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内蒙古自然生态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东南都,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域,从西到东有4000多公里的生态脆弱带。境内由东北向西南跨越温带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极端干旱区五个气候带,总体气候干旱、少雨、多风,年降雨量由东部的500多毫米向西部的50多毫米递减。由于受地理、气候和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影响,全区自然生态具有地域差异大、生态条件脆弱和生态类型复杂的特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规律决定了内蒙古在全国生态大格局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多林多草地区,远在1亿到4.6亿年前,东起大兴安岭,西到阿拉善高原,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现在的沙漠和沙地都曾被茂密的森林植被所覆盖。直到20世纪初,“无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仍然是历史上内蒙古自然生态的真实写照。由于历史的、社会的、自然的和人为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地质、气候等客观自然因素经过沧海桑田般变迁的根本原因,加之人们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重利用、轻保护,重索取、轻建设,重使用、轻管理,重产出、轻投入,从而水源破坏、盲目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乱挖滥采、无序开发等直接原因,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内蒙古自然生态逐渐恶化,主要表现为森林草原严重退化、沙尘暴频发和沙化土地急速扩张。 
  目前,内蒙古地区有5个沙尘暴多发中心,2个强和特强沙尘暴高发区。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沙尘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沙尘暴不仅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还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对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周边地区乃至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 
  全区由西向东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和巴音温都尔五大沙漠,以及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呼伦贝尔和乌珠穆沁五大沙地,还有阴山北麓和黄土丘陵风蚀区。截至2009年底,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60%,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内蒙古成为世界上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每年以20米的速度向东南推移,每年有近1亿立方米的流沙侵入黄河。毛乌素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的沙漠化面积,每年增加率高达63%。科尔沁草原以每年l.9%的速度风蚀沙化。呼伦贝尔沙地则是全区沙化速度最快的沙地之一。 
  二、当前自治区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治理投入力度不够 
  生态治理是跨区域性的公共产品,具有典型的外部性。就内蒙古而言,全国八大沙漠,内蒙古就有四个;全国四大沙地,全在内蒙古。如果经过生态治理,内蒙古的生态状况良好,它就是我国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否则,就是严重影响京津等地的风沙源区。保护好祖国北疆这道生态屏障,不仅是内蒙古人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周边地区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但是至今这一观点在全国尚未形成共识,因而自治区周边省市、中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很少有投入内蒙古生态治理的意识。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内蒙古生态治理的投入,但全区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62.5%,其中重度和极重度占36.7%,重点工程任务与需治理的面积仍然很大,按照目前的治理速度,完成应该治理的任务还需要50多年,现有的生态治理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生态治理与经济建设的矛盾在一些地区还未得到根本解决,甚至日益突出,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矿产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面积逐年增加,生态保护和建设任重道远。 
  (二)资金拨付效率太低 
  生态治理工程季节性强,每年的4-5月份是施工的关键时期,但大部分年度中央生态治理项目投资计划和资金在当年下达很晚,甚至在隆冬季节才收到中央专项资金预算指标;为解决这一时间差问题,地方财政只好将当年的中央专项资金用于下一年的生态治理工程,但又出现了投资计划和资金拨付不一致的问题,大量专项资金在非施工季节滞留财政部门,个别旗县挤占挪用生态治理专项资金,造成生态治理资金的损失浪费。由于报账制规定的报账程序繁杂、工程验收合格前预留10%-20%的建设资金、生态监理签认滞后,旗县不能及时按项目建设进度拨款,施工单位或个人不能及时报账,造成年终突击报账,或者拖欠民工劳务工资。 
  (三)落实地方配套资金难 
  2011年6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对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旗县以下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盟市的配套资金。”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政策之前,国家一般要求生态治理项目地方配套一定比例的资金,如造林工程,内蒙古每年都承担全国任务的1/10以上,天保工程、退牧还草、公益林补偿等生态工程每年需地方配套4亿元左右。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承担的建设任务巨大,而地方可用财力有限,加之工程实施地区多为国家级贫困旗县,在筹措地方配套资金方面往往存在困难,落实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很大,甚至有些财政极其困难的旗县无法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四)项目管理中财政管理缺位 
  生态治理项目完整的生命周期一般是:前期工作—申请立项—投资计划—工程建设—工程验收—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在前期工作中,财政部门应参与调研,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明确该生态项目的后续产业,如后期管护、防灾减灾、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市场对接等一系列问题,确保生态治理项目的内容完整性、经济循环性、可持续发展性。如果后续产业政策不能及时跟上,那些失去耕地、牧场的农牧民就有可能重新毁林开耕、种粮求食,使多年来取得的生态治理成果毁于一旦。在申请立项中,财政部门应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申报工作,通过综合经济评价筛选出有技术支撑、科技含量高、前期规划及施工设计工作到位的生态治理项目。在投资计划直到竣工决算阶段,财政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除了预算拨款、经济核算的职能外,财政部门还要通过经济手段监督、控制工程的质量和效益,避免工程建设在微观上的短期行为和宏观上的盲目性。但是,在现行投资管理体制下,财政职能弱化,财政部门只是被动地跟着投资计划下达资金,没有全过程参与对生态治理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3899.html

相关专题:电商对商业地产的冲击 许昌学院学报版面费


上一篇:草原硅谷向上的力量
下一篇:资源型城市规划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