定,使之与终结性评价结果相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学习质量自我评估的能力,给学生以正面的鼓励和支持。
3.3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评价体系中的应用,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为中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灵活应用。在学生成绩评定体系中,学生为中心理念具体体现在:考试的内容和考核办法的选择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和知识能力的接受程度;考试的结果应该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全部;考试的结果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和建议等等。专业认证是专业准入标准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创造性应用,是将职业化与学校教育有机连接的新尝试。开展中医专业认证对高等中医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校应该以专业认证为契机,积极推动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这其中对学生成绩评定体系构建的改革首当其冲。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成绩又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因此,在新时期、新理论、新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作者:辛静 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相关专题:农村资金互助会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