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在2030年以前,中国0-14岁区间的人口比重逐步下降,15-64岁区间的人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情况。劳动人口的绝对规模在2015年将会达到最高点。从而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国人口总体不仅出现老龄化,并且劳动力人口也在将来出现老龄化现象,这种现象对经济增长将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也可以认为是提前到来的人口红利对在未来进行经济补偿,也就是人口负债会在我国出现。
三、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分析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其增长速度年平均达到了9.79%,这种高速增长状况一直保持着持续性,被世界称为“经济奇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一直是以高投资为主要形式,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其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50%,较高的资本形成率促使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这与索洛模型所得出来的结论向左。索洛模型认为,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率与人均产生水平成正相关,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可以促使人均产生的增加,但是这种稳定状态不是稳定的,具有不可持续性。中国能够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因为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导致在劳动力市场供给方面有充足的劳动者。劳动者在各部门自由流动,由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从农村向城市地区迁移,使得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
但是随着中国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逐渐增加,劳动者所占比开始下降,劳动力市场的无限供给开始向有限供给方向发展,“刘易斯拐点”即将出现。基于此背景,中国一直保持的高投资驱动高增长的模式可能受到挑战。另外,具有工作收入的人群具有投资扩散效应,他们对投资和储蓄的需求会导致外资流入国内;但随着人口偏向老年型转移,这种投资扩散效应也开始消失,随之对资本流入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出现资本外流的情况。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劳动力无限供给规模,也体现在人口质量上。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使得劳动者中有一部分具有学历成分,而且通过“边干边学”的模式增加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冲了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对经济的负作用。但是,中国在20世纪末的大学扩招,是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到了一个极限值,所带来的结果是人力资本的增加速度也开始放缓。人口质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会达到一个极致水平。
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所需要的因素将会发生改变:人口红利的消失,无限的劳动供给转向优先供给、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开始走向稳定数量,这些因素都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要是中国继续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必须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通过政策手段进行引导。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机制,发挥老龄人口的第二个人口红利;防止人口过快老龄化。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使得其他对经济增长的因素能够顺利运行,即使人口红利消失,其他因素也可以相互配合,推动经济继续增长。对就业方面做充分的政策扶持,消除劳动者区域流动中所产生的制度障碍。
[责任编辑:王 帅]